一定要存心立志發願,在我過世之後,把這個法門傳給修持的人,使一切衆生明白這個道理。這個世界的意見最多了,一切觀念、修持的錯誤都是“見”的問題,見解的錯誤,就是所謂“見濁”。執著于個人見解,變成了“見”魔。這個法門傳給修持的人,不要讓大家見魔。那樣的話,是自我造孽。
保綏哀救,銷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你們要把修持的路子告訴大家,使大家不要走錯了路,走錯了路不得了。
精真妙明,本覺圓淨。“精真”就是本性,生命本來的這個東西。覺那個“本覺”,并不是另外得到一個東西,覺我本來的東西,這個東西是本來清淨的。
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不是沒有生死,隻是生死無妨,不留不礙,沒有關系。
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一切衆生本覺妙明,因為妄想而發生器世間。器世間,就是物理世界。真正的佛法是純粹唯心的,物理世界是心的功能變化的附屬部分。
如演若達多,迷頭認影。釋迦牟尼佛時代有一個人名叫演若達多,照鏡子的時候,問我的頭到哪裡去了?他認為鏡子裡有一個頭,可是哪個人見過自己真正的頭?
妄元無因妄想本來是空的,妄想是無根的,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妄想本身,非因非果,還怕它什麼妄想!你如果有本事想妄想三天三夜,專門妄想,所以我們沒有必要靜坐的時候去趕妄想嘛!
于妄想中,立因緣性。妄想生成的過程中,妄念自己沒有本因,必須由外相而引起的。唯識“依他起性”,必須有一個外方緣故(他方)的緣故才能引起。講外界的話,依照第六意識來講,你自己也是外界,六識的前五識眼耳鼻舌身也是外界,四大也是外界。依照第八阿賴耶識你的四大,你的意識分别,本來都是外界。
對因為由于一個外相緣故而引起的妄想,這叫做自然。這個和老子的自然,和印度的自然是不一樣的。
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衆生妄心計度。太空是屬于“七大”的範圍,是物理的東西,是唯心的心性所附屬的一個現象。何況我們還是因緣所生法的,還是太空物質世界中,學問是太空裡頭的地球,地球裡的世界,世界裡的人類是地球上的爬蟲,人的腦子裡頭所構成的幻想而已。所以“衆生妄心計度”。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你知道妄想起來的那個知,說妄想是因緣所生,如果你明白了妄想自性本空,說妄想是因緣所生,本來就是空的嘛!
對于那些認為這些生命的心理根源,是因自然而來,就更不要談了。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五陰雖然不同,但都是一個大妄想。
是五受陰,五妄想成。這五種感受的陰境,就是五種妄想的形成。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你們如果想知道它們的構成的因素和範圍的話,現在我告訴你。
唯色與空,是色邊際。色陰,“形”或“相”的呈現,就是色;相對于“色”的呈現,那就是色的消失,也可以說是一種“空”。由于這個“空”是物理世界的空,或者心理概念上的空,嚴格說,也是一種“相”,是“空”的“相”,所以仍然屬于色陰的範圍。
受陰,我們的受一碰、一離,是受陰範圍裡兩大現象,這是大原則。大家注意與朋友分離,心裡很難過,不是這個觸,而是“想”所構成的觸。所以五陰,錯綜複雜,像中國算命講五行。
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在想陰的範疇,有記得和忘記,兩大作用形态的呈現。
唯滅與生,是行邊際。在行陰的範圍裡,則是“生”“滅”兩大相對作用形态的呈現。
湛入合湛,歸識邊際。識陰,湛就是澄清,心境到了澄澄青青,空靈一片。進入自性本體的,了無所有的,澄澄湛湛的境界,就是“湛入合湛”,這就是第八識如來藏性的範疇。
五陰的根源就好像中國文化的五行,非常麻煩和複雜。五大因素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生因識有,滅從色除。修道則“滅從色除”,先在身體上想辦法,如果身體的障礙除不去,五陰脫不掉,沒有用的。打坐這裡不舒服那裡舒服,轉來轉去都不出這個身體。
理則頓悟,乘悟并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五陰的解脫是一步一步來,是科學的。頓悟是見地,漸修是講修證。見地真到了,後面修持的事相就必定一道。見地到了,也正好修行。
這本書重點在修證。前面七處征心、八還辨見是講見地,後面統統講修證的方法。漸修離不開頓悟,頓悟也不離漸修。
以下是往期講座
《如何修正佛法》第一講(1)釋迦牟尼悟道是悟的什麼?
《如何修證佛法》02 第一講(下)解脫和悟道、見地修證與行願
《如何修證佛法》03《楞嚴經》的秘因、七處征心、八還辨見
《如何修證佛法》第4講 八還辨見、五十種陰魔、色陰
《如何修證佛法》音頻第5講 走火入魔、受陰、想陰、行陰、識陰
《如何修證佛法》音頻第6講 行陰、識陰
南懷瑾《如何修證佛法》音頻講座第7講 水老鶴、識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