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閱讀:
烏 鴉 兄 弟
樹林裡,有一對烏鴉兄弟,他們倆同住在一個窩裡。
夏天的一天裡,天氣它們的窩破了一個小洞。
大烏鴉想:“窩破了,老二會去修的。”
小烏鴉想:“窩破了,老大會去修的。”
結果誰也沒去修。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烏鴉窩的洞變大了,風能吹進洞裡。
大烏鴉想:“這一下老二一定會去修了,難道窩這樣破了,它還能住嗎?”
小烏鴉想:“這一下老大一定會去修了,難道窩這樣破了,它還能住嗎?”
結果又是誰也沒有去修。
一直到了寒冷的冬天,烏鴉窩的洞更大了。西北風呼呼地刮着,大雪紛紛地飄落。烏鴉兄弟倆都蜷縮在破窩裡,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
大烏鴉想:“這樣冷的天氣,老二一定耐不住,它會去修了。”
小烏鴉想:“這樣冷的天氣,老大還耐得住嗎?它一定會去修了。”
可是誰也沒有動手,隻是把身子蜷縮得更緊些。
風越來越冷,雪越來越大。破洞的烏鴉窩被風吹散,落到地上,兩隻烏鴉都凍僵了。
二、 提升練習:
1、為下面的字組詞。
縮:( )( ) 嗦( )( )
2、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并說說短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3、寫出烏鴉窩上的洞的變化過程:先是一個______;後來,洞_____;再後來,洞_____;最後,洞______。
4、為什麼烏鴉兄弟沒有修補窩上的洞?
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三、閱讀指導:
1、細讀全文,概括大意。
這是一篇短小的童話,淺顯易懂,第一次閱讀之後,就能快速梳理出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題思想。概括文章大意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按照“誰——做什麼——怎麼樣”的思路來概括主要内容。
誰——烏鴉兄弟
做什麼——窩破了洞,沒有修。
怎麼樣——窩破了,烏鴉凍僵了。
第二種方法:可以根據記叙要素來概括。
時間:夏天到冬天
地點:樹林裡
人物:烏鴉兄弟
事件起因:烏鴉窩破洞
事件經過:兩兄弟都等着對方修補窩上的洞,誰也不願意主動幹活。
事件結果:烏鴉窩被吹散,落在地上,烏鴉兄弟凍僵了。
2、浏覽文章,梳理脈絡。
根據對文章主要内容和要素的把握,可以順利梳理出文章的結構脈絡。
這篇短文,按照時間順序講述故事,夏天、秋天、冬天這三個時間标志性詞語非常醒目,根據這個提示,可以将文章分為三個部分。也可以根據窩上的洞的變化情況,劃分出三個部分。
再次浏覽選文,不僅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各個自然段的具體内容,更能讓學生熟悉文章結構安排,在做題環節,能迅速地找到問題句的所在位置,為快速、準确地解題做好鋪墊,打好閱讀基礎。
3、帶題讀文,找到問題答案。
第三遍讀文章是要針對問題來有選擇地讀文章語段。根據題意,回到原文,找到和問題句相關的段落來細細品讀,搜索答案,完成解答。按照“回原文,找原句;上下文,找答案”的方法,回到原文,找到問題句;再搜索上下文相關語句,找到答案。
四、解題指導
審題時一定要做到:細讀題,深理解。讀懂題目内容,看清題目要求,分析提問要點,判斷答題方向,确定答案内容。
1、為下面的字組詞。
縮:( )( ) 嗦:( )( )
分析:這道題考查學生的漢字組詞能力。短文中出現的詞語可以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提示,如果學生平時詞語積累量夠的話,答好這道題不成問題。
2、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并說說短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分析:這道題的答案,學生在第二次讀短文梳理結構的時候,就能關注到夏天、秋天、冬天這三個關鍵詞。第二個問題雖然有難度,但是隻要學生關注到問題句中的提示性詞語“時間”,就能做出準确判斷。
3、寫出烏鴉窩上的洞的變化過程:先是一個______;後來,洞_____;再後來,洞_____;最後,洞______。
分析:這道題考查學生對短文内容的把握,根據提示,回到原文,快速浏覽,找到關鍵詞“洞”,就能找到各個答案,非常容易。
4、為什麼烏鴉兄弟沒有修補窩上的洞?
分析:這是短文引人深思的關鍵問題所在,也是考查學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的一道難題。學生雖然清楚答案,但是,能不能簡潔地叙述清楚原因,是考查重點。所以,引導孩子想到“對方”這樣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詞語,是很重要的。
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分析:讀一篇文章,不應該隻了解内容,還要從中獲得啟發,那就是一種精神收獲。這道題就是要考查學生閱讀短文後能否讀出自我,提高認識。答這道題,關鍵之處在于對文章内容的了解,吸取烏鴉兄弟互相推诿造成悲劇的經驗。答案關鍵詞是“懶惰”,答出這一點,就是閱讀收獲。
五、參考答案:
1、縮:縮小 蜷縮 嗦:啰嗦 哆嗦
2、夏天 秋天 冬天 時間順序
3、小洞——洞變大了——洞更大了——洞被風吹散到地上
4、因為他們都在等着對方來修補
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都不能懶惰,依靠别人。
一、原文閱讀:
螞蟻和螳螂(tánɡ lánɡ)
在夏天裡,螞蟻們每天一大早便起床,在樹林裡辛勤地工作着。螳螂呢?天天“叽哩叽哩”地唱着歌,遊手好閑地過日子。
螳螂看到螞蟻工作,感到非常奇怪。“喂!螞蟻先生,為什麼要那麼努力工作呢?稍微休息一下,像我這樣唱唱歌不是很好嗎?”可是,螞蟻仍然繼續工作着,說:“在夏天裡積存食物,才能為嚴寒的冬天做準備呀!”螳螂聽螞蟻這麼說,就不再理螞蟻。“哎!真是麻煩,幹嗎要想那麼久以後的事呢!”
快樂的夏天結束了,秋天也過去了,冬天來了。
北風呼呼地吹着,天空下着綿綿的雪花,到處都是雪。螳螂一點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樣子。螳螂蹒跚(pán shān )地走在雪地上,心想:我若像螞蟻先生,在夏天裡貯存食物該多好啊!
二、提升練習:
1、在文中找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積存——_______ 勤勞——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話說說“遊手好閑”的意思。
3、螞蟻們是怎樣努力工作的?
4、沒有食物的螳螂在冬天裡變成了什麼樣子?
5、你喜歡螞蟻的生活方式還是螳螂的生活方式?為什麼?
三、閱讀指導
1、細讀全文,概括大意。
這篇小的童話,非常簡單,第一次閱讀之後,就能快速梳理出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題思想。概括文章大意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按照“誰——做什麼——怎麼樣”的思路來概括主要内容。
誰——螳螂
做什麼——在夏天遊手好閑。
怎麼樣——在冬天才知道後悔。
第二種方法:可以根據記叙要素來概括。
時間:夏天到冬天
地點:樹林裡
人物:螳螂、螞蟻
事件起因:螳螂螞蟻辛勤勞動
事件經過:螳螂遊手好閑
事件結果:到了冬天螳螂沒有食物,後悔沒有像螞蟻一樣儲存食物。
2、浏覽文章,梳理脈絡。
根據對文章主要内容和要素的把握,可以順利梳理出文章的結構脈絡。
這篇短文,按照時間順序講述故事,秋天一筆帶過,夏天、冬天的内容詳寫。夏天寫起因,冬天寫結果。因此,可以将文章分為兩個個部分,中間表示時間的段落是過渡段,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3、帶題讀文,找到問題答案。
第三遍讀文章是要針對問題來有選擇地讀文章語段。根據題意,回到原文,找到和問題句相關的段落來細細品讀,搜索答案,完成解答。按照“回原文,找原句;上下文,找答案”的方法,回到原文,找到問題句;再搜索上下文相關語句,找到答案。
四、解題指導
審題時一定要做到:細讀題,深理解。讀懂題目内容,看清題目要求,分析提問要點,判斷答題方向,确定答案内容。
1、在文中找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積存——_______ 勤勞——__________
分析:找近義詞的問題簡單,但是,要在文章中找出近義詞,不熟悉文本内容或者讀書習慣走馬觀花的學生就會吃力。因此,答題之前的閱讀一定要做到至少讀兩遍文章之後,再讀題,做題。
2、用自己的話說說“遊手好閑”的意思。
分析:這道題設定的關鍵詞“用自己的話說說”在降低解詞題的難度,隻要學生明白這個成語的意思,能清楚地表述出來就好。
3、螞蟻是怎樣努力工作的?(說出兩點)
分析:這道題的解答容易出問題。學生容易隻看到第一段中的内容,而忽略第二段中螞蟻聽了螳螂的話仍然繼續工作不休息的内容。因此,試題後面給了答題提示,希望學生能夠注意分析,結合文本内容,找答案内容,再概括寫出。
4、沒有食物的螳螂在冬天裡變成了什麼樣子?
分析:這個問題的關鍵詞是“沒有食物”“冬天”,隻要回到原文,找到相關文段,就可以輕松找到其中的一個答案。第二個答案,也需要學生概括回答。有一定難度,但是,卻更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你喜歡螞蟻的生活方式還是螳螂的生活方式?為什麼?
分析:這道題涉及到了文章寫作目的層面。這個故事,到底是讓我們學習勤勞的螞蟻還是懶惰的螳螂,一目了然。學生在答題的時候,要注意,第一個問,也要完整回答;第二個問,要說出自己的理由,還要契合文章主題。
五、參考答案:
1、積存——貯存 勤勞——辛勤
2、隻知道玩樂,什麼都不做
3、①螞蟻們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②從來不休息。
4、①消瘦得不成樣子;②走路蹒跚
5、喜歡螞蟻那樣的生活方式。因為螞蟻勤勞工作,讓未來的生活有保障。
一、原文閱讀
冼(xiǎn)星海在巴黎
一九二九年,二十四歲的冼星海,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了。他在遠洋輪船上找了一個工作,就趁(chèn)這個機會到法國巴黎去,實現他學習音樂的願望。
在巴黎,冼星海的生活很艱難(nán)。他在飯店洗碗,在理發店掃地,還給别人看孩子、守電話、抄樂譜(pǔ),甚至拉着提琴到街頭和咖啡店去賣藝(yì)。
在那饑寒交迫的日子裡,他好幾次在樓梯上暈(yūn)倒,在馬路上餓倒,但這都動搖不了他學習音樂的意志。
後來,冼星海的音樂天才和苦學精神,得到了巴黎音樂家的賞識,他們給冼星海很多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鼓勵。冼星海終于考進了巴黎音樂高級作曲班。他是第一個考進這個班的東方人。
二、提升練習:
1、給加粗的字注音。
趁( ) 艱難( ) 樂譜( ) 暈倒( )
2、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賞識——( ) 願望——( )
艱難——( ) 意志——( )
3、“賣藝”的“藝”在短文中的意思為 ( )
A才能、技能 B藝術 C限度 D手藝
4、冼星海去巴黎的目的是什麼?
5、為了實現音樂夢想,洗星海經曆了哪些磨難?請概括寫出兩點。
6、冼星海是第一個考進巴黎音樂高級作曲班的東方人,更是我過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三、閱讀指導
1、初讀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做課外閱讀,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讀”。讀對,也就容易答對。怎麼讀?認真讀!讀幾遍?讀三遍。是的,讀三遍!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課外閱讀,一定要讀三遍。
初讀文章,一定要細讀全文,整體把握文章内容。這個過程一定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文章中寫了什麼,怎麼樣,有什麼特點;或者是文章寫了誰,在做什麼,結果如何。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住這個主題,後面的答題才不會走偏。
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寫了在冼星海在巴黎求學時的艱苦經曆和非凡成就,表現的是作者對冼星海的敬仰。
2、再次浏覽,梳理文章結構。
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再梳理文章就不難。浏覽文章,注意每個段落開頭和結尾的關鍵性語句,整理語言,概括出段落大意,就能準确地梳理文章脈絡結構。在答題的時候,回到原文找相關問題句就會非常輕松。
3、帶題讀文,找到問題答案。
第三遍讀文章是要針對問題來有選擇地讀。根據題意,回到原文,找到和問題句相關的段落來細細品讀,搜索答案。按照“回原文,找原句;上下文,找答案”的方法,回到原文,找到問題句;再搜索上下文相關語句,找到答案。
四、解題指導
審題時一定要做到:細讀題,深理解。在心裡一字一字把題讀完整,明确題意。看準問題句,找到關鍵詞,判斷出答題方向和範圍。有些理解性試題,需要再回原文進行最後一次閱讀,找到相關語句,充實答案。然後打好腹稿,再下筆答題。總之,就是要:讀懂題目内容,看清題目要求,分析提問要點,判斷答題方向,确定答案内容。
1、給加粗的字注音。
趁( ) 艱難( ) 樂譜( ) 暈倒( )
分析:這道題是常規題型,有一個多音字“暈”需要注意判斷字音,注意使用環境,其餘都很簡單。
2、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賞識——( ) 願望——( )
艱難——( ) 意志——( )
分析:寫近義詞也是常規題型,在小學階段課外閱讀訓練中,常常會出現。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賞識”可能會讓學生困惑一點,尋找答案的時候也許會費一點神。需要讓學生知道的是,如果對一個詞語的意思不太好把握的時候,可以用“拆字組詞法”來解釋。比如“賞識”就可以拆開組詞“欣賞”“認識”,這樣,就很容易找到它的近義詞是“欣賞”了。
3、“賣藝”的“藝”在短文中的意思為 ( )
A才能、技能 B藝術 C限度 D手藝
分析:這道題是解釋詞語意思,給了選項,學生可以用排除法,尋找最合适的答案。
4、冼星海去巴黎的目的是什麼?
分析:這道題是文章中的内容理解。需要學生回到原文去找問題句,再結合上下文相關内容,确定答案。答題的關鍵詞是“目的”,而不是原因,引導學生關注關鍵詞的含義範疇,才不至于多答或者答錯。
5、為了實現音樂夢想,洗星海經曆了哪些磨難?請概括寫出兩點。
分析:這道題題意好懂,答案也好找,但是要按要求寫就需要提煉語言,使之簡潔、概括。因此,讓學生學會用縮句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回答這類問題的方法之一。
6、冼星海是第一個考進巴黎音樂高級作曲班的東方人,更是我過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分析:讀任何一篇文章一本書,都要讀進文本,讀進書中,然後再走出來,審視它,思考它。這道題就是要讓學生走出文本,以一個親曆者的心态來講述觸動心靈的感悟。開放性試題,依照主題,言之成理即可。
五、參考答案:
1、趁(chèn)艱難(nán)樂譜(pǔ)暈(yūn)倒
2、賞識——贊賞 願望——期望 艱難——困難 意志——志向
3、A
4、實現他學習音樂的願望。
5、①做過很多辛苦的工作②常常暈倒、餓倒
6、圍繞“隻要堅持夢想,總能戰勝磨難”或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磨難,就能獲得成功”來回答即可。
一、原文閱讀:
仁慈天使
南丁格爾出生在一個英國很富有的家庭,她從小就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她從不把玩壞了的布娃娃丢掉,而是把布娃折斷的手或腳重新縫好,細心地加以照料。長大後的南丁格爾不顧家人的反對,當了一名護士,熱心地照顧、幫助病人。
後來,英國和别的國家爆發了一場戰争,大批傷員在戰地醫院裡死去,因為戰地醫院僅僅是一座座肮髒易感染的帳篷。南丁格爾來了,她把這裡變成了幹淨的病房,不允許細菌滋生。 她細心地為傷員們包紮傷口、清洗身體、喂重傷員吃飯,她為他們唱歌、讀聖經……讓傷員們忘了傷病的痛苦。每個夜晚,她都提着燈籠,一張病床一張病床地去巡視,慰問和鼓勵一個又一個傷員。傷員們都說,南丁格爾就是一位真正的仁慈天使。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爾在睡眠中逝世,享年90歲。南丁格爾終身未嫁,她的一生為護理事業做出了超人的貢獻。1912年。國際護士會倡議定于每年5月12日----南丁格爾誕辰日舉行紀念活動,并将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
二、提升練習:
1、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組詞。
(1)提 ( ) ______ ( ) ______
(2)重( ) ______ ( ) ______
2、按要求寫詞語
(1)近義詞:慰問——_______
(2)反義詞:善良——_______
3、國際護士節是哪天?是為了紀念誰而設定?
4、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南丁格爾擁有一顆______、______的心,熱心地______、______病人,被稱為_____________。
5、南丁格爾在戰地醫院都為傷員做了哪些事?寫出三點即可。
三、閱讀指導
1、初讀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初讀文章,一定要細讀全文,整體把握文章内容。閱讀過程中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文章中寫了什麼,怎麼樣,有什麼特點;或者是文章寫了誰,在做什麼,結果如何。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住這個主題,後面的答題才不會走偏。
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寫了南丁格爾在戰場上為傷病員的付出和她在護理事業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表現的是作者對她敬仰。
2、再次浏覽,梳理文章結構。
第二次閱讀文本,采用浏覽的的方式來閱讀即可。要注意每個段落開頭和結尾的關鍵性語句,整理語言,概括出段落大意,就能準确地梳理文章脈絡結構。在答題的時候,回到原文找相關問題句就會非常輕松。
本文第一段,介紹了南丁格爾的出身和善良的性格。
第二段,寫了南丁格爾在戰場上對傷病員的細心呵護。
第三段,寫了南丁格爾因為在護理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而受全世界人民敬仰。
3、帶題讀文,找到問題答案。
第三遍讀文章是要針對問題來有選擇地讀文章的某個段落。按照“回原文,找原句;上下文,找答案”的方法,回到原文,找到問題句;再搜索上下文相關語句,找到答案。如果沒有原句可以做答案,就要尋找關鍵性詞語來組合答案。
四、解題指導
審題時一定要做到:細讀題,深理解。在心裡一字一字把題讀完整,明确題意。看準問題句,找到關鍵詞,判斷出答題方向和範圍。有些理解性試題,需要再回原文進行最後一次閱讀,找到相關語句,充實答案。然後打好腹稿,再下筆答題。總之,就是要:讀懂題目内容,看清題目要求,分析提問要點,判斷答題方向,确定答案内容。
1、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組詞。
(1)提 ( ) ______ ( ) ______
(2)重( ) ______ ( ) ______
分析:給多音字組詞,重點要區别字音的變化和與之而來的詞意的辨别。“提”的字音容易讓學生感到模棱兩可,平時學習的時候注意區分和記憶。
2、按要求寫詞語
(1)近義詞:慰問——_______
(2)反義詞:善良——_______
分析:這道題不難,但是容易馬虎。要求學生在審題時注意小題要求,不要隻看第一題,就想當然地以為兩個詞語都是寫近義詞。因此,答題後的檢查修改,是非常必要的。
3、國際護士節是哪天?是為了紀念誰而設定?
分析:如果沒有這篇短文,很多孩子可能沒有機會知道這個節日。因此,可以把這個問題作為社會常識讓孩子積累下去。答題的時候,回到原文找問題句,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4、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南丁格爾擁有一顆______、______的心,熱心地______、______病人,被稱為_____________。
分析:按照原文填空,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内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這道題的問題句散落在文章的開頭和第二段結尾,要求學生回到原文尋找答案需要時間,更需要學生有耐心。不要在考場上因為缺少耐心而心煩意亂,最後胡亂寫個詞語蒙上。這是很多學生在考場上容易出現的不良情緒,要避免。
5、南丁格爾在戰地醫院都為傷員做了哪些事?寫出三點即可。
分析:這是一道概括題,也屬于梳理文章内容的範疇。在第二遍浏覽文章、梳理文章結構脈絡的時候,是需要完成這個任務的。依然按照“誰,在哪裡,做了什麼”的思路來完成内容概括,注意語言要簡潔流暢。
五、參考答案:
1、(1)tí 提醒 dī 提防 (2) chóng 重複 zhòng 重量
2、(1)安慰(2)醜惡
3、國際護士節是每年的5月12日,是為了紀念南丁格爾而設定。
4、純潔、善良的心;熱心地照顧、幫助病人;真正的仁慈天使。
5、南丁格爾細心照顧傷員:為他們包紮傷口、清洗身體、喂重傷員吃飯,并為他們唱歌、讀聖經……讓傷員們忘了傷病的痛苦。每個夜晚,她都提着燈籠,一張病床一張病床地去巡視,慰問和鼓勵一個又一個傷員。(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一、原文閱讀
我愛家鄉的銀梨。
陽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銀梨樹被蒙蒙細雨淋醒。它脫下破舊的外衣,又開始新的生活;它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潤的露珠兒,慢慢地長出逗人喜愛的嫩枝綠葉。
五月,正是它擺開綠葉白花衣裳的季節,婆娑(suō)的綠葉襯托着朵朵潔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像一片銀色的海洋!
中秋時節,銀梨樹上挂滿了大大小小的果實。它的外形扁圓扁圓的,與蘋果的形狀相似。它總愛“三隻一群”、“五隻一夥”地生長着。開始,果子的顔色呈淡綠色,後來顔色變黃了。來過這裡的人都會對家鄉的銀梨贊不絕口。
走進果園,微風陣陣,你還可以聞到一股股清香,當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銀梨送給你品嘗時,你就會知道銀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極了,銀梨确實可與北京鴨梨媲(pì)美。
我愛家鄉的銀梨。
二、提升練習
1、給下面的字注音。
婪 ( ) 吮( ) 脆( ) 銀( )
2、“它脫下破舊的外衣,又開始新的生活”一句運用了( ①比喻 ②拟人 )的修辭方法。(劃掉括号内錯誤的答案)
3、銀梨果子的顔色是怎樣變化的?
4、銀梨的外形和_____相似;味道和______相似。
5、“我”為什麼喜愛家鄉的銀梨?你能說出銀梨的幾個特點嗎?
6、你最喜歡什麼水果?用完整的語句說出這種水果的顔色、形狀和味道,使用一種修辭方法。
三、閱讀指導
課外閱讀的重要的前提是讀。認真讀原文,最好要讀三遍。
第一遍,通讀全文,把握内容。這個過程必須解決以下三個問題:文章中寫了誰,做什麼,怎麼樣?如果是狀物寫景的文章,就要明白文章寫了什麼,有什麼特點。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住這個前提,答題就不容易跑偏。這篇文章寫了銀梨抽芽、開花、結果的過程和景緻,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銀梨的喜愛之情。概括文章内容和确定主題的時候,還要注意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這裡一般會點明主題或者交代寫作目的。比如這篇文章的結尾段單句成段,就是在點明主題。
第二遍,浏覽全文,梳理線索。注意各個段落的開頭和結尾,這裡一般會有段落的中心句,能夠概括段落大意;或者可以提煉出文章線索的關鍵詞,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梳理文章線索和寫作順序。比如這篇文章每個段落的開頭都有表示時間的詞語,就可以判斷出來文章的寫作線索是時間順序。按照這個順序,可以很快地确定文章的結構脈絡。
1、三月,銀梨發芽;
2,五月,銀梨開花;
3、中秋,銀梨果子成熟;
結尾,銀梨的味道美極了。
第三遍,帶題讀文,找到答案。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就可以做題了。一定要逐題解答,先易後難。一般情況下,理解性試題更難,不過,按照“回原文,找原句;上下文,找答案”的思路,就可以準确找到答案。
四、解題指導
審題,就是通過對考題的審視、思考、分析,了解試題的基本要求,确定作答采用的方式、内容和方向。做課外閱讀理解的關鍵一步,就是審題。準确地了解題意、弄清試題要求,是正确作答的前提。
1、給下面的字注音。
婪 ( ) 吮( ) 脆( ) 銀( )
分析:這道注音題中,“婪”是難點,還要注意的是“吮”“脆”的平翹舌音,還要注意“銀”的韻母是“Ín”不是“én”。
2、“它脫下破舊的外衣,又開始新的生活”一句運用了( ①比喻 ②拟人 )的修辭方法。
分析:這道題考查學生對常用修辭方法的認識,因為是三年級試題,所以減低的難度。二選一的試題,實際上是給提示,用排除法就可以做出正确選擇。
3、銀梨果子的顔色是怎樣變化的?
分析:這道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内容的掌握,需要回到原文,找到問題句,再判斷關鍵詞,組織答案。
4、銀梨的外形和_____相似;味道和______相似。
分析:這道題的解題方法和上一道題一樣,“回原文,找原句”,再找問題中的關鍵詞。不同的是,需要去兩個段落中尋找答案。因此,對把握文章結構的作用在這裡就顯示了出來。
5、你能說出銀梨的幾個特點嗎?
分析:全文寫銀梨從抽芽到結果的過程,隻在結尾描寫了銀梨的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對文本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數,對文章的脈絡也要清晰。因此,對文章第二遍的浏覽和梳理脈絡,非常重要。
6、你最喜歡什麼水果?用完整的語句說出這種水果的顔色、形狀和味道,使用一種修辭方法。
分析:這是一道半開放性試題,有自主性選擇,又有答題範圍要求和限制。審題時一定清楚每一個要求,打好腹稿,再答題。
五、參考答案:
1、lán shŭn
2、拟人
3、開始,果子的顔色呈淡綠色,後來顔色變黃了。
4、蘋果 北京鴨梨
5、皮薄、肉脆、水多、味甜
6、示例:我喜歡香蕉。它的顔色是黃色,樣子彎彎的,像半個圓形,味道特别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