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腦出血發生的病理機制

腦出血發生的病理機制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19 12:26:03

腦出血發生的病理機制(腦出血發生機制及手術方式的選擇)1

腦出血(ICH)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見的腦血管病,發病率約 10–30/10 萬人,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腦出血的原因很多,80% 左右是由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小血管病變,其次是顱内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瘤卒中等。常在白天活動中發病,用力過猛、氣候變化、飲酒、情緒激動、過度勞累等為誘發因素。

腦出血發生機制

對于顱内動脈瘤等其它疾病引起的腦出血,當然要首先考慮原發病,不在本讨論之内。

一旦高血壓腦出血,腦實質内血進入腦實質,造成對腦組織撕裂和壓迫的損傷,随着密閉顱容積增多、顱壓增高和凝血作用,出血在一定範圍内會自行停止,形成一定體積的血腫,随後造成繼發性腦損傷。根據出血位置、出血速度及出血量大小造成不同程度的腦損傷,緻殘緻死率非常高。如果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生存下來很容易出現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認知障礙、語言障礙、吞咽障礙,甚至植物狀态等後遺症。

腦出血發生的病理機制(腦出血發生機制及手術方式的選擇)2

腦出血的病理機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細胞毒性水腫:血腫可造成神經元、膠質細胞的直接撕裂性破壞和機械性壓迫,并在封閉的顱内産生占位效應;同時繼發産生腦缺血;進一步可緻谷氨酸釋放、鈣内流,線粒體衰竭;鈉潴留,細胞毒性水腫,壞死。

二、血管源性水腫:凝血酶、亞鐵離子、氧化血紅素(血腫分解産物),造成小膠質細胞激活,自由基和炎性因子大量釋放,瀑式反應,最後造成血管源性水腫。

三、腦積水:出血造成腦脊液循環障礙,引起的突發或遲發性腦積水。

因此針對其損傷的主要作用來源于血腫的機械作用與血腫分解産生導緻的毒性反應及腦脊液循環障礙,在繼發性損害發作前阻止它是一條有效的策略;現今的腦出血後腦水腫的治療主要針對這個思路,對血腫周邊的腦組織有效保護,防止繼發損傷是主要方式。

但腦出血的另一風險是再出血,可能導緻再出血增加,或二次損傷減少手術治療的收益,因此對不同的治療方式有必要開展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腦出血手術方式的選擇

高血壓病人一旦出現頭痛、嘔吐、偏癱、吐字不清甚至昏迷、大小便失禁,首先考慮腦出血。首先讓患者平靜,頭歪向一側,防止嘔吐物進入氣道引起窒息。盡快撥打120去就近有CT的醫院明确腦出血的診斷,進行有效治療。對于腦出血采用手術治療還是非手術治療,究竟哪一種方法預後更好,建議診斷明确後,應盡快找專科醫生治療。少量出血,采取非手術治療;出血量大影響生存質量或者危及生命的采取手術治療。

腦出血手術方式有很多,包括傳統開瓣血腫清除、小骨窗血腫清除,神經内鏡血腫清除術、微創置管血腫引流術。而當前微創治療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其中立體定向或可視導航方式最值得期待,也得到很多指南的推薦,是現代腦出血微創治療的新觀點。它主要包括:定向軟通道技術;框架立體定向--長軸置管方式;無框立體定向--長軸置管方式;導航可視方式--Vario guide導航穿刺。

腦出血發生的病理機制(腦出血發生機制及手術方式的選擇)3

傳統的治療方式

當病人因腦出血症狀送往急診室時,醫生隻通過二維醫學影像确定出血位置。一旦決定實施外科手術清除血腫,由于情況緊急,通常醫生會選擇簡易定位方法,依賴自身手術經驗直接進行開顱手術或徒手穿刺治療。

立體定向與導航可視方式

立體定向與導航可視方式,是一種精準定位方法,可以幫助醫生更準确、高效地到達出血部位,完成抽吸動作,同時避開重要的腦組織和血管。立體定向精準置管引流治療,在對腦組織創傷很小的情況下,盡快清除血腫,促進功能恢複。框架立體定向和Vario guide導航可視穿刺相對操作複雜,不太方便,而無框立體定向相對前二者而言有更大的便利性。

定向(微創)置管新技術

微創新技術(無框架或可視的三維定位 軟管置入 纖溶藥物溶解劑),具有如下優點:①三維(或可視)定位準确;②操作簡單、創傷小、風險低;③可迅速有效減少血腫體積;④神經功能恢複快;⑤康複早期開展,費用低,預後好等。因此,目前此項技術在我國廣泛開展,尤其在基層醫院使衆多的腦出血患者得到及時救治。随着微創定位方式的精确性與微侵襲性的提高,其适應症逐漸擴大。對于腦幹血腫、功能區血腫和小體積血腫的外科幹預也在逐漸實踐中,受到國内外腦出血專家的推崇,已取得較好的效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