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納米級和微米級的區别

納米級和微米級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05:18:10

韋香惠/中新網

直徑小于5毫米,甚至達到納米級,肉眼幾乎很難發現的微塑料,卻被人們不知不覺中吃、喝或吸進體内。研究發現,這可能成為人類健康的又一“隐形殺手”。目前,中國多地已出台相關規定加強塑料治理。

納米級和微米級的區别(直徑可達納米級)1

資料圖:工廠轉向生産可降解塑料袋。符宇群 攝

微塑料可能傷肝肺

日前,一則關于微塑料會傷肝肺的研究登上微博熱搜。相關研究發表在環境科學領域期刊《環境與研究》(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實驗室結果表明,納米級的微塑料可能進入肝細胞和肺細胞并破壞其正常過程,從而對器官造成不良影響。

過去,人們對于微塑料的認識主要體現在環境影響方面。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Richard Thompson等人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關于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提出微塑料概念。

2016年,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環境與生态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二大科學問題。2017年,在德國漢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通過 “二十國集團海洋垃圾行動計劃”,使得微塑料污染在全球議程中得到重視。

近兩年,科學家逐漸發現微塑料會傷害人體健康。2021年,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也在《環境與研究》(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相關研究,發現體内微塑料含量的升高可能會加劇腸道炎症。

納米級和微米級的區别(直徑可達納米級)2

資料圖: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符宇群 攝

無處不在的微塑料

長期以來,塑料被認為是一種惰性物質。人們認為,微塑料在進入人體後,會經過胃腸道、膽道被排洩出體外。然而,有動物研究表明,小于10μm的微塑料可以穿過細胞膜進入循環系統,并到達其他組織。

2022年,環境科學領域期刊《環境國際》(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一篇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研究團隊的論文則表示,在人類血液中發現了微塑料,這進一步引發了微塑料對人體健康長期影響的擔憂。

實際上,肉眼難以分辨的微塑料幾乎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述南京大學的研究就發現常喝瓶裝水、吃外賣食品以及工作性質為粉塵暴露的參與者,糞便中的微塑料更多。此外,沐浴露、牙膏、防曬霜等個人護理用品以及洗衣機洗滌衣服産生的廢水等都可能含有微塑料。

有相關研究者提出建議,大家生活中不要濫用塑料制品,吸管、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外賣盒等用後不随意丢棄;盡量選擇可降解塑料制品,包括購買衣物時選擇羊毛或棉質等天然材質;選擇個人護理品時也要注意查看成分表,盡量不用帶塑料磨砂成分的産品;以及做好垃圾分類也有利于減少微塑料傷害,使垃圾分類與塑料回收再利用相輔相成。

納米級和微米級的區别(直徑可達納米級)3

資料圖:各類塑料制品。徐翹楚 攝

多地加強塑料治理

中國塑料污染治理也在積極推進當中,山西、河南等地已出台相關規定。

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态環境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到,禁止生産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産品等部分危害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産品。

2021年7月,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山西省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并于2022年7月1日起實施。規定明确了禁止、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實行名錄管理。

2022年1月,河南省公布了《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并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第十六條規定:依法禁止生産、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第十九條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

本期資深編輯 邢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