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全國有序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持續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決定再壓減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三分之一以上并簡化審批,為市場主體減負。
會議決定,按照該放給市場的放足放到位、該政府管的管好管到位的要求,從今年11月10日起,在全國對第一批上百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推進“照後減證”。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照後減證”是簡政放權的進一步深化,是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體現。但需要注意的是,“放管服”改革中,“管”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事中事後監管方面也要強化力度。
在推進“照後減證”方面,會議要求,對不必要設定審批、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可由行業自律管理的事項直接取消審批或改為備案,并加強市場經營過程的監管。
對目前不能取消審批、但通過事中事後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行為的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由市場主體作出承諾、達到審批條件即可獲批經營,發現與承諾不符的依法撤銷審批決定并從重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要求,對涉及公衆健康和安全等不宜采取告知承諾方式的審批事項,要優化準入服務,分門别類減少申報材料和環節、壓縮審批時限、提高透明度,為創業創新主體進入市場消除障礙。
竹立家指出,在全世界,食品、藥品等涉及公衆健康領域的監管方面,政府都承擔着重要責任。所以優化準入服務的同時,企業進入市場後,政府監管也不能放松,而是要越來越嚴格。
此次會議也強調,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在放寬準入的同時要把更多力量放到創新和強化事中事後監管上,加強公正監管。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的同時,已經建立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這個大數據信息平台也能夠促進企業自律。這個系統相當于是一張企業的‘光榮榜’。企業的注冊登記、審批、不良記錄等信息全部都在上面。這也有利于部門聯合監管,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并且,還有利于實現社會共治。是否選擇和這個企業交往、是否選擇買該企業的産品,都會先查找這個企業的相關信用信息。這也體現出在政府的引導下,發揮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加強監管。”
會議還要求,推行“一企一證”,對一家企業生産不同類别産品的隻發一張許可證。要落實監管責任,強化證後監管,推動“中國制造”提質升級。
今年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一企一證”改革實施方案》,規定在工業産品生産許可管理範圍内的38類産品中實行“一企一證”。由以前按産品類别發證調整為按企業主體發證,由原先按産品多次申請,接受多次審查,取得多張證書,變為一次申請,一并審查,一次發證。
凡是具有營業執照的生産企業,同時申請生産多種納入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管理目錄的産品,審批發證部門一并實施審查并按照規定時限作出決定,并頒發一張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在副本中同時注明許可的産品名稱。
此次會議要求,進一步壓減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并簡化審批程序。再取消14類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使實施生産許可證管理的産品類别進一步從38類減至24類。
會議要求,對取消許可的一些涉及公衆健康和安全、環境保護等産品,可轉為強制性認證,列出正面清單并向社會公示,強制性認證費用原則上由财政負擔。采取支持措施,鼓勵企業開展自願認證,推動樹立品牌、拓展市場。
并且,對保留的生産許可證簡化審批程序。将發證機關組織的發證前産品檢驗改由企業在申請時提交符合要求的産品檢驗合格報告。對除危險化學品外的省級發證産品實行現場審查後置,企業提交相關材料并作出質量安全承諾後即可領取許可證。
目前,多地正積極落實“一企一證”改革。例如,8月9日,海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向中海油東方石化有限責任公司送達了全國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這是海南省質監局在“一企一證”改革後頒發的首張新證書。
此外,為推進改革,也有地方主動梳理能夠獲得“減證”利好的相關企業。今年7月初,安徽省質監局在梳理出全省57家涉及“一企多證”的獲證企業名單後,向企業所在地市質監部門推送了企業名單,要求各市質監部門盡快将“一企一證”改革政策傳達到每一個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