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是我們過年時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在除夕的夜裡,我們會全家坐在一起,吃團圓飯,交流感情,還要一起守歲。可是,“除夕”這個節日名字卻有些令人困惑,為什麼大年三年會叫除夕呢?除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民間傳說中,有一個跟“年獸”差不多的傳說故事,說有一隻惡獸,名叫“夕”,每到年末那一天,就會出來害人,人們隻能躲到附近的竹林中。一年,人們在躲避的“夕”獸時,遇到一個小孩,他說他有趕走“夕”的辦法,于是人們照小孩的說法,在門上挂了紅紅的布條,果然,“夕”到門前,看到紅布條,但沒敢進門。小孩拿起竹節,扔進火裡,潮濕的竹節在火裡劈劈啪啪作響,“夕”聽到炸響聲,就吓得逃走了。而那小孩的名字,就叫做“年”。
這樣的民間傳說,跟“年獸”的傳說一樣,都是根據節日的名字編出來的,恐怕是古時有小孩問大人,今天為什麼叫除夕呀,大人也不知道,便編了這麼一個傳說。要明白“除夕”的意思,要從文字訓诂上去理解。
“夕”字在甲骨文中,與“月”字作極相似, 它的意思,也正是來自于月。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 “夕,莫( 暮) 也。從月半見。”夕“就是傍晚的意思,因為傍晚的時候,月已經開始升起,所以它的字形跟月有關聯。
“夕”還可引申為一年的最後一季或一月的下旬,《尚書·五行傳》注中有雲:“晡時至黃昏為日之夕;下旬為月之夕;自九月盡至十二月為歲之夕。”後來還可以引申為一月的最後一天,如《管子·立政》有雲: “季 冬之夕,即季冬之暮。”
那麼,“除”字又是什麼意思呢?“除”字的本意是宮殿前的台階,後來才引申出“去除”之意。但是“除夕”的“除”,并不是用“除”字的意思,因為它在這裡是個假借字。它是“塗”的假借字,與本義無關。
《爾雅·釋天》: “十二月為塗。”郝懿行義疏: “塗者,古本作荼,荼亦舒也,言陽雖微,氣漸舒也。舒、荼,古字通用。也就是說,古時十二月也叫舒月,因為十二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過了這個月,春天就到來了,十二月雖然陽氣很微弱,但已經緩緩地透露出來了。舒就是“徐徐地,緩緩地”的意思。十二月稱為舒月是取其冬去春來,氣候漸漸舒緩之意。
因為古人常用假借字,舒借為荼,荼借為塗,塗借為除,所以十二月也常叫作除月。舒、 荼、塗、除四字,今天讀音差距很大,但古音同屬平聲魚部,讀音相近,易于假借。
綜上,“除夕”本義,其實是指十二月的最後一天,與兇獸沒什麼關系。除夕可以說是三“夕”,因為它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是一個月的最後一天,過除夕都最看重晚上,也是一天的最後之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