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書中經常會附有一些“科學小實驗”,看到多了,孩子難免對實驗産生向往,想要親手制作一次。
為了讓更多孩子體會科學帶來的震撼,今天推薦幾個小實驗。不需要昂貴的科學器材,全部取自生活,也是想告訴大家,科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1
水的固态、液态和氣态
通過簡單直觀的對比,了解水的三種不同形态,了解固态、液态、氣态的特點。
1
接一杯自來水,放冰箱冷凍兩小時
2
把冰箱冷凍的水取出,觀察水的變化
3
把冰放入鍋中煮,觀察水的變化
這個在大人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實驗,小孩可是很感興趣的哦,做完之後,不用你說,他自己就是記住“水的三種形态”!
2
密度和浮力
這個也很簡單,在洗澡時,拿出一堆東西,讓孩子猜猜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猜完後,就開始實踐。
然後,從這個引出了“密度”和“浮力”的概念。
通過實驗,孩子就可以記住“密度大的物體容易沉,密度小的物體會浮在水面上”,“東西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水有浮力”等概。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容易接受這些看似複雜的概念。
類似的還有,雞蛋,放在淡水中會沉下去;而放在濃度較大鹽水中則會浮起來。為什麼呢?因為鹽水浮力比淡水大。
做完了這個實驗,順便還給孩子科普了下“海水不易結冰”及“冬天撒鹽防止路面結冰”的小知識。
3
根吸水實驗
買幾朵白花,放在染料水中,觀察現象。
對孩子來說,看三遍植物生長的科普書,都不如一次實驗來得直觀與印象深刻呢。
4
滅火實驗
這個實驗就是把一根燃燒的蠟燭熄滅。讓孩子了解“空氣”的作用。
一般孩子可能最先想到的是用水或者用風,這個實驗告訴了孩子另一種方式。
5
大氣壓實驗
這是另一個關于“空氣”的實驗。由于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很容易被忽略,更别提“大氣壓”了,似乎平時是感覺不到大氣有壓力的。但是,實驗卻可以。
首先,讓孩子提出猜想。其次,實驗驗證猜想。最後得出結論。
“把覆蓋着紙裝滿水的杯子倒扣,會發生什麼事?”
“水會流出來。”
做完實驗後,引導他思考。
“你覺得為什麼水沒有倒出來呢?”
“不知道。”
“如果是半杯水,會怎麼樣?”随後再做一個半杯水的實驗。
“半杯水和一杯水,有什麼區别?”
“半杯水裡有空氣。”
“對啦。滿水的杯子裡沒有空氣,倒扣的時候由于空氣的壓力,使水流不出來。”
6
磁力和重力
很多小朋友喜歡玩的磁力片,有時候兩片會帶上不同的磁力,于是用磁力片也能玩出不同的實驗。
“同性相斥”的兩片,就讓它倆上演追逐戲。“異性相吸”的兩片就測量什麼距離能讓它們自動吸到一起。
磁鐵對金屬也有吸引力,實驗證明,一個磁鐵,水平地能拖動三枚一元硬币 ;垂直地,隻能拖動兩枚。為什麼呢?因為地球有重力。
“什麼是重力?”
“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啊。在太空中,宇航員是飄起來的,就是因為他們離開地球太遠了,沒有重力就會飄起來,重力會拉住我們站在地球上。”
7
醋的酸性
用醋來解釋“酸的腐蝕性”。
實驗步驟很簡單,把一顆生雞蛋放在白醋裡面浸泡。三天後,雞蛋殼就被醋腐蝕成了“粉末”,輕輕地用手抹一下,蛋殼就紛紛掉了。
神奇的是,經過醋的浸泡,蛋清與醋發生了化學反應,變成了固體。
8
三原色“變色”實驗
孩子畫畫的顔料可以拿來做“變色”實驗。
實驗步驟:
1、紅色的顔料,加入黃色,變成了橙色
2、藍色的顔料,加入黃色,變成了綠色
3、藍色的顔料,加入紅色,變成了紫色
實驗結論:紅色,黃色,藍色是顔料的基礎色,其他所有的顔色都可以通過這三種顔色調出來
其實,生活中很多小實驗,看起來雖然并不起眼,但細細想來,卻也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物等很多的知識點,從生活中着手,也是孩子科學啟蒙的好方法。
而且,這也可以培養孩子細心觀察的習慣,各位家長不妨試一試哦!
内容來源 | 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