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兒歌日
3月21日是世界兒歌日,提到兒歌,我們大都是在兒歌陪伴中長大的。孩提時代媽媽的輕聲呢喃、奶奶邊哼唱邊趕蚊子的記憶總是那麼溫馨與難忘。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
“丢丢丢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
“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
......
你可還記得這些兒時唱過的歌謠嗎?
那麼兒歌在人成長過程中
究竟有怎樣的意義呢?
兒歌對嬰幼兒成長有哪些幫助?
①兒歌在母嬰聯結中比言語更有優勢。相比言語,嬰兒更偏愛音樂以及媽媽的歌唱。嬰兒很早就能理解音樂的情緒,就算你歡樂地唱着“寶寶太醜了”,他也會咯咯笑。兒歌氛圍如同溫暖的懷抱,穩定緩慢的節奏如同媽媽的心跳節率,使嬰兒充分享受着初生的幸福感。有養育經驗的父母會發現,兒歌有助于嬰兒安靜和入睡,這便是“音樂抱持”帶來的安全與滿足。
嬰兒期愛與照料的充分滿足,以及良好的母嬰關系将有助于其終身的安全感、良好人際關系與健全人格的形成。
②兒歌也有助于兒童言語的發展。兒歌往往融入了父母愛的目光、言語、情緒與撫慰,幼兒在愛的氛圍與音樂情緒的幫助下去體會歌詞,在互動中喃喃兒語,用多變的音調或各類聲音來表達。在兒歌互動中,由于對音樂與語言共同因素的控制,如音調、音色、節奏和力度等,幼兒的言語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此外,兒歌能增加言語記憶,比如通過兒歌的形式來學習古詩詞是非常常見的教育手段。
③音樂能提升兒童的情緒力以及社會适應,而兒歌則是幼兒的音樂啟蒙。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競争,出現負面情緒和攻擊性。音樂帶來的好處就是情緒的社會化、控制複雜情緒和升華情感,從而幫助孩子去感受細微的情感體驗,釋放悲傷、挫折和憤怒,更能識别和表達出感受,減少喊叫、發脾氣、扔東西、打滾等社會不接納的形式。
此外,兒歌在兒童感覺運動協調、智力發展、知識教育、藝術審美、家庭關系、社會組織等方面也發揮着重要的意義。
④兒歌可以廣泛應用于多種兒童心理障礙的治療,如發育遲滞、多動症、情緒障礙、社交障礙等。兒歌是一種安全、非侵入性并且受歡迎的形式,可以有效解除孩子的阻抗,邊“玩”邊治。兒歌學習和演唱本身對于患兒的言語、情緒表達、注意力、感覺運動協調、理解力等就有提高的作用。而通過音樂治療師的設計,更能有效改善各項臨床症狀與行為異常。
例如有情緒問題的兒童,治療師可以選擇簡單的旋律或打擊樂器讓其挑選,并一起用即興歌曲的方式編故事,讓兒童可以通過兒歌釋放情緒、表達内心的想法,也便于治療師定位問題。
例如有智力缺陷的兒童,治療師可以選擇或創作需要其配合的兒歌,歌詞中可以設計拍手、跺腳、輪流、等待等環節,來改善他們的認知與社會功能。
哇~原來小時候聽的兒歌
竟有這麼神奇的作用...
今天是世界兒歌日,
那就讓我們一起
重溫那些美好的經典之聲吧!
文字提供:北京回龍觀醫院音樂治療師 尹譽霏
THE END
歡迎留言,我們将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