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第一次聽到《童年》的時候,我還以為它是一本生活記趣,比如鄉下甯靜的夜晚在河邊吹風,抓螢火蟲或者跟父母一起外出旅行,怎麼着童年都該是美好而輕松的風景。
翻開書之後才明白,它不是童年記趣,而是一大段發生在童年裡不太美好的事,雖然高爾基寫的是小說,但從阿廖沙的眼裡看到的全是作者曾經曆過的事。
阿廖沙三歲的時候懵懵懂懂和父親做了告别,那時候的他還不清楚什麼是死亡,隻知道姥姥一個勁地将他往躺在地闆上的父親身旁推,盡管年幼的他内心充滿了莫名的恐懼感,但還是選擇了信服姥姥所說的話。
大概每個孩子記憶的最初點都在三歲左右吧,那天阿廖沙的父親去世,同時弟弟出生,從此一個三歲孩子不美好的童年生活就開始了。
當天下着雨所有人的臉色都不好,小小的阿廖沙并沒有太多傷心,甚至對父親的關注還不如兩隻趴在棺材闆奮力上跳上而後又被泥土砸下去的青蛙。
再後來的生活就是跟着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溫和慈祥外祖母一起回到專橫的外祖父家,在阿廖沙的外祖父家有兩個舅舅,這兩個人自私且貪得無厭。
在一系列跌宕起伏又讓人無法想象的層層“考驗”之後,亦是在唯一的守護(外祖母)去世之後,阿廖沙不得不獨自謀生,小說裡的他年僅十歲,小說外的他也不過才到11歲。
可以說阿廖沙的童年就是高爾基的童年,他除了給主人公做了年齡上的處理,其他情節幾乎寫成了一比一自傳。
每個人都有成年,畢竟誰都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心智健全的大人,在大部分孩童的世界裡童年都是美好的,就像歌詞裡寫的那樣: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
高爾基的童年裡沒有池塘沒有榕樹更沒有蟬,它像一部悲慘紀錄片又像藏在遙遠夢裡的魇。
讀《童年》的時候能明顯體會到兒童視角和成年人視角交替出現後的深刻感,小說裡的生活小事又都不是小事,每一個人的每一句話皆具有典型的意義,人性的複雜在阿廖沙三到十歲的七年裡不斷上演。
現實生活中隻上過兩年小學的高爾基,在生活的磨難中不斷學習,讀書和生活經驗的積累讓他成為了世界知名大作家,他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那些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在不久以後都會沉澱并凝固在一個人的靈魂裡,有些人的生活并不是不甜,而是由于品味道的心過于貪婪,讀完《童年》你會發現,它既是童年又是一生。
有人的童年是七彩的夢,有人的童年卻是黑色的魇,人生隻有一次,讀書才能重複體驗其中的不同。
今日話題:你曾讀過哪些印象深刻的書?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