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這個皇帝擅長搞暗殺,連殺漢軍兩員大将,氣得劉秀都坐不住了》中,大鵬也曾經說過。
光武帝劉秀除了運氣特别好之外,文學造詣也不低,經常出口成章,其創造成語的水平不在孔聖人之下。
像什麼披荊斬棘、得隴望蜀、舉足輕重、推心置腹、危在旦夕、旗鼓相當、置之度外、樂此不疲、克己奉公……
這些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其實都出自光武帝劉秀之手。不過,今天大鵬想說的不是這些,而是差強人意。
這四個字語出自《後漢書·吳漢傳》,是光武帝劉秀對大司馬吳漢的主觀評價:“吳公差強人意,隐若一敵國矣。”
這句話嘛意思呢?咱們結合前後語境,大概就是說,吳漢太能鼓舞士氣了,一個人就能頂一個國的軍隊!
所以,差強人意這個評價可不低,要知道錢學森也不過才能頂五個師的兵力,人家吳漢可是頂一個國的軍隊。
不過,因為差強人意裡有個“差”字,好像先天就不太行的樣子,所以後來,常用這個詞來指大體上,能使人滿意。
不過,人家吳漢的表現可不是大體上使人滿意。他是雲台二十八将的第二位,是劉秀手底下最能打的武将,沒有之一。
劉秀剛到河北的時候,十分落魄。時任安樂縣令(今順義)的吳漢,慧眼識英雄,主動投到劉秀麾下。
吳漢奉劉秀之命到幽州征兵,幽州牧苗曾從中作梗。吳漢乘其不備,将其就地斬殺,幽州各郡一下子就服了。
不久,吳漢又殺了更始帝派來搶地盤的尚書令謝躬,再次立下大功。後來,吳漢随劉秀消滅各路農民軍。
劉秀登基之後,群臣推選吳漢為大司馬,統帥全軍,這進一步奠定了吳漢身為劉秀麾下第一猛将的地位。
不過,吳漢也有缺點,那就是禦下不嚴。在南陽的時候,他放縱部下劫掠鄉裡,緻使民怨沸騰,逼反了破虜将軍鄧奉。
在攻打成都的時候,公孫述大将延岑開城出降。吳漢率部入城,放兵大掠數日,并殺光了公孫述、延岑家族,引得劉秀大怒。
公元44年,吳漢病危。劉秀親自前往看望,并問吳漢有什麼未了的心願沒有。吳漢道:“臣愚昧無知,隻希望陛下以後不要輕易赦免罪犯了。”
吳漢去世後,劉秀給他賜的谥号是忠侯,并按照大将軍霍光的喪禮規格将其安葬。您說,劉秀對吳漢滿意不滿意?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好多人都把這個詞用反了。他們在對結果不太令人滿意時,喜歡說“差強人意”。
雖然,語言專家不斷撰文引導大衆,希望大家都能正确使用這個成語,但收效甚微,這不,某協又用錯了。
除了差強人意,有類似遭遇的詞還有空穴來風。2012年以前,《現代漢語詞典》将其解釋為“比喻消息或傳聞不是沒有根據的”。
但是,将這個詞用錯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将“空穴來風”這個詞解釋為“比喻消息和傳言完全沒有根據”。
就這樣,在知識精英與民間的較量中,民間完勝精英。由此看來,再過不了多少年,差強人意真的會變成不大滿意了。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