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音樂廳音樂家可以獨奏嗎

音樂廳音樂家可以獨奏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1 07:26:36

音樂廳音樂家可以獨奏嗎?作者:張可駒2021年是小提琴巨匠亞莎·海菲茲120周年誕辰,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音樂廳音樂家可以獨奏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音樂廳音樂家可以獨奏嗎(也會被他的琴聲照亮)1

音樂廳音樂家可以獨奏嗎

作者:張可駒

2021年是小提琴巨匠亞莎·海菲茲120周年誕辰。

如果要在20世紀找出一位比海菲茲成就更高、影響力更大的小提琴家,許多專業人士的回答都是:找不到。“一代琴聖”主導了一個世紀小提琴演奏風格的發展。

弓弦之間,有什麼是他無法成就的

1917年10月27日,海菲茲在紐約的卡内基音樂廳舉行了自己的美國首演。那時他已經在歐洲成名,許多美國音樂家都來聽這場音樂會。其中有一位是海菲茲的師兄埃爾曼,他是當時美國最受歡迎的小提琴家。他身旁坐着戈多夫斯基,一位技巧出神入化的鋼琴家。聽着聽着,埃爾曼對身邊的戈多夫斯基說:“今天可真熱呀。”戈多夫斯基平靜地回答:“鋼琴家可不覺得熱。”

2000年,音樂影片導演蒙桑容回顧小提琴演奏黃金年代的影片——《小提琴的藝術》問世。面對鏡頭,著名小提琴家帕爾曼繪聲繪色地重現了他少年時面對海菲茲的演奏,震驚到合不攏嘴的情景。

從那場令埃爾曼感到燥熱的美國首演,到帕爾曼回憶前情,在八十餘年的時光裡,湧現出的每一位小提琴家幾乎都活在海菲茲的“陰影”之下。今天的情況好一些,并非由于演奏家們的水平提高了,而是年輕人漸漸地不再意識到自己需要面對那種藝術标準。

埃爾曼是奧爾學派第一位名揚天下的小提琴家,無論是藝術成就,還是對公衆的吸引力,都屬于超級天才的典型。帕爾曼後來的發展受到争議,但截至目前,他仍是最後幾位掌握超技魅力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們二人是真正能夠把握自己樂器的演奏者,明白技巧的深層内涵,也明白自己的能量與力所難及之處。正因為如此,當他們面對海菲茲的時候,最能理解他在弓弦之間所成就的,究竟意味着什麼。

通常當我們談論某位演奏家時,會矚目于他在樂器上成就了什麼。可面對海菲茲,問題就變成了:在小提琴這件樂器上,究竟有什麼是他無法成就的?

技巧沒練到他的一半,音樂性就飛走了

小提琴和鋼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音準。鋼琴在調音完畢後,每個鍵的音高就固定了;而小提琴的每個音符都需要演奏者在弓子接觸琴弦的時刻為其找到正确的音高。同樣,演奏所呈現的音色和音質也會随着小提琴家持琴、揉弦的細微變化而出現明顯的不同。小提琴家的舞台生命大多比鋼琴家要短,主要就是因為演奏中時時刻刻的控制,對于身體機能的要求太高了。

在“前海菲茲”時代,無論演奏家還是聽衆,對小提琴技巧之精确度的要求都遠不像今天這麼高。而海菲茲的到來改變了一切。劇作家、評論家蕭伯納曾半開玩笑地給海菲茲寫過公開信,希望他偶爾拉錯一兩個音,以證明他終究是人,而不是神。這麼說其實不算誇張,因為對于海菲茲之前的小提琴演奏者而言,絕對意義上無瑕疵的音準是不可能達到的,哪怕是帕格尼尼。盡管帕格尼尼沒有為後人留下錄音,但從當時的記載來看,他狀态不好的時候,也有明顯的纰漏。不過,那時的聽衆并不會感到奇怪。

一些留下錄音的早期小提琴名家,如海菲茲的前輩伊薩伊、克萊斯勒,他們或許能在某些音準極難控制的段落中如履平地,但未必能在音準方面完美無瑕。當時如果有人提出這樣的要求,難免會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甚至過度迂腐,隻會導緻過度練習而損傷演奏的音樂性。直到海菲茲橫空出世,小提琴演奏的理想狀态似乎從天堂來到了人間。他完美的演奏令同輩、後輩的小提琴家們無話可說,隻能發奮苦練。

當然,音準隻是一方面,對小提琴演奏技巧中不同方面的精确度,海菲茲都作出了足以分隔時代的提升。換言之,他并非通過“倡導什麼”取得那麼大的影響,而是隻要他站在舞台上,影響就會自然出現。海菲茲的到來,可以說将兩類小提琴家一掃而空。一類是技巧虛浮、藝術平平的“花架子”;另一類則是追求機械性的技巧,卻未在音樂方面同樣深入的演奏家。

如果說,海菲茲也帶來了某些“壞影響”,那就是後人對于技巧的追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變得有些過猶不及。小提琴家韓黛爾有一句妙語,大意是太多演奏家過度追逐海菲茲的結果,就是技巧沒練到他的一半,音樂性便已從窗戶飛走了。

沒有人能完全實踐自己理想的演奏

20世紀下半葉,小提琴家們一度掀起了競相灌錄帕格尼尼超技作品的潮流。可“帕格尼尼熱”持續了30年,還是退潮了,因為并非每一位獨奏家都真的适合這樣的作品。海菲茲灌錄的帕格尼尼作品屈指可數,對其他高度技巧性的作品也是頗有選擇性地演奏和錄音。但他仍被視為技巧的頂峰,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完美的音準嗎?可以說,海菲茲的演奏體現出了技巧和音樂表現之間的辯證。

人們常說“技巧為音樂服務”,但其實,這句話隻說出了問題的一半。我們聽到的每一種演奏效果,都是根植于某一類技巧之上。将演奏分為硬技巧,比如雙泛音、連頓弓等,以及更考驗修養的音樂表現技巧,固然是合理的。可最終,不同層面的技巧需要融為一體,在演奏家宏觀視野的引導下,才能呈現演出的全貌,并彰顯出演奏者技藝水平的高下。

海菲茲從種種能被量化的精确度出發,不斷深入技巧的綜合性層面。他對每一個層面的完成,都讓人歎為觀止。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一位具有頂尖修養又不為技巧所束縛的小提琴家,随心所欲地表現自己的音樂理念,是一種怎樣的光景。

不過,哪怕是大師級人物,也很難将心中的理想悉數呈現。筆者不時會訪談一些演奏家,不少人都指出,沒有一個人能百分百地實踐自己理想的演奏。有時聽衆能聽出演奏家的局限,但有時隻有演奏家自己知道。海菲茲也未必完全實現了他的“理想”,但在我們已知的小提琴家中,他和克萊斯勒可以說是局限最少的。

聆聽海菲茲演奏的最典型的超技作品,譬如維尼亞夫斯基的《諧谑曲與塔蘭泰拉》,會感到在他手中的音樂一方面變得“容易”,另一方面卻也更“難”了。再繞指的段落,再複雜的運弓,由海菲茲呈現,都如同熱刀切黃油般迎刃而解。因此,不熟悉這首作品的人,初聽時可能不會感覺這是一首艱難的作品。

音樂家對于音符間距的把握,就像人在說話,字與字之間的輕重緩急能夠打動人。海菲茲的演奏速度驚人,但即使在最快的速度中,他也總是能将音符的銜接把握得無比從容。更重要的是,他将深刻的音樂表現灌注于演奏的方方面面。在當今的演奏家中,也許有人能企及他的速度,但海菲茲的清晰、穩準,音質的均勻度與色調變化,哪怕在最間不容發的段落中,也能在每個音符上從容掌控。

小提琴家是小提琴家,而海菲茲是海菲茲

既然表現最突出技巧的小品時,這位大師都展現了如此豐富的音樂性與深度修養,那麼在表現意境深刻的大作品時,海菲茲隻會更徹底地為音樂奉獻。

其驚人的技藝締造了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首樂章兼具宏偉性與強大推進力的演繹,以及莫紮特《第五号小提琴協奏曲》高度優雅而又神采奕奕的诠釋。海菲茲對音響的造詣,可說是錄音史上除了克萊斯勒外豐富性與高品質的極限。如此千變萬化的音色、音質,無不體現出深刻的音樂性的目的。在表現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的末樂章開頭的雙音主題時,他熾熱的音響會讓你感到,哪怕此時音樂廳停了電,也會被這樣的聲音照得如同白晝。

演奏舒伯特《幻想曲》開頭的長音時,海菲茲在原作樸素的格調之内,奏出細膩的色調與力度變化,是讓聽衆歎為觀止的神技。此曲是小提琴家們非常熱衷的一首作品,倘若比照一些錄音,就會發現,單單這個開頭,海菲茲的處理方式已讓不少已經到達大師級别的同行“繞着走”。

埃爾曼聆聽海菲茨演奏時感覺熱,他說出來了。另一些小提琴大師,則默默地探尋如何避開海菲茲那一路的演繹方式,追求同樣震撼人心的音樂魅力。這方面,小提琴家奧伊斯特拉赫的做法或許是最耐人尋味的。他演繹柴可夫斯基、西貝柳斯的協奏曲,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的錄音,一方面是大藝術家的天性流露,另一方面卻讓筆者感到,他似乎還是希望離海菲茲遠一點。而老奧是如何評價海菲茲的呢?他說:“小提琴家是小提琴家,而海菲茲是海菲茲。”(張可駒)

來源: 解放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