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3伏高溫防暑方法

3伏高溫防暑方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30 16:45:34

“你那裡熱不熱?”成了異地親朋們的關切問候。然而真正的“烤”驗就要來了,7月16日正式“入伏”!

“超長版”三伏天來了!

對于很多地區的人來說,剛剛經曆了30天的高溫天氣,又無縫銜接40天的“超長版”三伏天。

3伏高溫防暑方法(持續高溫後超長版)1

而且,今年的三伏天是“超長版”三伏天:

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

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

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

這是因為三伏天中的“中伏”的時間長短并不相同,入伏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兩種情況。而今年的三伏天是40天,屬實是“超長版”三伏天。

三伏天,也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入伏後,全國多地将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

牢記“三防四補五禁忌”!

三防:

防中暑、防脫水、防寒涼

三防——防中暑

天氣炎熱,尤其是要防中暑、防熱射病。特别是中午、下午最熱的時段,要盡量減少外出。如果高溫外出或工作,定要做好防暑、防曬,比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塗抹防曬霜,做好防暑降溫準備。三伏天氣,小孩、老人更要注意,注意通風、不要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中。如發現老人和小孩有出現中暑迹象,最好及時降溫或送醫院觀察治療。

3伏高溫防暑方法(持續高溫後超長版)2

三防——防脫水

高溫、酷暑出汗多,一定要及時補水,防止脫水。特别是不能靠“渴不渴”來判斷是否需要喝水。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教授2019年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表示,“當我們口渴時,身體内的水分丢失已有1%~2%,從水合狀态來說這個時候人體已缺水。實際上,口渴不是一個非常靈敏的指标,當達到2%~4%時,機體在感到口渴的同時,已處于脫水狀态,尿少、顔色呈現深黃色,這時工作和認知能力會有所降低。此外,如果感覺極度口渴、皮膚幹燥、口舌幹裂、聲音嘶啞及全身軟弱等現象時,就可能已是中度脫水狀态。”①

三防——防寒涼

很多人以為“伏天裡要一心防暑”,正好相反,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應該是“寒”。

“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寒邪侵襲。”河南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王建萍主任2019年在中國婦女報刊文表示,伏天開始,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于擴張狀态,腠理開洩,一旦着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人們在夏季喜食冷飲、愛吹空調等過度貪涼的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②

很多病都是由于進食寒涼而導緻陽氣受損,或過于貪涼緻外邪入侵所緻。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四補:

補鉀、補蛋白、補精氣、補維生素

四補——補鉀

夏季人人都會出汗,殊不知人體汗液的排出也會伴随着鉀元素的流失。鉀是人體所含必需的微量元素,鉀可以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運動,一旦缺鉀,就會造成人體神經肌肉系統軟弱,使人手腳無力,走路困難,嚴重者還會導緻呼吸困難、心律失常。

三伏天給身體補足水分還不夠,還得适當補點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黃連珍2014年7月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持續高溫時,大量出汗,會導緻體内缺鉀,倦怠無力,精力和體力下降,耐熱能力降低,因此,膳食中适量補鉀很重要。茶葉中富含鉀,喝茶不僅能解渴,還能幫助消除疲勞。③

四補——補蛋白

到了三伏天,天熱很多人食欲差、吃不下飯,往往選擇吃一些涼拌菜、水果、涼粉涼皮等,而這些食物沒法提供足夠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機體免疫功能的物質基礎,如果攝入不足會影響組織修複、免疫力下降等。因此,三伏天期間,要适當吃一些魚、瘦肉、豆腐、雞蛋、奶制品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為身體補充蛋白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四補——補精氣

“午覺不睡,下午崩潰”。三伏天氣溫高,晝長夜短,睡眠容易不好,而且人體消耗大,精力不濟。中午打個盹,補個15-30分鐘的午覺,能很好地恢複消耗的“精氣神”,讓下午有個好精力。

四補——補維生素

三伏天出汗多和食欲不振也容易導緻維生素的缺乏和流失。所以,天熱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如多吃蔬菜、水果等,還可以适量吃些動物肝髒,如雞肝和豬肝等。

五禁忌:

忌貪涼、忌懶動、忌剩飯、忌少食、忌激動

五禁忌——忌貪涼

三伏天不少人怕熱,全天閉窗室内吹空調。“冬天受點冷、夏天出點汗,才能保證人體的這種體溫調節機制常用常新。”中日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白彥萍2017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介紹,不能在空調房間待得太久。經常待在空調房中,就會導緻不知冷熱、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④

頸椎對着空調吹,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而且天氣炎熱出汗較多,切忌不要迅速、大口喝冰鎮飲料,忽然過冷刺激會引起血管收縮,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适,影響消化。

五禁忌——忌懶動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人的養生要适應大自然的規律,雖然三伏天熱,但該出汗的時候得出汗。

天津體育學院健康與運動科學系博士李慶雯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三伏天可以選擇“走暑”去,進行走路的慢運動,既運動健身,又能避暑養生。可以利用平時時間早晚走走,一般40分鐘,2~3公裡最合适。⑤

五禁忌——忌剩飯

經常會有人問,夏天涼菜可以過夜嗎?

福建省婦幼保健院感染科主任張伯秋2016年在接受海峽都市報采訪時介紹,夏天剩菜剩飯長時間放置,容易産生亞硫酸鹽等有害物質,即使高溫加熱,這些毒素也沒法消除。而臨床上因為夏天食用隔夜菜導緻的問題并不少見,輕者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情況,重則導緻食物中毒等問題。⑥

五禁忌——忌少食

三伏天身體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勞、沒胃口,不少人選擇吃點果蔬了事。吃不好,營養不夠,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導緻疾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黃連珍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天再熱,也要适當吃些瘦肉、魚、豆奶、雞蛋等。食欲不好時可變換一下口味,吃蓮藕、冬瓜、絲瓜、西瓜、扁豆等夏令食品。⑦

五禁忌——忌激動

炎炎夏日,人難免會心浮氣躁,但激動情緒傷身體。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我們越要心靜,與人交流放慢語速,不急不躁。遇到不順心的事,學會情緒轉移,看看情景喜劇,聽聽相聲之類的。

來源: 健康時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