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朋友想開始減肥,研究了一圈各種運動方式,他來問我:跑步看上去是一種低效率的減肥方式,有很多運動方式能耗都比跑步高,比如HIIT。
我說:不存在什麼低效率的運動方式,隻有低效率的減肥者。
跑步和絕大多數運動方式比起來,耗能不算低。
看上圖,在有氧運動中跑步單位時間燃燒卡路裡的效率還是很高的,所以跑步也被稱為“有氧運動之王”。
但如果将跑步和高強度的間歇運動,比如HIIT來比,那麼可能單位能耗數值是低了一截。從理論上來說,一次20分鐘标準強度的HIIT可以消耗約400大卡熱量,而且間歇運動結束後一段時間人體也會保持在一種較高的燃脂狀态。
單純看數字,跑步似乎相形見绌,但是實際上我們減肥不能單純看單位時間耗能的理論值,在實際運動過程中完全是兩碼事。
比如,像HIIT這種運動,對體能和心肺有一定要求,對于沒有什麼運動基礎少少的新人來說,能不能按照标準完成一堂課,都成問題,所以一般不會推薦新人直接上手就去做高強度間歇。即使現在有些适合新手的HIIT課程,雖然打着HIIT的名頭,實際效果可以說大打折扣。
而跑步這種運動,快慢由人,距離随意,就非常适合新人用慢跑去鍛煉,門檻低更适合身體狀況,隻要能堅持跑,減肥的效果也是肉眼可見,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通過慢跑減肥成功的跑者。哪怕是單位能耗比跑步更低的快走,也都有減肥成功的案例。
所以,單純拿單位能耗去讨論去讨論是否是低效未免脫離實際了。
有些人跑步減肥效果好,有些人跑步減肥效果不好,其中取決于下面幾個原因:
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越高,單位耗能越大,理論上越有利于減肥。問題是強度越高,可持續的時間就越短,實際上想長時間保持高強度運動狀态是做不到的。
但是減肥也不需要你時刻保持高強度狀态,中低強度的運動就可以了,也就是有氧運動,換算到心率區間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有氧區間。
一般會推薦慢跑30分鐘以上,這是因為人體的三大供能系統,有氧氧化脂肪參與供能大概會在20分鐘以後達到比較高的比率,成為供能的主要來源。但這并不是說跑10分鐘,就白跑了,隻是脂肪參與供能的比例會少一些。
從效果方面來說,如果能堅持跑30分鐘,脂肪代謝效率會更高。所以如果對新人來說,如果你跑不動了,那甯可跑慢一點,也要先把時間跑足,這樣減肥效果才會好。
在運動強度和跑步時長固定的情況下,跑步次數自然是越多減肥效果越好。
那是不是這就意味最好天天跑?有些跑者天天跑也不會過度運動,也沒有出現關節肌肉韌帶的損傷,像這樣天天跑也沒問題。
問題是,他行你可能不行。尤其是對于信任來說,天天跑很容易過度運動,身體恢複不過來,積勞成疾,最後受傷,不得不停跑養傷,如此反而得不償失。
所以老王向來推薦“跑一休一”,每周跑3-4次就可以了。這樣的頻率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也不容易受傷。
跑步消耗脂肪,但是如果吃得比跑得多,依然還是會胖起來。你辛辛苦苦跑了半小時,消耗了幾百大卡,多吃一口可能今天就白跑了。控制不好飲食,那麼跑步的效果就會被無情扼殺。
其實不單單是跑步,任何一項運動,都是可以減肥的,單純比較哪個高效哪個低效毫無意義,而且往往這樣精細化比較的人,減肥成功的概率也比較低。
因為再牛O的夢想,也抵不過你傻O一樣的堅持。所以,不存在什麼低效率的運動方式,隻有低效率的減肥者。
你覺得跑步的減肥效果好嗎?歡迎留言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