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見到蚊子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很多人肯定是毫不猶豫地拍死它。可 86 歲的董學書老人心裡想着的卻是如何完好無損地把它抓回來并制作成标本。
董學書是雲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的一名蚊蟲研究專家,至今已跟各種蚊子打了 70 年交道。1951 年 ,16 歲的他進入貴陽醫學院 ( 今貴州醫科大學 ) 學習 , 師從我國著名醫學昆蟲學家孟慶華教授。讀書時 , 因為學的是傳染病昆蟲專業 , 蚊子成了他的研究對象。
年輕時候的董學書
如今,已是頭發花白的董老還在為它奔波忙碌着。大到蚊種的鑒定分類和蚊媒傳染病的防治,小到蚊子标本上肉眼看不到的部分,他都能熟稔于心。
就研究蚊子來說,他是一個十足的工作狂。顯微鏡下畫蚊子、野外抓蚊子、手把手教學生制作标本 …… 即便是退休以來的這 26 年,董老幾乎每天都往單位跑,手頭的工作還是圍繞蚊子。
"研究蚊子主要是為了蚊媒傳染病的防治,好比與敵人開戰前,首先得搞清楚對方底細。"董老說。
董老的一天,從喂蚊子開始。為了滿足日常實驗需要,董老多年來一直都有養蚊子的習慣,一日三餐都由他來負責。早些年,董老開設了一間養蚊室,離他辦公室沒多遠。
董老在展示他養的蚊子。
進出養蚊室格外講究,需經過三道門。這裡邊不透光,放着十多個蚊籠,裡面裝着幼蟲和成蚊。"喂幼蟲得撒上一點捏碎的魚飼料。"董老說,每次不能喂太多,要讓它們養成少食多餐的習慣。幼蟲長大後,喂點糖水就行。
有時,董老忙着手頭的工作來不及吃飯,卻總惦記着養蚊室裡的蚊子是不是餓肚子。喂完幼蟲後,他又會來到單位裡蚊子最多的地方——标本館。這是國内目前最大的蚊蟲資源庫之一,收集了雲南的上萬套蚊蟲标本。
這些都是董老和同事多年來千辛萬苦從野外采集回來的。董老說,做标本需要自然狀态下的蚊蟲。因為時間原因,有些标本出現了損壞,他們就得跋山涉水去野外及時補充。蚊子一般分布在荒郊野外,這給他們在野外的工作增加了危險性。有時,沒采集到蚊子,卻遭遇了黑熊、蛇等動物。
但越是危險的地方,采集到蚊子新種的可能性就越大。為了盡量不破壞标本的完整性,董老每次抓蚊子,用的還是吸蚊管,再加上他自己制作的鍋碗瓢盆等工具。"吸到一隻就放進玻璃瓶裡,裝多了也不行,怕它們互相打架。"他說。
年紀大了後,董老很少再去外地采集蚊蟲标本,範圍限于市内及周邊。隻要打聽到近期哪位同事準備外出,他總要去麻煩人家帶回些标本回來。慢慢地,大家都養成了這個習慣。
來自浙江省瑞安疾控中心的張定跟着董老跟班學習了近一個月。臨走時,他笑着告訴董老:"等我下次再來學習時,一定給您抓些蚊子回來。"
董老(右二)在指導學生鑒定蚊種。
董老這一生,為何會跟蚊子打交道?故事還得從瘧疾防治說起。
1956 年,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暴發瘧疾,董老所在的原雲南省衛生防疫站接到處置任務。他們一行十多人匆忙趕往現場。這一年,董老 21 歲,大學畢業未滿三年。
瘧疾俗稱"發擺子",是由瘧原蟲寄生于人體引起的傳染病,主要由受感染的按蚊叮咬或經輸血感染,最初症狀有發熱、發冷、頭痛和寒戰等。"很多村民裹着一床毯子蹲在牆角發抖。"時隔多年,董老對初次見到瘧疾患者時的場景記憶猶新。
而在當時,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防治瘧疾隻能通過控制它的傳播媒介——按蚊。可僅在勐海,按蚊就多達 50 餘種,精準找出傳播媒介成了當務之急。
為此,有人專門跑村民的卧室,有人負責跑豬圈牛棚。守在豬圈牛棚前,臭氣熏天的味道不好聞,但因為蚊子多,董老倒也樂意,幹脆露出大腿直接誘敵。沒過幾分鐘,大腿上就招來了很多蚊子,他就用吸蚊管把它們吸進玻璃瓶,再通過解剖确定其唾液腺是否存在瘧原蟲。
董老在野外采集蚊種。
耗時兩年,他們終于得出當地蚊種分布的季節消長規律,并确定了微小按蚊是傳播瘧疾的媒介蚊種。随後,有針對性的防蚊滅蚊工作陸續開展,并取得很大成效。
"這種蚊子半夜出來,我們就讓村民穿好長衣長褲,支起蚊帳睡覺,避免蚊蟲叮咬。"董老說,經大量群防群治工作,瘧疾的發病率逐步降低。
因為長期跟蚊子接觸,董老也曾感染過一次瘧疾。1969 年的一天,在解剖帶有瘧原蟲的蚊子時,董老不小心被它叮咬了一口,過了幾天全身發冷,才意識到自己中招。所幸是症狀較輕的間日瘧,他服藥後很快痊愈。
董老在實驗室做蚊種鑒定。
受特殊的地理、氣候因素影響,瘧疾曾廣布雲南。雲南也被國内外認為是瘧疾流行因素最複雜、流行程度最嚴重、防控和消除瘧疾最困難的地區之一。
如今,通過幾代瘧防人的不懈努力,雲南的瘧疾防治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2020 年 6 月,雲南省通過國家消除瘧疾終審評估,曾被稱為"瘴疫之區"的雲南,連續 4 年無本土感染瘧疾病例,實現了消除瘧疾目标。
聽到這一消息,董老比任何人都激動。他說,他們這一輩人把青春年華都奉獻在了這一件事上,盼的就是這一天。
即便如此,董老摸清蚊子"家底"的工作還在繼續,研究範圍拓展到了老撾、柬埔寨等國家。他說,趁身體還可以,就得持續跟它們作鬥争。
一輩子隻做了一件事,就是鬥蚊防瘧。4 月 25 日是世界防治瘧疾日,讓我們向這位蚊蟲專家緻敬!
來源:半月談 原标題:《為了防治瘧疾,這位 86 歲老人研究蚊子 70 年》
記者:嚴勇
來源: 半月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