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我的伊拉克将一文不值!”随着最後一次聲嘶力竭的怒吼,2006年12月30日,在伊拉克的刑場上,一位面黃肌瘦,但眼神卻極其堅定的老者被推上了絞刑架。
絞刑架上,他的身體正在控制不住地抽搐,而圍觀的群衆卻高聲喊着:再吊三分鐘。
刑場下觀看的伊拉克群衆無不報以拍手稱贊,慶祝這位獨裁者終于落幕。
他是一名暴君,但在阿拉伯世界,他更是一位民族主義者和抗擊外來侵略者的英雄。
這位外界評價褒貶不一的國家領導人,正是曾經擔任過伊拉克總統的薩達姆。
西方國家将薩達姆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他是少數幾個敢于直接挑戰美國權威,對美國總統說“不”的領導人,被譽為伊拉克之星,在阿拉伯世界享有極高的威望。
他使伊拉克擺脫貧困,給居民們帶來殷實的物質生活,但同時又讓他們陷入了水深火熱的深淵。薩達姆的一生,可謂是充滿傳奇色彩。
1937年4月28日,薩達姆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小村子,原生家庭是依靠着放牧為生。
1955年,薩達姆來到了卡克中學,并在兩年之後,就加入了還處于地下的複興社會黨。
1962年進入開羅大學以後,他就開始領導開羅的阿拉伯複興黨支部。
1963年2月8日,薩達姆發動了一次政變,因政變失敗還被捕入獄。
在監獄内并未停止活動的薩達姆,在獄中當選了複興黨的地區機構領導副書記。
然後在1966年7月,經過複興黨成員的不斷疏通,薩達姆成功越獄,并改組了複興黨。
此後的薩達姆的仕途就一直順風順水了,中将、上将、黨、共和國總統,還有碩士學位統統都被薩達姆收為囊中之物。
1994年5月,薩達姆就同時兼任了伊拉克内閣總理,手握伊拉克各項大權。
在他執政期間,薩達姆确實有着一些傲人的政績,讓伊拉克人民擺脫了貧困的命運。
這些手段同時也鞏固了薩達姆作為伊拉克獨裁者的絕對統治地位。
剛剛上台的薩達姆為了穩定動蕩的國内局勢,采用了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
上台一周之内,他就破獲了一個反革命集團,22人被判處死刑,其中甚至包括了原本在他麾下的5位複興黨成員。
同時,薩達姆還關押了500名不聽從自己命令的軍官,在伊拉克軍隊當中安插自己的親信。
為了全面控制伊拉克,薩達姆大力發展了原本屬于自己的複興黨勢力,政府公職人員、技術專業人士、教師必須加入複興黨。
黨員必須遵守黨派的規範,嚴格向上級反映自身的家庭、社會關系。
薩達姆身邊的高級顧問全是自己家族的親朋好友,伊拉克的高層領導盡數都來自提克裡蒂家族。
配合着這些鐵血手腕,薩達姆也很懂得籠絡那些立場并不敵對的官員。
上台不久,他就在共和國王宮宴請了各級高層,同時還給各層政府官員和企業雇員增加生活補助,給軍人增加軍饷,釋放所有除了反革命集團之外的政治犯。
這些政策讓伊拉克的國内形勢趨于穩定,上下都用着一個聲音說話。
在伊拉克的經濟上,薩達姆大力發展民族經濟,依托着豐富的石油資源,薩達姆把石油公司全部進行了國有化,還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技術。
薩達姆還提出了以石油工業為中心的“高速全面發展”的經濟方針,在1979年,伊拉克的石油産量就高達17500萬噸。
僅僅靠着出口石油,伊拉克的外彙收入就高達210億美元,并且靠着石油源源不斷為國家其他産業提供資金,發展其他工業、農業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1976年-1980年,在伊拉克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并不适宜發展農業的伊拉克為此投資了100億美元。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薩達姆隊醫院、學校、娛樂場所、商場的投資,相比起1979年,提高了75%,人均收入更是達到了700多第納爾,比十年前增加了十倍。
全面的免費醫療和義務教育體系,也在此期間逐步建立。
對于國内比較稀缺的農副産品,譬如面包、蔬菜、肉類,伊拉克政府都有相關的津貼。
這些舉措讓常年動蕩不安的伊拉克人民得到了暫時的休養生息,國民的生活也在穩步提升。
但他卻不懂得如何維護伊拉克的安穩局面,在處理外交問題時,這位驕傲的中東雄獅延續了自己的鐵血手段,他的眼中容不得沙子。
作為一位血統的阿拉伯人,薩達姆奉行獨立、中立和不結盟的政策。
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沖突上,他站在了美國的對面,支持巴勒斯坦,主張阿拉伯世界的統一,1980年2月8日出台的“阿拉伯民族憲章”,更是把這一思想體系化。
憲章明确表示了阿拉伯國家的主權不容許任何國家,薩達姆還呼籲阿勞伯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抗外來侵略和破壞。
這也是為什麼薩達姆在阿拉伯民族中有很高威望的原因,當時中東地區的局勢很不穩定,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正在進行冷戰。
擁有着世界上最豐富石油資源的阿拉伯民族,自然被卷進了這場紛争之中。
兩場曠日持久的戰争,讓伊拉克民衆一步步認為,薩達姆不再是一名英雄而是曆史的罪人。
首先便是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兩伊戰争。
兩個國家原本就是鄰國,他們之間靠着阿拉伯河作為天然的分界線,矛盾也就圍繞着阿拉伯河開始展開。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彙集而成了阿拉伯河,下遊100多千米的水域在曆史上,是土耳其和波斯國分别掌管。
1847年,當時統治伊拉克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波斯王國簽訂了協議。
協議當中,波斯王國的主權隻有很短一部分的淺水區,大部分區域都由奧斯曼管轄。
1937年,脫離土耳其的伊拉克與伊朗簽訂協議,将國界劃到了主航線的中央。
1975年3月15日,經過阿爾及利亞總統的協調,兩個國家正式将國家劃到了阿拉伯河中央。
但簽訂這協議之後,薩達姆就愈發覺得,這個協議對于伊拉克來說極其不平等。
阿拉伯河作為伊拉克境内唯一與波斯灣連接的水道,其航運可以算得上是伊拉克出口石油的經濟命脈。
除了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外,靠着波斯灣的伊朗,海灣上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島嶼也是他們争議的對象。
阿布穆薩島、大通布島和小通布島在之前原本屬于英國,在上世紀60年代以後,英國就放棄了這些地區的主權,緊接着伊朗便出兵占領。
這些島嶼靠近霍爾木茲海峽,英軍撤走之後,伊朗的行為引發了伊拉克的擔憂,伊拉克認為,這些島嶼應該還給阿聯酋。
除了領土争端之外。兩個國家還有着宗教紛争。
他們都是伊斯蘭國家,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占多數,但遜尼派卻是實際的掌權者。
伊朗什葉派宗教領袖霍梅尼成功掌權之後,試圖将什葉派的原宗教教義推廣到全部的中東地區,推翻遜尼派的掌權者薩達姆。
霍梅尼曾經被流放在伊拉克,在人數衆多的什葉派穆斯林有着很高的聲望。
在他的号召下,什葉派穆斯林在伊拉克南部曾經發生過聲勢浩蕩的反政府活動。
這對想穩定伊拉克局勢的薩達姆來說,是正面的挑釁,也增加了二人之間的仇恨。
而且伊拉克為什葉派發源地,什葉派穆斯林自然不會願意人數較少的遜尼派大權在握。
加上伊朗進行去西方化的革命之後,使得西方國家對新生的伊朗政權有些敵視。
周邊國家也擔心,大力發展軍隊,伊朗的武裝政權會蔓延到周邊,所以他們大多也暗中支持着伊拉克。
一觸即發的戰争,随着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撕毀之前關于阿拉伯河的協定開始。
兩伊戰争曆時7年又11個月,戰後阿拉伯河的邊界基本恢複到戰前的情況。
伊朗和伊拉克在這次戰争上,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開戰之前,伊拉克有着370億的美元外彙儲備,結束時其負債高達了700億美元。
400多億美元來自向西方國家還有蘇聯借貸,300多億美元來自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國家。
伊拉克的直接經濟損失為3500億美元,之前安定的局勢,繁榮的生活轉眼就化為了泡影。
這也使得薩達姆的經濟發展計劃不得不延後20年,戰場上陣亡的軍人更高達18萬。
阿拉伯軍隊的人數也由原來24萬發展到了120萬,這場戰争也被世界軍事界評價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争”。
雙方最終由于國内經濟實力難以為繼,這才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協定下停火。
但剛剛經曆完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薩達姆并未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如何維護戰後民生凋零的局勢。
當然,為了盡快扭轉局勢,薩達姆向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提出了降低石油産量,提高石油單位價格的想法,表示伊拉克獲利之後便立刻償還各國債務。
該組織為亞、非、拉石油生産國為了反對西方石油壟斷,維持石油價格穩定的國際組織,在中東地區很有發言權。
但這樣的提議自然就遭到了一些國家的反對,科威特就是其中之一。
在兩伊戰争之中,伊拉克欠科威特的美元貸款就高達140多億,科威特看到了這個契機,便想趁機解決兩國之家的領土主權之争。
科威特并沒有按薩達姆的想法進行石油管控,反而不斷提高該國境内的石油産量,以至于國際上的石油價格不斷下降。
薩達姆甚至還向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提出,伊拉克作為阿拉伯國家反抗伊朗的最前線,為阿拉伯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兩個國家應該免除其貸款。
而科威特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此舉也不過是想向伊拉克施壓,盡快解決領土争端。
靠着出口石油就讓全國富得流油的科威特,被譽為“海灣明珠”,單憑石油,科威特在國外的資産就超過了1000億美元。
西方大國也在科威特的石油工業中占據了百億美元以上的股份,也其經濟聯系很是緊密。
在兩伊戰争期間,科威特還在伊拉克境内建立了軍事基地,此舉自然被薩達姆視為侵犯伊拉克領土主權的行為。
旁觀者看來,科威特不過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當做法,但薩達姆面對科威特的步步緊逼,沒有想着用和平的方式解決。
無力償還科威特140億美元貸款的伊拉克,加上當時科威特的種種做法激怒了薩達姆,薩達姆就開始謀劃着怎樣入侵科威特。
剛剛經曆過兩伊戰争的伊拉克軍民,需要一個合适的理由,于是薩達姆就把入侵科威特宣揚為維護阿拉伯民族主義。
薩達姆還稱科威特自古以來就是伊拉克的領土,隻不過在曆史上被英國殖民者分割。
于是世界上40多個國家加入了反伊聯盟,西方大國因其在科威特的利益對伊拉克進行了狂轟濫炸。
使得伊拉克再不能恢複往日生機的海灣戰争就此爆發。
戰争的結果當然是以美國為首的一邊倒壓倒性勝利,伊拉克不得不按照聯合國的決議,從科威特撤軍。
伊拉克的直接經濟損失為2000億美元,1991年海灣戰争結束後,伊拉克居民的人均收入不到400美元,生産總值也隻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這也讓伊拉克的居民愈發對這位總統産生了厭惡情緒,不再覺得薩達姆是他們的英雄。
2003年3月20日,美國繞開聯合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發動了第二次海灣戰争。
這次美軍師出無名,薩達姆遭到了美國軍隊的通緝,在12月14日被逮捕。
三年的牢獄生活讓薩達姆喪失了一國領袖的威嚴,他在獄中的生活并不好過,甚至可以說受盡折磨。
直到2006年12月30日,美軍把薩達姆交還給了伊拉克政府,伊拉克政府随即判處了這位曾經的總統絞刑。
臨刑前的一夜,薩達姆依舊在遭受折磨,因為這一點,他甚至一晚上都沒有合眼,他最後的心願就是拜托獄卒給女兒帶去一句話。
總的來說,薩達姆的執政是過大于功的,他算不上一位稱職的政治家,兩次戰争也使得原本繁榮的伊拉克走向了衰敗。
但或許,也真的如同他最後留給女兒的遺言一樣:“你的父親,我是為伊拉克以及伊拉克人民犧牲的烈士!”
-完-
編輯丨書書
參考資料法制晚報:《如何評價薩達姆?》
新民周刊:《薩達姆的悲哀》
新華網:《薩達姆已于北京時間30日上午11時被絞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