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痛苦的根源,其實是“擰巴”。
我有個朋友,他活得特别擰巴,我常常會為他感到心累。
剛發工資,買了件1000多的衣服,一年到頭就買這一件;買完之後開始後悔,哎呀怎麼買這麼貴的衣服,盡管很喜歡,最後還是退掉了。
可退掉之後,他又開始後悔:不應該退的,就當是給自己一個獎勵。
一起去吃飯,一邊大快朵頤一邊說:“哎,都這麼胖了,不該吃這麼多的,還是不吃了。”
但是,看到大家都吃得很開心,他又十分煎熬痛苦。
幾個朋友約着出去爬山看海,他特别想去,但又糾結自己的時間和工作。
最終還是選擇跟大家一起去,可玩得一點也不開心,因為他還在惦記着自己的工作沒完成。
其實,這樣的人活得特别累。
總是糾結,總是痛苦,總是擰巴,總是勉強自己。
-01擰巴的人,有哪些特征?
第一:做了決定總是後悔
無論什麼事情,隻要他們針對某件事做出了決定,事後必定會後悔。
一邊自怨自艾,埋怨自己沖動做決定;一邊又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慶幸。
這是一種矛盾心理,無論他的決定是對還是錯,是好還是壞,給自己獲得的回報是多還是少,他們最終都無法滿意,無法心安理得。
即使跟喜歡的人确定了戀愛關系,他們也無法心安。
總是後悔:我是不是太沖動了?他真的适合我嗎?
第二:瞻前顧後
一件事情,他們想去做,但十分糾結。
還沒有開始,他們就已經想到了最壞的局面,最差的結果。
工作中:
明明可以做好一件事,卻因為自己的優柔寡斷,無法抉擇而産生一些損失。
生活裡:
因為自己的瞻前顧後,失去了很多朋友。
感情裡:
因為他的膽怯,自卑,矛盾心理,白白錯過了一個好的結婚對象。
第三:跟自己過不去,跟别人也過不去
性格擰巴的人,其實正在跟自己進行一場浩大的“精神内耗”。
表面看上去,他跟常人無異。
其實他的心裡,早就跟自己鬥争了多個回合,不知道是理智戰勝了情感,還是情感赢過了理智。
與自己相處時,特别擰巴,精力全都用在了内耗之中。
與他人相處,也總是認死理,喜歡挑刺。
有人說,這是“強迫症”。
其實,這是自我認知服務偏差産生了失調現象。
總是勉強他人,對别人的行為和決定指指點點,要求他人按照他的想法去生活。
-02一個人為什麼會擰巴?
總結來說,其實就3個原因。
第一:能力差,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
比如說:
一個人心血來潮,想要跑5公裡;但是他的身體素質,不允許他跑這麼多,最多跑3公裡就撐不下去了。
一個人野心很大,欲望很多,但他的能力卻不足以支撐自己的想法。
第二:目标太高,好高骛遠
一個人,有多大的胃口,就吃多少飯;有多少能力,就做什麼樣的事。
底子決定不了一個人的上限,但能夠左右一個人的選擇和行為。
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人?
明明自己能力一般,卻總是定下一個特别宏大的目标。
一次次充滿希望,最終卻是失望。
其實,這就是擰巴的人最典型的特征。
第三:缺乏理智,認知不夠
他們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意拓寬自己的眼界和思維。
不願意通過學習進步,提高自己的思維。
看待事情,總是堅持己見,不知道變通,也無法聽取别人的意見。
本質上來說,這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一種無奈。
正因為一個人的認知不夠,所以才常常陷入糾結與固執之中;越是偏見、糾結,就越是擰巴。
-03擰巴的人,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第一:順其自然
“聖人初物不傷物。不傷物者,物亦不能傷也。為無所傷者,為能與人相将迎。”
這句話的意思,就說明了一個道理: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即将到來的不會抗拒,任由事情按照他本來的樣子發展;已經失去的,錯過的,不會勉強自己。
一個人最聰明的活法是什麼?
不擰巴自己,不強求他人,凡事順其自然。
在順其自然的過程中,堅持自己,按照自己的節奏去生活。
想笑就笑,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休息就休息。
在适應了自己的生活節奏後,才能找出一條适合自己的路。
順其自然,不是躺平,而是以更輕松的姿态應對生活中的壓力。
第二:調整心态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擰巴,隻需要記住8個字:
“不關你事,不關我事”。
記在心中,時刻勉勵自己。
與你無關的事情,不要去聽,不要評價,不要打聽;
與别人無關的事,不要去說,不要炫耀,默默地藏在心裡。
跟你有什麼關系?你管得着嗎?
跟我有什麼關系,你為什麼要跟我說?
如果你能做到這種心态,自然會改變擰巴的性格。
隻有看透生活的本質,才能尋找到一條适合自己的路。
中島敦在《山月記》一書中寫下這樣一段話:
“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為有幾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與瓦礫碌碌為伍。”
想做的事就去做,瞻前顧後終會失敗;已經過去的,不再追憶,往事都成空。
今日話題:
你是一個“擰巴”的人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