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C photo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同小寒一樣,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此時正值“四九”期間,所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是南北方天氣最冷的時候。
“俗語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大寒時節的養生保健重點在防風寒,避疾病。” 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金輝介紹,如同小寒時節一般,大寒養生首先要防風防凍、禦寒保暖,人們應随氣溫的變化随時增減衣服,出門時要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等,預防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此外還要重視腦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預防和治療。
大寒時節,老年人外出時應穿着寬松且保暖效果好的衣服,這樣既保暖又不影響血液循環。建議老年人适當運動,及時補充水分,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患病風險。此外,大寒時節天氣寒冷,路面容易結冰,老年人外出時也應注意預防滑倒跌傷。
“冬季室外寒風凜冽,室内溫暖幹燥,人容易‘上火’,情緒也易發生變化。”李金輝提醒,人們在大寒時節也要注意自身的情緒調節,避免抑郁、煩躁、焦慮的情緒。他指出,曬太陽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在天晴無風之日,人們可多到室外曬曬太陽,激發人體陽氣,改善心情,而室内活動可以品茶、讀書、書法、音樂為主,以期心平氣和、心情舒暢,不擾亂機體内閉藏的陽氣。
大寒時節,天氣嚴寒,人體新陳代謝相應減慢,皮膚血管收縮,散熱減少。此時的飲食應遵循“保陰潛陽”的原則,飲食以溫潤為主,減鹹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
“今年春節正值大寒期間,春節時,飲食豐盛,但人們應注意合理搭配、規律飲食,限制肥甘厚味,避免暴飲暴食、損傷脾胃。”李金輝建議,可适量食用羊肉、雞肉、牛肉、魚類,以炖煮為宜,以保持熱量;多食用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芝麻、黑棗、黑木耳、烏雞等,可補益氣血、溫補脾腎;水果以冬季常見的柑橘、柚子、香蕉、蘋果、梨子為宜,可以養陰生津、保陰潛陽,符合“秋冬養陰”的原則。
李金輝還為大家推薦一款大寒養生藥膳——“栗子炖雞湯”。具體烹饪方法為:取闆栗、雞、枸杞、鹽、姜适量,闆栗剝殼,雞塊焯水,取闆栗、雞、枸杞用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炖,加鹽調味。
雞肉性甘、溫,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闆性栗甘、溫,可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栗子炖雞湯既可補腎虛、益脾胃,适合于腎虛人群食用,也是一般健康人強身健體的美味佳肴。且雞湯中含有人體所需多種氨基酸,可增強人體抵抗能力,此湯正适宜于大寒時節食用。
另外,大寒正值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季,如何及時識别心腦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狀?
發生胸背部疼痛、胸悶等症狀,當心心梗、冠心病。在勞累、情緒激動或者睡眠障礙等誘因下出現心前區不适,若持續不緩解,并伴随大汗淋漓、面色蒼白、患者會有瀕死感,可能是心梗的前兆症狀。此外,不明原因的持續牙痛、嗓子痛、脖子痛、上腹痛、左肩痛、手臂痛,也要考慮心梗的可能。
勞累後出現心前區悶痛,持續3-5分鐘,需考慮冠心病的可能,尤其對于60歲以上、有吸煙史、又有高血壓的人群。一些患者會表現為不典型疼痛,如心髒刺痛,胸部針紮樣疼痛、跟活動無關整天的疼痛等,尤其對于一些老年人,出現胃痛、牙疼等,始終診斷不明也要考慮冠心病的可能。
發生頭痛、頭暈等症狀,當心腦梗、高血壓。腦梗來臨前,人體的神經中樞和運動中樞會有征兆,出現“偏癱”迹象,四肢失去力量,變得很“軟”,還伴有突然走不動路、拿不住東西、單側手腳麻木,舌根發硬,說話不利索,含糊不清,出現語言障礙等。
高血壓常表現為頭暈、頭發麻、頸部僵直、胸悶。當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視物模糊、尿中帶血、心慌、耳鳴時,提示可能出現了高血壓危象,需緊急就醫。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陳荻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