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周排便次數小于3周,且糞便幹硬、排便費時費力、排出不盡或需手法輔助排便,則可判斷有便秘的問題。如果這一問題持續長達6個月以上,則可判定為慢性便秘。
短期内的便秘通常與飲食有關。沒有吃足夠的膳食纖維、喝水少是導緻這一問題的主因。
慢性便秘大部分是功能性便秘,它是指沒有實質性器官病變,但排便反射出現異常,而影響了排便功能。此外,某些疾病也可導緻慢性便秘,包括:
此外,服用某些藥物,例如鈣片、地平類降壓藥也可引起便秘。
不同類型的便秘治療方法不同,下面“問上醫”就為您詳細介紹治療便秘的方法。
短期便秘:改變生活習慣為主(1)改變膳食結構
吃更多的高纖維食物是最有效的措施。纖維素無法被消化,它能形成糞便的“骨架”,使部分無法消化或來不及消化的脂質、人體代謝後的廢物吸附在上面,形成“有形”的糞便。此外,纖維素還可吸收大量的水分,使大便既不是太硬也不是太軟。
高纖維食物包括黑莓、草莓等漿果,豆類,幹果,全麥谷類,西蘭花、李子等蔬菜瓜果。想緩解、預防便秘,推薦女性每天的纖維攝入量不低于25克,男性不低于38克。
(2)定期運動鍛煉
久坐不動的辦公室人群早已成為便秘的“主力軍”。定期的運動鍛煉能夠加快腸胃蠕動,緩解便秘。
可适當進行揉腹、步行、慢跑、瑜伽等運動。此外運動還可以調節壓力,使我們精神愉悅,從心情層面緩解便秘。
(3)固定時間段上廁所
有意識的讓自己在每天固定時間段上廁所,可強化排便反射,形成排便生物鐘,有效緩解便秘。
千萬不要刻意憋便。便意是腸道内的神經受到刺激後,發給大腦的開門指令。但刻意憋便會讓大腦誤以為腸道在放它鴿子,于是後期即使接到排便反射,也會忽略它的存在。
(4)告别某些藥物或膳食補充劑
如果之前好好的,最近開始服用某些藥物或者膳食補充劑後出現了便秘,則需要引起您的重視,盡可能與醫生溝通,看能否更換其他藥物或者減小劑量。
上述措施無效,可服用非處方瀉藥
如果經過上述改變後,便秘依然無法緩解,可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瀉藥來緩解。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瀉藥有5種類型:
(1)容積性瀉劑(硫酸鎂、硫酸鈉、纖維素)
我們都聽說過蘋果、香蕉可以促進排便,這與它們富含纖維素有關。容積性瀉藥瀉藥就好比是把蘋果、香蕉裡的纖維提純并濃縮制成的藥品。
(2)刺激性瀉劑(酚酞、番瀉葉)
腸道蠕動需要有腸神經發出指令,指令發出太少就會引起便秘。這類瀉藥會刺激腸神經的指令輸出,來促進腸道分泌排便。
(3)滲透性瀉劑(聚乙二醇、乳果糖)
滲透性瀉藥主要通過增加腸道内的滲透壓,從而倒吸腸壁中的水分進入到糞便中,軟化大便。通常滲透性瀉藥主要分為以乳果糖、山梨醇為主的有機物,以及以硫酸鎂、硫酸鈉等為代表的無機鹽這兩類。
(4)潤滑性瀉劑(開塞露、甘油)
此類瀉藥可包裹于糞團塊外,就好比是給糞便塗了一層潤滑油。它既能軟化糞塊,又能使糞塊滑潤,同時還可隔絕糞便與腸壁,減少腸道水分吸收,促進排便。
(5)大便軟化劑(多庫酯鈉、磺琥辛酯鈉)
覆蓋在腸粘膜處,會吸附刺激腸道分泌更多水分,覆蓋在糞塊表面,會使更多水或脂肪滲入其中。相當于把腸道内其他地方較多的水分,引導到幹燥的大便處,從而軟化糞便,促進排洩。
通常,建議優先使用容積性瀉藥、潤滑性瀉藥、大便軟化劑。刺激性瀉藥容易使腸道健康失衡,甚至損害腸道末梢神經,一般情況下不建議使用,隻有在嘗試了其他療法無效時,才選擇。
治療便秘的處方藥
如果自己熟知的緩解便秘方法治療無效,醫生可能會開具處方藥:
控制排便肌群失調的便秘患者,推薦生物反饋療法。醫生會根據治療儀上的數據信息,來輔導患者如何調控特定肌群發力,從而促使糞便的順利排洩。
治療疾病或手術治療若通過處方藥或生物防控療法依舊無明顯改善,則通常與上文所提到的疾病有關。需要先解決病因才能緩解便秘。
此外,有些長期便秘患者,會出現結腸肌肉失調,直腸脫垂導緻肛門直腸堵塞,其他療法無效時,醫生或許會推薦外科手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