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腸道分為大腸和小腸,小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營養,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制造糞便。
大腸的腫瘤患病率遠遠高于小腸,我們一般說的腸癌,也都指的是大腸癌,今天就來一起學學腸癌的病理報告要怎麼看。
一般來說,腸癌的病理報告分為兩種,一種是腸鏡下取的小組織病理,一種是大手術下來後的大病理,咱們先說一下腸鏡下的小組織病理報告怎麼看。
1.腸癌的常見分類有哪些?
首先,受取材大小的限制,腸鏡的病理報告作用主要在于明确異常改變的良惡性,報告一般隻包括腫瘤的組織學分類和分化程度。
腸癌的組織學分類比較常見的有腺癌,印戒細胞癌,神經内分泌癌這幾種。這些腫瘤都是什麼意思呢?咱們就要從分化上來具體講解一下。
人體腸道黏膜層裡面是有幹細胞的,這個幹細胞就像媽媽一樣,可以分裂出很多子細胞,這些子細胞會長大變成不同種類的細胞,有腺細胞,有黏液細胞,當成長過程出現錯誤的話,就會發生癌變。
如果在長成腺細胞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就會變成腺癌,如果在長成黏液細胞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就會變成黏液腺癌,如果特别幼稚,分化的特别差就會變成印戒細胞癌(因為細胞内充滿黏液,将細胞核擠壓到一側,看上去像一枚戒指,所以得名)。
還有一種叫神經内分泌癌的是怎麼回事呢?神經内分泌細胞分布在各個内髒器官中,起到調節内分泌作用,神經内分泌癌指的就是這一類的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腸道是消化道神經内分泌腫瘤(NET)的好發部位之一,其中結腸内分泌腫瘤的發病率可達到每年0.07-0.21人/10萬。
神經内分泌腫瘤的組織病理學類型又包括類癌、小細胞癌和大細胞神經内分泌癌。
結腸類癌是一種高分化的内分泌腫瘤,惡性程度一般較低,有研究統計,直腸的類癌患者5年生存率為72%-89%,預後是比較好的了。
小細胞癌是一種低分化神經内分泌腫瘤,常見于右半結腸,很多患者在初次手術時就已經發生肝髒轉移,預後很差。大細胞神經内分泌癌與小細胞癌相比,腫瘤細胞質更豐富,更大一些,但是這個腫瘤在腸道的發病率較低。
2.腸癌的分化程度怎麼看?
在腸鏡病理報告中,一般後面還會有一個分化,通常是高度分化,中度分化,低度分化,這個怎麼理解呢?
我們可以把細胞分化看成人的發育,長到18歲就是成年人,就是分化成熟,就可以出去獨當一面,可以幹活了。但是腫瘤細胞并不成熟,高度分化的就相當于12-17歲的小孩子,大概一看有點像成年人,但是内心發育不完善;中度分化的就相當于6-12歲的小孩子,一看就是身體和内心發育不完善的;低度分化就相當于2-6歲的小孩子,既幼稚,破壞力又強,還活動力強,容易發生轉移。
所以預後上看,越懂事的預後就越好,高度分化要好于中度分化要好于低度分化,但是從治療敏感性上來看就正相反,低度分化化療效果最好,我們可以理解為小孩子幼稚,容易被控制住。
由此就是我們能在腸鏡病理中得到的信息了,總結起來就是能初步判斷自己是否為惡性腫瘤,預後如何。如果想知道更多信息,在這個階段就需要結合影像檢查來看。
3. 大病理:腫瘤分期怎麼看?
那麼拿到一個大手術後的病理報告又應該怎麼看呢?
首先還是組織學分類及分化程度,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細胞癌及神經内分泌癌等,以及分化程度。但是術後病理報告除此外還有更詳細的信息。首先,第一條信息就是腫瘤分期,分期分為兩種,一種是TNM分期,一種是臨床分期。
我們先來說一下TNM分期。
T指的是原發腫瘤的情況,我們可以對照下面的腸道組織結構圖來看:
Tis指原位癌,就是癌組織局限在黏膜内,是屬于早早期的情況;
T1指腫瘤浸潤黏膜下層;
T2指腫瘤浸潤肌層;
T3指腫瘤浸潤穿過肌層至漿膜下層或無腹膜覆蓋的結腸旁或直腸旁組織;
T4指腫瘤直接侵及其他器官或結構和(或)浸潤透過髒層腹膜。
腸結構示意圖
N指的是區域淋巴結情況,N0無區域淋巴結轉移,N1指1-3枚區域淋巴結轉移,N2>4枚淋巴結轉移。
M指遠處轉移情況,M0無遠處轉移,M1有遠處轉移。
臨床分期:0期:早早期,指的是Tis原位癌,且無淋巴結和遠處轉移。
Ⅰ期:早期,T1/T2,N0M0,指的是腫瘤局限在黏膜下層或者肌層内,且無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
Ⅱ期,中期,T3/T4,N0M0,指腫瘤穿過肌層至漿膜下層,或侵犯周圍其他器官,但無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的。
Ⅲ期,中晚期,任何T,N1/2,M0,指的是不論腫瘤大小,浸潤深度,隻要有淋巴結轉移,但無遠處轉移的,都是Ⅲ期。
Ⅳ期,晚期,任何T,任何N,M1,指的是不論腫瘤大小,浸潤深度,是否有淋巴結轉移,隻要存在遠處轉移,就是Ⅳ期。
4.大病理:免疫組化結果怎麼看?
看完腸癌的分期後,一般我們還能在術後病理報告上看到一串不太好理解的英文字母,這一般是一些特殊檢查的結果,例如免疫組化,還有的會有基因檢測的報告。
其中免疫組化是區分組織學分類的重要手段,有的報告會有MMR(微衛星穩定)情況的報告,有的患者不理解什麼是微衛星,我們就來簡單講解一下。
我們的細胞要分裂或者合成蛋白質的時候,就要發生複制,這個複制是根據基因特有的互補配對原則來進行的,但是如果有外在刺激,就會發生錯誤配對,比如某些細菌、病毒、紫外線照射或酒精、苯類等等,都會使配對的過程當中出現錯誤。
這個時候,我們的身體是有矯錯機制的,叫做錯配修複蛋白,分别是MLH1、PMS2、MSH2、MSH6,這四種蛋白在正常表達的情況下,可以阻止堿基配對錯誤。通過免疫組化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四種蛋白的情況,如果這四種蛋白不缺失,就是MSS,微衛星穩定,如果這四個蛋白有一個缺失,就叫做微衛星不穩定現象(低風險),就是MSI-L,如果缺失兩個或兩個以上,就叫做微衛星不穩定現象(高風險),就是MSI-H。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進行基因檢測,看下是基因出問題了,還是複制蛋白質出問題了,是後天突變的,還是先天遺傳的。
檢查微衛星一方面可以更快地找到合适的治療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以鑒定是否為先天遺傳性疾病。在腸癌中有一個特殊的疾病,叫做林奇綜合征,不止結直腸癌高發,也會伴随其他癌症的高發,并且有可能遺傳給自己的子女。通過這種篩查,也可以告知自己的子女,盡早進行定期防癌的體檢,将癌症扼殺在早期。
以上就是腸癌病理報告的閱讀方法啦,那麼你學會了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