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沙是什麼 蠶沙的功效與作用?關于蠶沙,它是一中藥名,是蠶蛾科昆蟲家蠶幼蟲的幹燥糞便。蠶沙呈短圓柱形小粒,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棱及3~4條橫向的淺紋。兩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質堅而脆,遇潮濕後易散碎。微有青草氣。以幹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蠶沙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活血定痛。治風濕痹痛,風疹瘙癢,頭風頭痛,皮膚不仁,關節不遂,急劇吐瀉轉筋,腰腳冷痛,爛弦風眼。
1、《别錄》:“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瘾疹。”
2、《本草拾遺》:“炒黃,袋盛浸酒,去風緩諸節不随,皮膚頑痹,腹内宿冷,冷血,瘀血,腰腳疼冷;炒令熱,袋盛熱熨之,主偏風筋骨癱緩,手足不随,及腰腳軟,皮膚頑痹。”
3、《綱目》:“治消渴,症結,及婦人血崩,頭風,風赤眼,去風除濕。”
4、《本草再新》:“治風濕遏伏于脾家,筋骨疼痛,皮膚發腫,腰腿疼痛,血瘀血少,痘科漿?不起,亦宜用之。”
5、《泉州本草》:“治風寒感冒,偏頭痛。”
蠶沙的藥用價值
【藥名】蠶沙
【别名】原蠶屎、晚蠶沙、蠶砂、原蠶沙、馬鳴肝、晚蠶矢、二蠶沙、蠶屎。
【來源】為蠶蛾科動物家蠶蛾幼蟲的幹燥糞便。夏季收集二眠至三眠時排出的糞便,除去雜質,曬幹。
【性味】味甘;辛;性溫
【歸經】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主風濕痹痛;肢體不遂;風疹瘙癢;吐瀉轉筋;閉經;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10-15g,紗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炒熱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血不養筋、手足不遂者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
蠶沙的藥用附方
1、治濕聚熱蒸,蘊于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疼,舌色灰滞,面目萎黃,病名濕痛:防己、杏仁、滑石各五錢,連翹、山栀各三錢,苡仁五錢,半夏三錢(醋炒),晚蠶沙三錢,赤小豆皮三錢。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溫三服,痛甚加片一子姜黃二錢,海桐皮三錢。(《溫病條辨》宣痹湯)2、治風瘙瘾疹,遍身皆癢,搔之成瘡:蠶沙一升。以水二鬥,煮取一鬥二升,去滓,溫熱得所以洗之,宜避風。(《聖惠方》)3、治外感頭痛:蠶沙、白芷、大黃各三錢。共研細末,調蔥湯外敷。(《泉州本草》)4、治風濕痛或麻木不仁:晚蠶沙一兩。煎湯,一日三回分服,臨服時和入熱黃酒半杯同服。(《現代實用中藥》)5、治半身不遂:蠶沙二碩。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處。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綱目》)6、治月經久閉:蠶沙四兩(炒半黃色),無灰酒一壺。重湯煮熟,去沙,溫飲一盞。(《内經拾遺方論》蠶沙酒)7、治爛弦風眼:以真麻油浸蠶沙二、三宿,塗患處。(《陳氏經驗方》一抹膏)8、治迎風流淚:蠶沙(炒)四兩,巴戟(去皮,用練肉)、馬蔺花(去梗)各三兩。為細末。每服二錢,無灰酒,不拘時候調下。(《眼科龍木論》蠶沙湯)9、治男子婦人心氣痛不可忍者:晚蠶沙,為末,滾湯泡過,濾清汁服之,不拘時候。(《奇效良方》蠶沙散)10、治遺精白濁,有濕熱者:生蠶沙一兩,生黃柏一錢。同研末。空心開水下三錢。(《醫學從衆錄》蠶沙黃柏湯)蠶沙的副作用
血不養筋、手足不遂者禁服。
《本草經疏》:癱緩筋骨不随,由于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蠶沙枕頭的功效與作用
1、蠶沙枕頭是一種藥物枕,要桑葉是主藥,輔助以其他中藥,制成的枕芯。在使用時,頭溫及頭部的壓力使枕内藥物有效成分緩緩散發。人呼吸入肺,進入血液循環,輸布全身。可以達到一個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2、因為蠶沙枕頭是枕在頭部和頸部的,它能作用于頭、頸部的穴位,達到一個調節功能,讓全身的肌肉脈絡疏通,氣血流暢,髒腑安和。還具有清涼降火的作用。
3、蠶沙枕頭的藥物作用透過滲透方式進入皮膚,使人體吸收,能夠在生理、心理、藥理等方面發揮一個綜合的作用。對人身體上的很多小問題都有輔助治療的功效。
嬰兒用蠶沙枕頭好嗎
其實就蠶沙枕頭的功效來看,對嬰兒的作用力不是很大。嬰兒一般在前三個月的時候最好不要睡頭,等到大一些的時候可以睡矮一些的枕頭。因為蠶沙枕頭吸汗力強、透氣好,所以嬰兒一般用了是能起到端正頭型、吸虛汗、防吐奶、防起疹等作用的。不過有的家長喜歡讓孩子自然的成長,購買與否就看家中的意思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