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日本氫能源汽車氫是怎麼産生的

日本氫能源汽車氫是怎麼産生的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6-30 20:28:44

日本氫能技術領先世界,為何氫能源車卻不行!中國氫能前景如何?全世界目前氫能發展最好的就是日本,尤其是車企老大豐田,幾十年巨大的投入,手握衆多的技術專利,像咱們的華為在5G 上多牛啊,也隻有5G領域20%多的專利。而豐田一家就有全部氫能源車50%左右的專利,确實很厲害。但為什麼日本氫能源車卻不行呢?我是财經老黃,沒點關注先點一下,下面聽我慢慢說!

日本氫能源汽車氫是怎麼産生的(日本氫能技術領先世界)1

日本的氫能技術領先世界,這可能也是導緻他失敗的原因,因為對于其他人來說,要跟着日本豐田發展,氫能未來不是明擺着要被掐脖子嗎?隻要還有别的路可選,那肯定不選氫能了。日本豐田手握大量的競争技術,但是沒有用,沒人跟他一起玩,而單獨一個小小的日本市場又撐不起整條路的發展。所以豐田章男以前老喊氫能才是未來,現在也不喊了,也改走純電路線。

日本氫能源汽車氫是怎麼産生的(日本氫能技術領先世界)2

單從汽車來說,就是一起走的人多了,路就成了主流。而這個趨勢一旦形成,就不會再改變了。現在看豐田甚至整個日本車企就是押錯寶走錯路了。不過回到幾十年前,氫能和純電,誰是未來還真的很難說,看不清楚的!電動車的路相當難走,最基本的問題,電從哪來,沒電的話等于沒解決根本問題,核電還不成熟,水電又不夠用。

日本氫能源汽車氫是怎麼産生的(日本氫能技術領先世界)3

在十幾年前,光伏發電的成本還特别高。08年金融危機,西班牙光伏一年的裝機容量就從2700多兆瓦降到69兆瓦。好多國家都做不下去了,隻有咱們中國大力支持光伏産業,持續給予補貼,幾乎全産業鍊國産化、做大規模,壓低成本,現在才能擺脫補貼,做到世界第一,這一環成功了,下一個問題就來了。光伏、風電、水電都依賴地理環境,咱們國家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超遠距離,西電東送又是一個大難題。咱們國家從06年開始布局特高壓,持續大量投入,中國也掌握了特高壓技術的所有标準,光伏發電負責生産,特高壓負責運輸,電動車負責消費。這樣這個飛輪才能轉得起來!

日本氫能源汽車氫是怎麼産生的(日本氫能技術領先世界)4

但這還遠遠不夠,電池儲能充電樁每一個環節由于各自不同的問題需要解決。可想而知,回到幾十年前,很多東西都是空白,要從無到有,打造這樣一套新能源系統會有多困難。所以日本押注氫能也不難理解,但是他們本國市場太小了,撐不起整個氫能的這一套系統。氫能這條路同樣相當難走,一樣的問題,氫氣從哪來?目前成本較低的是化石能源制氫,也就是“灰氫”。那和燒煤發電一樣,還是沒解決碳排放的本質問題。如果用電解水制“綠氫”,那還是要用電,電又從哪來呢?就算解決清潔電力的問題,這個制氫的成本要太高了,就算解決了制氫,運輸又是一個大問題。

日本氫能源汽車氫是怎麼産生的(日本氫能技術領先世界)5

很多電網畢竟是現成的,而要從頭布局一條“氫網”又談何容易。如果不造汽氫網,而是壓縮一下,然後灌裝運輸,就暫時不考慮效率和安全問題,這個方式也太不劃算了。因為裝氫氣的罐子要比裡面的氫氣貴得多,也重得多。一輛大卡車好不容易拉着一萬公斤重的罐子跑到加加氫站,而裡面裝的氫氣實際上才有一百公斤。所以氫能這條路同樣是困難重重,未來發展可能還是得看咱們中國,沒有大量的投入和整體的規劃布局,是肯定發展不起來的。

日本氫能源汽車氫是怎麼産生的(日本氫能技術領先世界)6

咱們綠電的那一套系統基本上走通了很多部分,也都擺脫補貼,自己就能夠回去發展了,可能也該輪到v發展氫能了,有可能的路徑。首先重點發展一種藍氫,也就是利用工業生産中作為副産品出現的氫,不用也可能就浪費了。再加上碳捕捉技術的話,也能減少碳排放,制氫成本比灰氫少高一點,但是比綠氫要低。并且工業生産發達的地方,各種拉貨的大卡車也多,而這些大車就不适合純電了。因為電池太重了,裝一車的電池可能就拉不了貨了,正好适合用氫燃料電池,氫氣就近生産,就近使用,減少運輸問題。而将來綠電這一套系統在完善,電解水制氫的技術在發展,成本再降低,就可以用電制氫,利用波谷用電可以降低成本,還能穩定電網、光伏、風電。有時候發的電多,用不完也可以先制氫來處能,性能和綠電系統又能很好的融合,整體更加完善穩固!

能源轉型不容易,方方面面都要跟着變才行。很多國家都太小了,資源有限,能力有限,面對未來就不得不做選擇題,就有可能押錯寶,就算有個别部分做的好,但是又撐不起整套系統的發展。而咱們中國夠大,資源豐富,實力又強,再加上國家整體的規劃布局,大力補貼支持,就可以不做選擇題,全都發展都挺好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