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高中選擇理科的同學對化學的印象肯定比較深刻,其複雜的化學性質還有大部分是統一的“钅”偏旁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而在翻閱古籍發現時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朝王爺的大名裡都有這些元素周期表中的漢字,難不成門捷列夫總結出的元素周期表,翻譯過來是看朱家的族譜嗎?
其實還真的是,清代科學家徐壽作為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突出貢獻就是把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翻譯過來。但是俄語中元素名稱在當時是找不到合适的漢字的。
因為首先就是要同音字,然後最好就是這個漢字組成能夠很好的解釋這個元素的特點,而偏旁能夠代表這個元素的常态。于是,他想到了明朝皇家的名字,翻過來一看,正好能用。
這就是元素周期表的漢字來曆,那麼為什麼會從明朝朱家家譜中尋找素材呢?我們不妨先看一看這些“素材”到底是什麼樣的:
秦王:朱公錫 永和王:朱慎鐳
魯陽王:朱同铌 瑞金王:朱在鈉
壽昌王:朱均鐵 宣甯王:朱成钴
懷仁王:朱成钯 長陽王:朱恩鈉
益陽王:朱恩銅 沅陵王:朱恩铈
長垣王:朱恩鉀 慶王:朱帥鋅
弘農王:朱寘镧 蒙陰王:朱帥鉀
韓王:朱徵钋 稷山王:朱效钛
内丘王:朱效锂 唐山王:朱诠铍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這就要從明朝皇帝朱元璋說起了。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貧苦家的孩子,大字不識幾個,當了皇帝自然要顯得有文化才行。
于是,他就讓皇家後代都按照五行相生來取名字。先看看明朝皇帝們的名字:
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钰,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樣的規律來的。
因為朱是大姓不能改,名字的第二個字也要按照輩分走。唯一自由發揮的第三個字,還要按照五行相生來定。
但是也罩不住皇帝的女人多,孩子也多啊,這字就不夠用了。那怎麼辦,朱家子孫達幾萬人,于是這些皇帝王爺們這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造字了。
所以就有了朱家王爺的這些字,也就有了元素周期表中的那些字。
這樣看來,咱們的朱元璋同志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間接性地更是一位優秀的“化學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