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玉露香梨病害防治方法

玉露香梨病害防治方法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9 20:44:45

香梨枝枯病進入17年,已經大面積發生、發病率高且危害重,有的甚至當年直接死樹,其特征是:能侵染梨樹的多種組織和器官。初期侵染嫩梢部位和花序,然後病原菌順着韌皮内裡往近根部位侵染,具有從嫩枝浸染到側枝,從側枝侵染主幹,嚴重者枯死的特征。症狀在花梗上表現為水漬狀、灰綠色病變,随之花瓣由紅變褐或黑色。花序之間相互傳染,發病的花序不脫落。早期侵染的果實不膨大,色澤黑暗;侵染果實的表現為紅褐色或黑色病斑。在新梢枝條上首先表現為灰綠色病變,随之整個新梢萎蔫下垂,最後死亡。樹皮發病後,略凹陷,着色也略深,皮下組織呈水漬狀。

玉露香梨病害防治方法(庫爾勒香梨枝枯病的綜合防治措施)1

當地有關部門進行的初步研究結論為:香梨枝枯病是細菌性與真菌侵染性疊加的病害,是由蟲源傳播。病原通過傷口或皮孔侵染寄主,形成菌溢,蟲原攜帶病原擴散傳播,危及健康植株,染病植株除可能由蟲源傳播加重危害外,還通過韌皮内裡,病原往近根部位傳染,加重危害,直至死樹。

通過走訪調查,哪些樹容易上病呢?老樹、弱樹、病樹、傷樹易上病。健康園區不易發病,發病後蔓延速度遠低于上述園區,連續使用中草藥制劑五年防治腐爛病,同時做到株體健壯的園區,雖亦發現病株,且有嫩枝枯死症狀,但未出現園區蔓延和病株危害加重的現象。經與當地專家及種植業者探讨,總的防治思路應為:加強綜合管理和重防重治。

一、綜合管理

1、防蟲。通過噴施大蒜油等驅避害蟲或通過其他殺蟲措施減少蟲源。

2、合理疏果。對健康樹适量疏果,對已經有枝條染病的,建議直接保樹,不宜再挂果。

3、改變當地用水方式,不宜大水漫灌,不宜近墩滴灌。因為當地多數是用雪水或地下水,與地表溫差20℃以上,容易傷根,傷根後免疫力必然大幅度下降。同時上述澆水方式,導緻毛根上浮,作物吸收營養的能力和抗病能力大幅下降,失去相應的免疫力。

4、改變基肥施用時間。當地很多種植區域,基肥施用的時間在秋末冬初,改為采果後。以做到秋冬季節養分回流儲備充足,來年萌芽時的營養供給充分。

5、不能過多使用化肥、激素等促産。當地多數弱園存在黃化現象,其黃化原因,除上述毛根上浮等原因之外,還跟化肥,特别是磷肥過多形成拮抗、固化其他營養元素有關,應多使用生物菌、中草藥制劑、有機肥、高能量物質、中微量元素等改變土壤營養狀況、根際環境、恢複樹勢。

二、重防重治:

1、藥劑的選用,宜選用醫養結合類的産品,中草藥制劑、生物菌、大蒜油、沃豐素以及相應對細菌性病原有助殺作用的其他藥劑。

2、用藥方式應立體化用藥,包括噴霧、灌根、塗刷等方式。

3、用藥時機要選對。抓好清園預防、花前灌根、花期噴霧、作物受到傷害(大風、冰雹)、農事操作後、每次抽梢後等時機作為重點防治時期。

4、如果出現蟲害,一定要采取措施,減少蟲源,園區内見症時,要下重手解決蟲害問題,以減少蟲源侵染問題,杜絕樹與樹之間的傳播,其中用大蒜油定期噴霧能夠達到有效驅避害蟲的作用。

5、灌根要灌到毛細根區域,特别注意用藥量一定要足,當地大多使用噴槍,雖然噴槍使用方便,但是吃藥量很少,建議染病的植株最好人工開環狀溝,多種藥劑一起灌在毛根區域使用。其中中草藥制劑要用,有傳導殺菌、營養複壯等作用。香梨枝枯病病原有從梢往根方向傳染的特征,由韌皮内裡傳染的特征。中草藥制劑的傳導性好的特征,是防止病菌單株擴大蔓延的關鍵。建議生物菌也要多用,生物菌有改良土壤、改善作物根際環境,啟動作物次生代謝能力等作用。

6、剪除病枝,并塗抹剪除部位的後半部。剪除病枝一定要重剪,不是僅剪已經枯死的部分,而是往近根方向至少半米以上,塗抹近根方向的枝幹不低于半米。塗抹時可用中草藥制劑複配生物菌劑,生物菌劑塗抹後,在紫外線光強的區域雖會大量死亡,但其死亡過程及降解物對防治病害有獨特作用,存活下來的少量生物菌會進入韌皮内裡與有害病菌形成拮抗等,起到阻止單株蔓延加重危害的作用。也可用中草藥制劑複配大蒜油或其他防治細菌病害的制劑。

7、有其他病害的園區如腐爛等,可以統防統治、立體化用藥。如灌根防治黃化、塗抹防治腐爛,同時達到防治枝枯病的目的。

8、每一次抽條時機,要作為重防的關鍵時機,同時台風、冰雹、惡風以及農事操作(如摘果子)等容易造成傷口,一定作為一個重防時機。每次用藥時應選用中草藥制劑、葉肥(沃豐素),同時适量複配大蒜油及其他制劑。

9、展葉期是重防的關鍵時機,中草藥制劑的安全性高的特征為重防提供了可能,展葉期花序、嫩葉、嫩枝等易于被侵染,并成為再侵染源,此時使用中草藥制劑具有早殺菌、修複傷口、複壯免疫等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