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道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丁元英

天道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丁元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19:36:51

天道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丁元英(看了兩遍天道我頓悟)1

作者:洞見muye

白鹭立雪,愚者見鹭,聰者見雪,智者見白。

最近,重溫電視劇《天道》,丁元英有句台詞讓我印象很深:

“我現在已經不和别人争吵了,因為我開始意識到,每個人隻能站在自己的認知角度上去思考問題。”

人和人出生、教育和經曆都不一樣,必然會造成三觀、認知的不同。

所以在《天道》裡,丁元英從來不和人争辯,不去解釋他所做的一切。

他的每一個毛孔裡,都滲透着對世俗文化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講道理。

有四種人,他甚至無法溝通。

01

  • 第一種人,價值觀不同,詹妮。

丁元英在老同學詹妮的幫助下,成立了私募基金。

短短十一個月,通過運作這筆資金,他們從國内股市卷走了近2個億。

可就在私募基金高歌猛進的時候,丁元英突然對所有資金委托方宣布,立即終止基金運作,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詹妮和丁元英約在一個酒吧談話,詹妮詢問他明明可以靠着私募基金賺得盆滿缽滿,為什麼突然停手?

丁元英淡淡回了一句:“這是一個我作為中國人不願意和外國人讨論的問題。”

在德國募集資金,然後投入中國股市,賺的是國内股市小散戶的錢。作為中國人,他幫着外國人掙中國人的錢,良心上過意不去。

很明顯,詹妮并不能理解這一點,他們不能溝通的根本原因,在于價值觀的不同。

心理學家霍妮說: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地位、貧富、學曆或者美醜,而是價值觀。

價值觀不同的人,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互不幹涉,相互尊重。

我知道你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我不會試着說服你,我沒有這樣的權力,也沒有這樣的義務,更沒有這樣的耐心和時間。

你也不用試圖說服我,沒必要,你保留你的看法就好。

02

  • 第二種人,見識不同,母親、大哥。

春節前夕,丁元英接到妹妹秋紅的電話,聽到父親病危的消息,立馬趕回了老家。

父親躺在病床上,左手一直在扯氧氣管子。

丁元英俯下身子拉着父親的手輕聲說:

“爸,您的心思我知道,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您一輩子都是硬骨頭,如果真是那種情況,我知道我該怎麼做。”

在醫生辦公室,醫生告訴丁元英,他父親能救活的希望不大,即便是救活了,也是植物人。

于是,他詢問醫生說:“那怎麼樣才能讓我父親死?”

天道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丁元英(看了兩遍天道我頓悟)2

大哥聽到後非常憤怒,認為這麼做是大不孝,會被别人戳脊梁骨。

母親也說:“拔管子這種絕情的話,你也說得出口,養兒防老,他就落了這麼個下場,親生兒子要給他拔管子。”

面對大哥和母親的質疑,他淡淡說道:“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真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

其實,丁元英看到父親在用力拉扯氧氣罩,他就明白了父親的意願。

确認父親真的無法醫治後,他不過是想完成父親的心願,讓他有尊嚴地離開。

丁元英是高材生,留學多年,見過世界,接受過多元文化。

母親和大哥一輩子都生活在小鎮上,自然相對傳統,保守。

他們見識不同,也難以在父親這件事上達成一緻。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概念,叫做“隧道視野”

意思是,一個人如果處于隧道之中,視野自然被限制在狹窄的區域之内。

人,永遠無法做出超出見識以外的事情。

見識不同的人,不在同一高度,所見所思也必然不同。

你站山巅,告訴他前面是一片汪洋,他在半山腰,隻能看到滿目的荒涼。

和見識短淺的人沒有必要浪費唇舌,你不可能用辯論擊敗無知。

03

  • 第三種人,立場不同,芮小丹父親。

芮小丹的死,讓很多人怨恨丁元英,尤其是芮小丹的父親。

芮小丹在遇到暴徒前,曾給丁元英打過一個電話,講述了自己的處境。

他在電話裡保持了沉默。

芮小丹的父親認為,如果當時他選擇阻止的話,或許女兒就不會死。

所以,他對丁元英懷恨在心,不讓任何人告訴丁元英,女兒墓地的位置。

其實,芮小丹在遇害前,丁元英不止一次勸說她辭職,但每次都遭到拒絕。

天道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丁元英(看了兩遍天道我頓悟)3

芮小丹說,如果是因為怕死而辭職,她做不到,她喜歡警察這個職業。

天道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丁元英(看了兩遍天道我頓悟)4

丁元英無法說服芮小丹,隻能尊重她的選擇。

後來,芮小丹打電話給他,他也沒有打破這種尊重。

“小丹打電話隻有一個意思,道别。我知道自己阻止不了她,小丹也知道我不會阻止她。因為她是警察。”

這就是為什麼面對芮小丹父親的敵意,丁元英始終保持沉默的原因。

因為他們的立場不同。

丁元英站在芮小丹的立場,芮小丹的父親,隻是站在一個父親的立場。

白鹭立雪,愚者見鹭,聰者見雪,智者見白。

不同的人,處境不同,立場不同,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站在你的立場正确的事,放在對方的立場未必正确。

和立場不同的人争論,不過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04

  • 第四種人,格局不同,葉曉明。

清代學者張潮曾把人生分為三重境界:

第一種:從窗中看月;第二種:在庭院望月;第三種:站高台上玩月。

葉曉明屬于第一種,有着自己的局限,隻能在窗子裡看月亮。

而丁元英屬于第三種,站在高台上,與月共舞,體味到更高層次的生命價值。

丁元英答應芮小丹,要送她一份禮物,就是幫助王廟村脫貧。

他拉攏葉曉明等人,成立了格律詩的公司,主要是生産經營音響。

丁元英沒想過從中獲利,也就沒有投資,隻想等格律詩做成以後,轉身離開。

如此一來,葉曉明就對他的所作所為存在諸多質疑。

“錢是古城的錢,丁哥沒出一分錢,要是按他說的去做,真做砸了誰擔責任?”

後來,丁元英在展會上要求降低音響價錢時,葉曉明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格律詩遭遇官司時,葉曉明也不是選擇同甘共苦,而是盡快逃離。

因為他格局太小,丁元英凡事也懶得跟他溝通。

葉曉明不贊成降低音響價格,但丁元英作為最大股東有一票否決權。

葉曉明找到丁元英提出退股,他也不解釋,隻說了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結果最後格律詩赢了官司,身價翻了好幾倍,葉曉明腸子都要悔青了。

媒體人拾遺說過:不同格局的人,是沒辦法坐在一張桌子上談事情的。

格局小的人,囿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眼裡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解釋、辯論、争執甚至是攻擊、謾罵上。

遇到比自己格局小的人,默不作聲的遠離,是對彼此最好的成全。

《天道》裡有一個細節,非常值得玩味。

在古城隻有一個人能請得動丁元英,他就是韓楚風。

因為丁元英和韓楚風無論價值觀、見識,還是格局都很相似,他們能聊到一塊去。

這正是高手的特質。他們不是怕社交,而是不想把時間浪費在不同層的人身上。

點個贊吧 ,遠離消耗你的人,尋找跟自己同頻的人,與之共振。

對這本書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鍊接即可購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