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漢代提梁壺三級文物

漢代提梁壺三級文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5 18:01:59

漢代提梁壺三級文物(被當成水瓢使用了10多年的文物)1

在中國的各大博物館中,許多文物都令人歎為觀止,比如氣勢雄偉的後母戊鼎,比如說制作精美的四羊方尊,至于說琳琅滿目的瓷器、金銀器,更是巧奪天工,即便是現代手工藝,也不見得就能複制出一模一樣的精品。然而,在天津博物館中,有一件文物絲毫不起眼,它的外形酷似水瓢,卻是當之無愧的國寶。如果說這件國寶居然是8塊錢征集到的,是不是會讓您大跌眼鏡?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河北某地一個農民在自己田地裡勞作時,就挖到了這件文物。因為它确确實實太像水瓢了,農民也沒有多想,就拿回去物盡其用。而且,這一用就是十多年時間。到了改革開放的時候,文物意識開始在民衆心中覺醒,這位農民想着自己家中的水瓢也是一個老物件,就拿着它請到了專家掌眼。

漢代提梁壺三級文物(被當成水瓢使用了10多年的文物)2

結果,這位專家開始沒有當回事。但在翻來覆去觀看的時候,找到了文物外壁上刻着4行22字的銘文:

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玡。容一升,重斤二兩,工師駿造。

其實,這些銘文并不難發現,估計農民自己也曾看到過。然而它們是以隸書,一般人也沒看懂。這位專家來自天津博物館前身天津藝術博物館,以當時8塊錢的價格征集了這件文物。雖然現在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在當時這是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漢代提梁壺三級文物(被當成水瓢使用了10多年的文物)3

這件文物的價值就在于22字的銘文,讓小珏一個個來給您解釋。“上林共府”這四個字的含義,依然還有幾種争議,但最廣泛的說法是:“上林”指的是西漢武帝劉徹修建的上林苑,“共府”就是供府,指的是供應物質的機構。這是文物在告訴我們,它的出身并不平凡,是皇家之物。

“初元三年受琅玡”中的“初元”是漢元帝劉奭的第一個年号。按照推算,“初元三年”即公元前46年。“琅玡”指的是琅琊郡,相當于現在的山東諸城附近。“受琅玡”是指這件文物是琅琊郡制作送至上林苑的。這句話是文物在告訴我們它的出生時間和地點。

漢代提梁壺三級文物(被當成水瓢使用了10多年的文物)4

“容一升,重斤二兩”都好理解,前面是容積,後面是自重。很明顯,它在當時并不是作為水瓢所用,而是一種量具。漢時的一升到底相當于現在多少容積呢?經過測量,就是200毫升。這讓人聯想到,1982年陝西省禮泉縣戰國兩诏銅橢量出土後,同樣标定一升,測量的容積是198毫升。那件文物是戰國末期秦國的,可見長期以來,“漢承秦制”的說法并非虛言。

可是,很多人并不理解,量具之上為什麼要寫自己的重量呢?我們現在當然不需要這麼麻煩了,但在當時,古人考慮到要稱量其它溶液的重量,就事先标明“毛重”,放在這個“水瓢”之上一起測量,兩項相減,就可以得到淨重了。

漢代提梁壺三級文物(被當成水瓢使用了10多年的文物)5

銘文最後四個字“工師駿造”也很好理解,那就是一名叫做駿的工匠,做出了這件物品。将名字刻在其上,并不是為了顯擺,也不是為了青史留名,而是中國曆史上長期以來的制度——物勒工名。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運用了管理學原因,大到宮殿的修繕,小到一磚一瓦,都要有人留名,便于出了問題後追責。這也體現了古人嚴謹的工作态度。

其實,短短22個字,能夠承載如此多的曆史文化信息,已經夠珍貴的了。然而,這段銘文還有一個令人稱道的地方。那就是它的書法特别優美,古樸典雅,是隸書的佼佼者。許多書法大賽中,很多人都書寫它去參賽。其實它并非名篇美文,也沒有勵志的含義,能得到這麼多人青睐,可見書法水平确實很高超。

這件文物,根據它的銘文被命名為“初元三年上林共府升”,簡稱為“上林共府銅升”。它其貌不揚,卻實實在在是我國的文物瑰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