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說”開欄語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内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維持身體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張北平主任醫師及消化道早癌中西醫結合防治團隊将通過本專欄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養生保健及中西醫防治知識,為您的消化健康保駕護航!歡迎持續關注。
小王最近工作繁忙,工作把每日都填得滿滿當當,連吃飯都要争分奪秒,因此,方便快捷的的漢堡便成為了他的新寵。他每天的午晚餐都是外賣,左手漢堡、薯條,右手冰可樂,既能速戰速決,又有飽腹感,而且美味,一吃就是半個月,再加上端午假期,回家過節團聚頓頓離不開粽子。
原本就脾胃虛弱的小王覺得胃口越來越差,經常肚子脹脹的,時不時就要打個嗝、放個屁。
于是小王來到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門診尋求醫生的幫助。醫生在了解了小王這段時間的飲食習慣、完善相關檢查,并結合其舌淡,苔黃膩的舌象後,認為小王的病是吃出來的。
小王覺得很疑惑,這段時間從來沒有暴飲暴食,為啥老是感覺肚子脹脹的呢?
醫生解釋道:“你雖然沒有暴飲暴食,但是冰可樂寒涼,會損傷脾陽,削弱脾胃消化、運化的能力,而漢堡、薯條等煎炸食品以及粽子等糯米制品,不易消化,一方面會加重胃粘膜損傷,另一方面會在體内形成積食、痰濕、濕熱。時間一長,你的脾胃功能受損,中焦氣滞、胃腸濕熱,便會出現納差、腹脹等不适”。
于是醫生給小王開具了健脾益氣,祛濕消滞的中藥,同時叮囑其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煎炸、油膩的食物,不喝濃茶、咖啡、酒,同時配合在合适的時間堅持适量的運動。
小王謹遵醫囑,調整飲食習慣,管住嘴、邁開腿,症狀很快就消失了。
北
平
說
一、怎麼判斷是否是脾胃虛弱?
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為後天之本,若因先天或後天的各種因素導緻脾胃虛弱,則其運化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乏源,便會出現以下症狀:
脾胃虛弱者的特征: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吃多後見腹脹、大便多,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嚴重者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
二、脾胃虛弱者,哪些食物要少吃?
第一,忌辛辣刺激之品,如辣椒、咖啡、濃茶、酒等。這類食物可破壞黏膜屏障,刺激消化道黏膜或潰瘍面,加重原有症狀。我們常說不能空腹喝咖啡、茶、酒也是同樣的道理,這些都會刺激胃酸過多分泌,攻擊黏膜屏障。
第二,忌生冷之品,如冰凍雪糕和飲料,以及雪梨、火龍果等寒性水果。這類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加重體内寒濕,導緻疾病纏綿難愈。
第三,忌堅硬粗糙、油膩韌性、難消化之品,如花生、竹筍、糯米制品、煎炸食物等。這類食物可使胃黏膜受到摩擦,加重胃黏膜負擔及損傷。
第四,忌産氣食物,如番薯、芋頭、大豆、馬鈴薯、闆栗等。這類食物産氣會使胃腸道氣體充盈而加重脹、痛的症狀。
三、脾胃虛弱者,适合吃哪些食物來調養?
養成規律的生活飲食習慣、保持心情平和對于脾胃虛弱者至關重要。以下食材具有良好的健脾作用,在平時煲湯煲粥或者做菜時搭配食用都是很好的選擇。
(一)山藥
其味甘,性平。 入脾、肺、腎經,《神農本草經》言其能“補虛羸…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功能。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麸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洩瀉便溏。
(二)小米
小米性味甘鹹,微寒,入腎;脾;胃經,具有和中健脾除熱,益腎氣補虛損,利尿消腫的作用。《本草綱目》中記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民間亦多有“小米養胃”的說法。但小米性寒,屬于寒證的患者需要搭配紅棗、生姜、紅糖反佐。
(三)薏米
薏米味甘淡性涼,入脾、胃、肺經,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功效。嶺南多濕,健脾兼能利濕薏苡仁非常适合嶺南地區的人食用。
(四)牛肉
牛肉入脾、胃經,味甘;水牛肉性涼;黃牛肉性溫。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主脾治胃虛弱,氣血不足。
END
【專家簡介】
張北平,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脾胃病大科副主任,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吉良晨教授學術繼承人,日本北裡大學病院研修醫,第六批國家千百十人才高校培養對象,廣東省首批傑出青年醫學人才,廣東省第二批優秀中醫人才,入選第8批第9批嶺南名醫錄,2017首批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内鏡學專業委員會大腸早癌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道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保健協會脾胃健康分會主任委員;
擅長:胃腸、食管早期腫瘤及癌前病變、膽胰疾病的内鏡下診斷與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消化道梗阻的内鏡下治療;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及克羅恩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介紹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中醫重點專科,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國家結直腸息肉管理項目分中心、國家膠囊内鏡研究中心臨床培訓基地、國家幽門螺杆菌分子診斷中心廣州分中心。牽頭成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内鏡學專業委員會大腸早癌專家委員會、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内鏡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道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嶺南中醫消化内鏡醫療聯盟及嶺南(華南)中西醫結合診治幽門螺杆菌相關胃病學術聯盟
在學術帶頭人餘紹源、羅雲堅及黃穗平三位教授指導下,在學科帶頭人、脾胃病暨消化内鏡中心大科主任張北平引領下,大德路總院脾胃病科主任張海燕、二沙島醫院脾胃病科主任王靜、芳村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陳延及大學城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劉添文帶領團隊,繼往開來,攜團隊銳意進取,始終堅持一手中醫,一手内鏡,醫鏡融合,緻力于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防治消化道早癌以及炎癌轉化疾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結直腸腺瘤、炎症性腸病,膽胰疾病等,尤擅長消化内鏡下3E技術(ESD、ERCP、EUS)等各種手術治療及術後中醫藥促進康複,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深受患者歡迎。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 馬燕顔 陳立基
執行編輯:劉文婷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