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漢末三國曆史,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損兵折将,可以說基本上國力大傷,而次年,由于受不了這個打擊,劉備最終病逝,在外有強敵,内有叛亂,而且國力大傷的情況下,更是導緻皇權不穩的時候,蜀漢為什麼還能堅持45年?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我們首先要肯定一點,劉備的白帝城托孤這個戰略決策。根據《三國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劉備病危之時,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托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禅,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是這樣的: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诏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白帝城托孤一度成為君臣之間的經典絕唱,在戰略要地荊州的丢失,關、張敗亡以及夷陵之戰的大敗,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新生的季漢政權面臨内外交迫。而在這個時候劉備又一病不起,這個依托劉備個人魅力建立起來的國家已經搖搖欲墜。而且這個時候,牂牁太守朱褒擁郡反。接着,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隽夷王高定亦背叛。托孤之際,此時蜀漢接近一半的國土已經反叛。
在這種内外交迫的情況下,諸葛亮執政大權,果斷采取了東和孫吳,北拒曹魏,南撫夷蠻的戰略方針,迅速化解了蜀國的危局。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迅速派遣鄧芝出使東吳,開始重新與東吳結盟,緩解了東面的壓力,而漢中一直由大将魏延鎮守,可以暫且穩住曹魏,至于國内叛亂才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建興三年(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先後解決南中叛亂問題,留下李恢、張翼、馬忠等大将坐鎮南方,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并獲得大量的資源,并且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勁旅。
諸葛亮主政期間,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布公、胸懷坦誠,在經濟上,開拓農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産,逐漸改變了蜀漢的頹勢;軍事上,有數次北伐曹魏,主動性的進攻,赢得政權的喘息之機。最後在繼承人上面,提拔了蔣琬,費祎等名臣,讓蜀漢再度的休養生息了幾十年,直到在蔣琬、費祎之後,劉禅寵信宦官黃皓,導緻蜀國國内的政治、經濟開始出現混亂,姜維的北伐,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正因為蜀漢後期政治經濟出現了混亂,導緻姜維九伐中原皆無功而返,士兵死傷無數,民怨沸騰。在公元263年,才短短二個月就被滅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