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字在作為偏旁部首時,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左邊作為提土旁,如壞,塊,埃,坎,坷等,另一種是在底部作為土字底,如堡,堅,塵等。下面我們逐個字加以分析。
土 甲骨文
土(tú):名詞,聳立在地面的泥墩,周圍的三點表示濺泥灰塵。
塵 甲骨文
塵 金文
塵(塵)(chén):會意字,由“鹿”和“土”組成,表示鹿群奔跑引起的飛揚土灰。簡化字“塵”也是會意字,小土為塵。古籍中“塵”與“埃”近義,但有所不同:飛土為“塵”,落塵為“埃”。
基 金文
基(ji):動詞,用竹筐裝土築牆。古人稱築屋的牆腳為“基”,稱鋪墊房柱的石頭為“礎” 。
坎 金文
坎(kǎn):名詞,山野或地面上的陷坑。阻礙前進、令人歎息的陷坑叫“坎”;阻礙前進、令人歎息的高聳土埂叫“坷” 。
壞 金文
壞(壞)(huài):名詞,不宜用作建築材料的未燒煅的泥坯磚瓦。
壘 金文
壘(lěi):名詞,用泥土或土磚堆築成的高牆或高台。
墳 金文
墳(墳)(fén):名詞,比土冢更大的正式墓地,地表有碑銘。在古代,“墳”通常是平常人的葬地,有碑銘顯示墳主身份,一般葬式簡單,不擔憂盜墓;“墓”則是王公貴族的葬地,為防盜掘,他們将陪葬珍寶與主人身份一同深埋地宮。地表有碑銘的叫“墳”,地表沒有碑銘的叫“墓”。
壇 金文
壇(壇)(tán):名詞,古代為祭祀、朝會、盟誓而築的塔台。堪的本意為古代用于祭祀、慶典的巨大土台。
壟 金文
壟(壟)(lóng):名詞,春秋戰國時代飾有王公記号、從地面隆起的王公墳墓,形同小丘。
坤 金文
坤(kūn):名詞,地神,與陽性的上天相對的陰性大地。在道家古老的陰陽觀念中,天為陽,稱作“乾” ;地為陰,稱作“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