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由于每個曆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
關于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京劇臉譜,是根據某種性格、性情或某種特殊類型的人物為采用某些色彩的。紅色有臉譜表示忠勇士義烈,如關羽、姜維、常遇春;
黑色的臉譜表示剛烈、正直、勇猛甚至魯莽,如包拯、張飛、李逵等;
黃色的臉譜表示兇狠殘暴,如宇文成都、典韋。
藍色或綠色的臉譜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爾敦、馬武等;白色的臉譜一般表示奸臣、壞人,如曹操、趙高等。
【起源】
京劇臉譜來源于生活。每個人面部器官的形狀、輪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規律,面部肌肉的紋理與人物的年齡、生理、經曆、生活的自然條件也都有密切關系,所以京劇臉譜的勾繪是以生活為依據,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說的人的臉色,曬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紅、病得焦黃等,既是劇中人物心理活動、精神狀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現,又是确定臉譜色彩、線條、紋樣與圖案的基礎。臉譜雖然來源于生活,但又是實際生活的放大、誇張。演義小說和說唱藝術對曆史人物的誇張、形象的描寫,也是京劇臉譜的依據來源。如關羽的丹風眼、卧蠶眉,張飛的豹頭環眼,趙匡胤的面如重棗等,所有這些描寫,都被戲曲化妝吸取下來,在京劇舞台上的表現尤為明顯、突出。
早期京劇臉譜
1790年徽班藝人高朗亭率三慶班進京為乾隆祝壽演出,其後又有春台、四喜和春諸班相繼進京,這是曆史上有名的四大徽班進京。這對當時北京戲曲活動的繁榮産生了極大影響。徽班進京後,為适應當時北京觀衆的需要,及時吸收了曾在京都流行的京腔、秦腔、昆曲等劇種的長處,迅速發展起來,并雄踞北京劇壇。以“老三鼎甲”(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為代表的一批藝術家的出現,标志着以皮簧腔為主的京劇的誕生。
當時,不僅民間戲曲演出很繁盛,清宮内戲曲演出也很多。清宮内的“升平署”(原稱南府)就是經常進行戲曲活動的機構。除了宮内太監演出外,民間戲班也經常被招進宮演出。如譚鑫培、楊小樓等許多名角都曾入宮演戲。清宮内優越的物質條件為京劇的表演、穿戴規制、臉譜化妝、舞台布景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幫助。宮廷與民間的戲曲交流對話、相互影響,使京劇獲得空前發展。演出劇目非常豐富,人物類型很多,因而角色的行當劃分也更加精細、規範,人物裝扮也更加嚴謹有序,表演上也更加細緻精采。京劇臉譜也随着京劇整體發展而發展,其臉譜以徽劇、漢劇臉譜為母體,繼承了昆、弋諸腔的譜法,并且受到梆子腔臉譜的影響。博采衆家之長,勾畫更加細膩,形式更趨完美,形成了自己臉譜的特色。
經過一代代無數京劇藝術家的努力,京劇成為全國性的劇種,被譽為是“國劇”。京劇是中國戲曲文化的集中表現,京劇臉譜是中國戲曲臉譜藝術的代表。
早期京劇臉譜的風貌可以從現今所存的清宮戲畫中看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