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細節與大局的關系

細節與大局的關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00:00:30

“心意”是現有學界不曾表述過的;也是心理學界、哲學界不曾關注的;人們隻知道它的意思:心意是我們對人的情意或者意思;其它的就沒有了。看得出,心意更多的是與人的情感有關的表述或者表達,僅此而已。什麼是心意?它是我們内心的什麼東東?是内心的意願嗎?還是内心的意志或意思?它的結構如何?組成怎樣?它在我們心理中的地位如何?不知道。下面,我們先确認一下什麼是心意及它在我們心理中的位置。

從“意識的解構”中可以知道,意識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六種:知覺、心覺、感受、自我、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感覺雖然是心理的第一道環節,是形成知覺的基礎,但它無法直接地組成人的心理活動或協助人的心理活動而退出了意識的團隊。

由于不同的意識成分自身的特點不同,那麼,它在意識(心理)的組合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同。

(1)知覺和心覺自身沒有自主能力,也沒有能動性,又不能提供心理能量,好象一無是處;不過,它卻具有覺知性,具有被覺知到的能力,能夠被自我所覺知、覺察;同時,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移動性;它們作為意識,心理活動的載體或者工具,特别是作為心理信息的載體再适合不過了。所以說,知覺、心覺(包括形體知覺、形體心覺,符号知覺、符号心覺;這包括視覺方面的和聽覺方面的;包括載體的、創建的和聯結的三種)常常作為心理活動的載體或者受支配的工具;如在思維的過程中起着載體的作用;在想象的過程中起着工具的作用;在學習,言語的過程中既有載體的作用,也有工具的作用。

在具有覺知性的感覺、知覺、心覺、感受等心理對象中,常常是以知覺和心覺(表象)作為心理信息或者意識的載體或運載工具;如形體的知覺:樹、磚、牛、聲響,符号的知覺:看到的文字、圖像,聽到的言語,它們與語言、文字的出現有關;形體的心覺、表象:空間想象和符号的心覺、表象:回想的文字和言語。它們之所以能夠作為心理信息的載體或運輸工具是它們具有覺知性,能夠被自我所覺知,所把握和掌控。

(2)心理信息是無意識的;它沒有覺知性,又沒有自主能力,這使得它作為載體也不行,作為“大腦中樞”也不行,它好象沒有自己的特長或者用處一樣;可是,心理信息是心理活動的軸心,是思維的表達;它變化莫測,是一隻無形的手在支配着心理活動的運行。心理信息是自我的臂膀,是自我派生出來專為自我服務,是自我需要表達的意思;也是自我表達的唯一途徑。

心理信息是我們需要表達的意思,是心理活動的内容或涵義,它是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形式的内容或涵義,是言語或文字的涵義,它是無意識的,是心理活動的本質所在。

心理信息是在人格或自我的基礎上派生出來并為之服務的,同時受到自我的調控和監督;也是自我表達的唯一方式。

(3)感受,自身沒有自主能力,具有的覺知性又較模糊,并且無法定位,難以被自我調控和監督;這使得它作為載體也不行,作為“大腦中樞”也不可以;還好,它有着自己獨特的個性或者說“絕招”,它能夠觸動我們的心靈,靠自身來為意識,心理活動增添色彩,提供心理能量,讓我們的世界不在單調,沉悶。由于感受存在兩極性,最終讓世界有了好壞、美醜、善惡,有了快樂與悲傷,有了正義與邪惡和敵我雙方。

感受常常作為情感,情緒等心理活動的決定因素,它影響着人們的心理狀态,影響着心意地位的升高或降低,它為心理、意識提供情感色彩。

(4)心意地位沒有覺知性,又沒有自主能力,這使得它作為載體也不行,作為“大腦中樞”也不可以,它又沒有自己的特長,好象一無是處;可是,它專為心理信息提供能量,提供動力,這是直接的動力;它是聯系感受與心理信息的橋梁,是動力的橋梁;它是專門支撐心意在我們心中的份量大小和位置高低而出現的。

心意地位是心理活動的動力系統或能量系統,它專為心理、意識(主要是心意)提供能量和動力;如同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地位一樣。

心意地位與心理信息的相互協作成就了心意。沒有心意地位,心意隻是心理信息而已;沒有心意,心意地位也不将存在;心意地位是對心意或者心理信息起協助的作用。

(5)自我是心理的主體或者靈魂,它是我們的人格和品性,是我們的修養水平,是我們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自我有着強有力的自主能力和能動作用,專門對我們的心理活動或意識起調配和監控的作用。同時它不具有覺知性,它作為意識,心理活動的主體,是心理活動的組織者、支配者或“大腦中樞”和“小人”真是上帝的安排。自我是心理、意識的“大腦中樞”,控制中心,它是心理活動的本質所在;在記憶中由于被激活而進入到我們的心理中成為自我的原始狀态,成為我們心理的主宰。

自我是習慣、經驗、心理定勢、品性與欲望的有機集合體;是不同性質的品性、人格,修養水平的集合體;是我們受到的教育程度,受到教益的心靈集合體;是一個沒有具體分化成心理活動的集合體;是一個既被具體分化又有機結合的統一整體。自我這個集合體是對我們的“自主”意識的總的概括,總的把握。自我就是我們的人格,我們的修養水平,是我們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也就是說,自我是與人的教育程度、修養水平,與人的人格、品性相适宜的。或者說,自我就是我們的人格,是我們的修養水平,是我們所受到的教育程度的直接體現。不同的人的自我是不同的,與之帶來的經驗與欲望也是不同的。

自我是無意識的,它本身不具有覺知性,既便有燈光照射到它我們也看不見。在通常情況,自我存儲于記憶腔中;當人處于覺醒狀态時,自我将受到刺激而被激活進入到核心層中恢複生命和活力。

自我有着強有力的自主能力和能動作用;它是作為意識,心理活動的主體或核心或者“大腦中樞”。自我不具有覺知性,是無意識的;它自身是不能獨自形成具體的心理現象,不能形成具體的意識活動。它是通過心理信息來表達的;它通過發出和支配心理信息來達成自己的目标。由于心理信息是無意識的,最終隻有通過知覺和心覺作為心理信息的載體來運載;由于知覺和心覺具有天然的覺知性讓我們間接知道了心理信息的存在,最終也知道了自我的目的所在。

自我是心理、意識的主體,是支配者和覺知者;心理信息是自我需要表達的意思,是自我主動發出的唯一的對自我進行正身的見證者,是自我需要表達的途徑;所以說,心理信息是唯一隻為自我直接服務的心理選項。知覺和心覺隻是自我的工具而已 。通過對心理信息的探測,最終才能知曉自我本身。

自我能主動地發出心理信息;支配并監控心理信息。除此之外,自我是不能主觀地發出并支配感覺的,因為感覺的形成是一個自然的神經生理過程而不需要意念或者自我的參與。同時,自我也是不能主觀地發出并支配知覺的,因為知覺是感覺的會集,這雖有自我的協助,但也無法否定那一神經生理過程;感覺和知覺的形成是生物自然的神經生理過程,如同燈泡被通電而發光一樣自然。

同樣,自我也是不能主觀地發出并支配感受的;我們想心情好就好,想心情壞就壞,想當然地,随意地支配感受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

雖然心覺能被自我支配和調節,但心覺本身卻不是自我發出或需要表達的意思,心覺(表象)本身是知覺的内化,對于與自我的關系:心覺僅僅是為自我服務的工具,而不是自我最需要發出的為體現自我目标或價值的東東;因為我們知道:隻有心理信息才是自我随意地發出并為體現自我目标或價值的東東。

作為心意地位——即心理能量也是不由自我随意地發出并支配的,不是想當然地覺得事情簡單就真的簡單,覺得不重要就真的不重要;欲望對我們來說不是想忽視就能忽視的,真要忽視卻是很艱難的。

在意識成分中,隻有自我才唯我獨尊,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是無所不能的覺知者、支配者和監控者,它是所有成分之核心。由于自我是無意識的,本身不具覺知性;從而,自我為了證明自身的存在和價值,自我發出了心理信息,并隻發出了心理信息,它也隻能發出心理信息;也就是說,心理信息是自我發出的唯一,是自我需要表達的唯一途徑。同時,也隻有心理信息才對自我唯命是從。

自我直接發出了心理信息,心理信息就成為了自我的爪牙;要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必先搞清楚心理信息;心理信息自然就成為了自我與外界交流的橋梁或者通道。心理信息在自我之外的世界運轉,又讓心理信息成了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必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在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是通過心理信息來實現的;心理信息就成為了它們的紐帶;最終,我們通過心理信息就能知曉并了解對方的自我和品性。自我發出心理信息并參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對我們人本身在社會中的存在,對我們的心理活動都有着特别大的極積意義。它是我們能夠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是自我參與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的唯一途徑;是自我通往人類社會活動的唯一途徑;不然,自我就是死水一潭。在現有的心理現象中,除了自我發出心理信息這一途徑參與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外,再也沒有替代者;這就是它的意義所在。

在心理現象中:(1)想象的心理活動,思維的心理活動,記憶的心理活動常常是我們内在的心理過程;難以直接地接觸到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2)感覺、知覺及感受不是由自我主動地直接發出,它們無法體現自我的本意和價值。(3)意志、能力和運動技能隻是為我們的行動起着保障作用,起協助功能,是“工具”而已。(4)隻有自我主動發出的需要、動機和目标;自我發出的評價、判斷、認為和言語才真正體現了自我的本意和價值,同時也直接地參與了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因為需要、動機和目标産生的行動是外在的,參與了社會活動,參與了人際交往;因為評價‘判斷和認為通過言語同他人進行了交流和交往,參與了社會活動。而這些需要、動機、目标和評價、判斷及認為的涵義或者内容就是心理信息,是心理信息本身,這是它的本體或本意。也就是說,自我發出的心理信息是直接參與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的唯一見證者,同時,也直接體現了自我的意義和價值;這也是自我發出心理信息的意義所在。

自我發出的心理信息是自我主動地發出的,是體現自我價值和意義的;是用于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的。心理信息也是自我發出的唯一,是直接為自我服務的。自我發出了,也隻發出了心理信息;心理信息也隻被自我所發出,它是自我的唯一見證者;它們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這是心理活動的獨特現象和過程。自我發出的唯一獨特的心理信息就是心意,是自我内心的意思,是我内心的情意,是我們内心的想法。

心意就是自我發出的心理信息,是直接參與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的唯一見證者。心意就是我們内心的意思,是我們内心的情意,是我們内心的想法和意念。心意在被自我發出之時是在某一個時間點或者時刻出現的,是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态;如我們發出某種需要的時侯或者産生某種目标的時刻;并且,在這之前已進行了相應的心理活動或者思維活動。也就是說,心意是心理活動或者思維活動後的結果或結論,是用于社會活動或人際交往的憑據。心意作為自我發出的心理信息是我們的心理活動或者思維活動的結果,是我們思維活動後的結論,是斟酌、推敲的結論;是用于産生行動或者産生評價、判斷的唯一依據;是我們參與社會活動或人際交往唯一憑據。

心意作為自我發出的心理信息常常很尴尬;因為自我是無意識的,我們看不見,摸不着;心理信息也是無意識的,我們也看不見,摸不着;那麼,心意也就成為了無意識的;如此,又何進行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呢?事實上,它們都有着相應的物質載體。自我的物質載體就是我們這個人,是作為人的生物軀體;他是心理活動的發出者和執行者。心理信息是無意識的,但它常常被知覺和心覺這個載體所運載;如此而來,心意也有了它的載體,也就是知覺和心覺;它們都是被自我或者我們支配、調節和監控的。

從深層次看,心意是自我發出的心理信息,這是它的本質。而從表層來看,心意指的是我們人或動物,或者作為社會團體等生命物内心發出某種想法或者意思的心理信息;或者是說,心意指的是我們内心發出的需要、動機、目标或評價、判斷、認為等心理信息。發現心意就是發現自我,發現自我的唯一表達途徑,也是發現心理信息在心理中的地位。

細節與大局的關系(在意識結構中的位置)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