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水産适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鲫魚的肉質鮮美,嫩滑,是許多人喜愛的食物。而且鲫魚的營養成分極高。但是鲫魚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刺多,許多人都因為這個原因而不大願意吃鲫魚,隻願意喝鲫魚湯。因為鲫魚無論紅燒清蒸還是煮湯都逃不過刺多的命運。那麼無刺鲫魚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無刺"魚的做法。
(魚肉結構)
一、魚刺:肌間骨
魚,作為一道經典食材,多少人對它又愛又恨?愛它的味美,恨它有剔不完的小刺,一不小心可能還會被卡到。不要小看這些細細的小刺,它可是魚類身體上很重要的部分呢。
魚身上的那些暗搓搓的小刺,生物學上叫肌間骨,就是位于椎骨兩側肌間隔中的硬骨小刺 ,由肌隔結締組織骨化而成。這種骨化方式稱為膜内骨化或結締組織性骨化,又稱纖維性骨化或膜性硬骨骨化,是成骨細胞在骨質中發生鈣質沉着生成骨組織的兩種方式之一。
一切存在都是有道理的,暗搓搓的魚刺也是如此。雖然在專業上還沒有完全的定論,但主流的觀點認為,肌間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撐肌肉,控制魚的運動。魚需要進行縱向運動的時候,肌肉收縮,依靠肌間骨産生作用力,做出一些更為細膩的操作。
二、"肉刺分離"的無刺鲫魚
無刺鲫魚的做法步驟:
步驟 1
鲫魚宰殺洗淨擦幹備用。
步驟 2
斜刀從尾部入刀,然後貼着脊骨切開至頭部。
步驟 3
然後從頭部斬成兩半。
步驟 4
然後把頭部切開。
步驟 5
然後起腩骨。
步驟 6
鲫魚的刺是三叉刺,主要集中在圖中從上往下第二條橫着的白線部位。
步驟 7
沿着白線的位置斜刀大概45度下刀,切到快貼近魚皮的位置。
步驟 8
看吧,大概切這麼深。
步驟 9
然後斜刀大概10度下刀,深度大概貼近剛才下刀的位置。
步驟 10
然後撕掉這塊魚肉,刺都在這裡面了。
步驟 11
然後腩骨切成兩塊,魚肉切成四塊。
步驟 12
同理把另外一邊也處理好,就是圖中這樣了。
步驟 13
然後加适量鹽。
步驟 14
加适量清水把血水抓洗掉。
步驟 15
看吧,抓洗後的魚肉是很白皙的。
步驟 16
開始腌制,加适量鹽,澱粉,花生油,料酒。
步驟 17
抓拌均勻腌制10分鐘左右。
步驟 18
準備适量黃瓜片墊在盤底,也可以用你想吃的東西墊底,親測用絲瓜最好吃。
步驟 19
然後先鋪上魚頭魚骨。
步驟 20
水開後上鍋蒸3分鐘。
步驟 21
蒸3分鐘後是這樣的。
步驟 22
然後再鋪上魚肉再整2分鐘。
步驟 23
出鍋後鋪上蔥絲,淋上适量醬油和花生油,魚肉是真的嫩滑!
三、還有一種"無刺"鲫魚(碎刺)的做法:
第一個是先将鲫魚炸得酥脆,在放入大量的醋,這樣魚刺就被軟化了,吃得時候自然也不用被卡到了。
第二種方法是把鯽魚去鱗、洗幹淨,平放在菜闆上,從魚尾巴開始,橫着一刀刀切下去,間隔小一點,不能切斷魚脊骨,每刀之間的距離越小越好,最大距離不能超過一根牙簽的寬度,這樣魚身上的小刺都被切碎了。
鲫魚的小刺主要集中在尾部和背脊處,所以尾部和背脊處要切密一些。
大緻的做法是這樣的:
1、把鯽魚去鱗、洗幹淨,平放在菜闆上,從魚尾巴開始,橫着一刀刀切下去,間隔約5MM,或者更密,深度約5MM,不能切斷魚脊骨,每刀之間的距離越小越好,最大距離不能超過一根牙簽的寬度,這樣魚身上的小刺都被切碎了。鲫魚的小刺主要集中在尾部和背脊處,所以尾部和背脊處要切密一些。
2,炒鍋燒熱,用生姜在鍋内均勻塗抹一遍,(這樣做的目的是煎魚時不粘鍋)再倒入食用油,油熱後放入鲫魚,小火煎制,一面煎好翻身煎另一面。
3,鍋留底油,炒香豆瓣醬,再放入蔥段,姜片,蒜子炒香,加一小碗清水,調入一勺生抽,少許老抽,少許糖,一點雞精,鹽看情況添加,豆瓣醬很鹹,燒開後放入鲫魚,不停用勺子把湯汁舀起來淋在魚身上,燒至魚肉入味,盛出魚裝盤,鍋中湯汁撿出蔥段和姜片不要,放入青紅辣椒圈,勾入水澱粉,淋在魚身上,撒上蔥花即可。
四、刀劈"肉刺分離"的無刺魚肉
除了鲫魚,其它有刺魚比如草魚,也可以按照上述刀劈"肉刺分離"的方法做出一道美味的魚菜!
做法也并不難,看一遍足以會,主要在于刀功的操作,其次是烹饪的方法。
另見:娃娃魚的烹饪制作:最美魚尾巴,魚肉不耐火
水産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頭條号@漁人劉文俊,或請登錄:西南漁業網。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内容補充或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