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理醫生的服務價值,在價格上體現出來
文/ 辛穎 闫博濤
編/ 王小
圖/北京安定醫院挂号窗口 攝/辛穎
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在打亂生活的同時,也讓人們更加重視心理健康。
2022年10月10日,是第31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公開介紹,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球新增超過7000萬抑郁症患者,9000萬焦慮症患者,數億人出現失眠障礙問題。
很多地區已将心理診療項目納入醫保報銷。江蘇省将在10月底首次将心理診療項目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全省統一醫保支付類别、支付比例和支付标準。
不過,現在想挂上一個知名醫院的心理門診号越來越不容易了。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下稱“北京安定醫院”)心理治療門診,排号要将近半年。
北京安定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副主任姜長青向《财經》記者介紹,“雖然新冠疫情前排隊也要幾個月,但近兩年患者增多,等待更久。”
尤其在新冠疫情下,讓更多人能及時獲得心理治療變得迫切。國家衛健委、教育部、财政部等九部委在2021年聯合發文,要求試點城市所有精神專科醫院設立心理門診,40%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精神科或心理科門診。
如何為一名心理科醫生的服務定價?作為精神專科的三甲醫院,北京安定醫院在2021年底,剛剛将心理門診的診室數量增加一倍,達到八間,劃定單獨的問診區域,與重度精神疾病科室分開。
圖/北京安定醫院心理門診 攝/辛穎
除了常見的藥物治療,以面談為主的心理治療是科室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也最占用時間。按北京市統一收費标準個人單次心理治療147元,納入醫保報銷。
心理治療與常見的心理咨詢不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需要診斷的心理治療目前隻能在醫療機構進行,也就是得有執業資質的專業人員來為患者診斷,并選擇相應的心理治療方法,進行規範的系統心理治療。
而普通社會機構隻能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目前各線上平台或者診所提供的就是這類咨詢服務,由社精神科醫師或具備二級以上心理咨詢師資格者,對來訪者的心理困惑提供建設性的指導和建議。
多位專業醫院心理科醫生對《财經》記者表示,單次心理治療通常在一小時左右。心理門診的挂号費和其他門診相同,如北京市知名專家門診挂号費100元,心理科亦然。
然而,心理門診較為耗時,一個上午也就能看幾個病人,比起動辄一個醫生看幾十号病人的科室而言,能收到的服務費很低。
算下來,一名資深心理醫生一小時的心理治療收費,甚至還不如普通門診的收費,“心理治療的收費與醫生付出不匹配。”一位心理科醫生說。
普通社會機構的收費比公立醫院高出十倍之多。公開數據顯示,新入行或者中等水平咨詢師單次咨詢價格50分鐘普遍在300元—600元左右,資深咨詢師單次價格區間在50分鐘700元—1500元。
大部分地區的公立醫院,心理治療的收費水平都處于相近水平。
山東理工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所張愛蓮等人2017發表的《國内心理咨詢與治療收費的現況調查》顯示,對公立醫院與私立機構的面談心理咨詢與治療收費标準進行分段統計,82.4%公立醫院的面談咨詢最低收費低于每小時100元,58.8%的公立醫院最高收費在每小時100元—200元之間。
為了體現心理醫生的服務價值,北京市三家精神專科醫院曾共同向相關部門建議,按照醫生職稱調整心理治療定價,但建議最終沒有被采納。
“上級部門的考量是,比如同樣是化驗或功能檢查,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提供相同的服務,收費就相同,那心理治療也應如此。”姜長青對《财經》記者介紹。
近兩年,也有一些地區嘗試改革。深圳市先是為定價劃分檔次,如深圳康甯醫院,将每小時的價格調整為初級心理咨詢90元,中級為110元,高級為130元,副主任級别心理治療則是30分鐘140元,主任級别的為30分鐘160元。
在2021年,價格進行上調,“心理治療”價格調整為單次200元,“心理治療(家庭治療)”價格調整為單次380元,“心理治療(團體治療)”價格為單次550元。
南京的步子邁得更大,南京腦科醫院的單人心理治療一次50分鐘,收費标準可達800元。南京腦科醫院官網介紹,心理診療相關費用的上調,是根據《城市公立醫院醫藥價格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心理治療”作為市場競争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精神心理衛生項目,由醫院自主定價。
姜長青認為,“各地都有一些嘗試,尤其是按照不同職稱收費,高級職稱能夠達到800元的很不錯了。公立醫院的定價要體現公益性的定位,但也不要和市場定價相差太多。”
醫保報銷能幫“心理科”走多遠陸陸續續有心理科醫生跳出體制,去省心理咨詢機構掙錢。然而,他們遇到的問題是,公立醫院内收費低,出了醫院病人少。
社會心理咨詢機構還是挺歡迎這些有經驗的專業人士。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在迅速增長。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超7.7萬家心理咨詢相關企業。近八成相關企業成立于五年之内,僅2019年新增相關企業近2.2萬家,年注冊量達到曆史最高。
雖然這兩年心理咨詢機構增多了,然而,“新冠疫情影響,這兩年社會心理咨詢機構也不好做。”一位二級醫院心理科醫生介紹。
盡管還沒有形成專業人才外流的趨勢,但公立醫療機構的精神科發展緩慢是不争的事實。由于心理疾病治療耗時長、收費低,和其他科室相比,心理門診的創收能力較低,這也是原因之一。
“即便在精神專科醫院内,心理科都不太受重視。”一位精神病專科醫院醫生告訴《财經》記者,精神醫院招人的時候,看重的是精神科醫生,心理科醫生很多是從精神科轉過去的,而不是一開始就學心理專業。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李秀華在其文章中指出,北京市某三甲精神專科醫院心理治療的實際成本遠超過現行的價格标準,不同心理治療項目的實際成本是現行醫療服務價格的5.3倍—10.54倍。心理治療價格嚴重倒挂,加劇了醫院的運營困難,也影響了專業人員的積極性。
公立醫院不掙錢還要開設心理門診,主要是因為主管部門的政策要求。
國家衛健委從2018年推動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後,2020年提出要求20%以上的綜合醫院開設精神或心理科門診,到2021年要求翻倍達到40%的醫院開設。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也将“促進心理健康”作為15項專項行動之一,提出“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0%和30%;焦慮障礙、抑郁症、失眠障礙患病率上升趨勢減緩”等目标。
“綜合醫院開設心理門診,不少以藥物治療為主,并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治療,有需要的患者還是會被介紹到專科醫院,可又很難挂上号。”上述精神專科醫院醫生說。
李秀華在其文章中建議,需要調整心理治療價格,落實财政補償政策,共同推動心理治療服務的有效開展。
将心理治療納入醫保報銷就是一個開端,既減輕患者負擔,同時成為一個推動科室發展的動力。北京市較早嘗試心理治療納入醫保。北京海澱區早在2016年就啟動了心理衛生服務活動,首批3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心理咨詢室,相關服務納入醫保。
廣東成為首個将心理治療納入醫保的省份。自2021年8月15日起,按廣州市醫保局此前公布的報銷辦法,“心理治療”普通門診,三級醫院每次報銷200元,二級醫院每次報銷180元,一級醫院每次報銷160元。
此外,暗示治療、催眠治療、森田療法、行為矯正治療、延誤治療、正念訓練、兒童孤獨症教育訓練指導等也相繼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新增可報銷的項目多了,對醫保的承受能力也是個考驗。2022年10月底,将心理診療費用納入醫保的江蘇,是經過了詳細測算。2021年,江蘇省有近17萬人次接受心理治療,發生醫療費用2400多萬元,次均負擔140元左右。
江蘇省醫保局局長周英介紹,全省共有50項心理診療項目,其中25項已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年醫保基金支出超5.5億元,另有25項尚未納入醫保支付範圍,省醫保局對此進行了分類評估,針對患者負擔較重的心理治療項目進行重點調研論證,推動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
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對媒體表示,心理咨詢的界定和治療過程等缺乏統一的标準,難以形成科學規範的診療流程,對納入醫保起到了阻礙作用。國家層面有必要規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價格,作為各地醫療機構和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的參考定價,這不僅能防止這項制度安排“跑偏”,也能有效提高醫保基金運行質效。
#心理醫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