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闆起源于我國,它最早是由古代家具“幾”演變而來的。這裡先科普一下,“幾”在古代指的是又小又矮的桌子。
“七巧”正是源自“乞巧”,即“乞求智巧”。農曆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天上的織女星乞求智巧。而此時撤下桌面罩的七巧桌如同七巧闆,可根據需要進行拆拼,可聚可散。或用于少女們啜茗小叙,亦或用于她們戶外焚香拜月。天人合一的創造,似乎也是古人追求的境界,言在不言之境。
“七”在我國古代,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含義。月亮的運轉周期是28天,以7天為一個階段,一周有7天。《漢書律曆志》有語“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在我國傳統文化裡,七是陰陽與五行之和,也是儒家所說的“和”的狀态。在佛教裡,佛祖一出生就能行走,向東南西北各走了七步,步步生蓮花。
“七”,它與“善”、“美”有着密切的聯系,因而人們經常用七巧闆來慶賀節日和娛樂,拼合成各種各樣的吉祥圖案和文字。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的清朝宮廷玩具中,就有一副盛放在銅盒中的七巧闆。
喜歡紅木文玩家具和愛好收藏交流的的朋友請關注微信号hongsenhongmu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