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澤 趙琳
“溫婉儒雅”沉澱在一隻文玩葫蘆裡。9月26日至28日,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舉行,尼山大學堂裡一隻文玩葫蘆吸引了記者們的眼光,據參展方介紹,這隻文玩葫蘆曆經2000天養成,價格不菲,可以賣到三到五萬元。
一隻文玩葫蘆價格三到五萬元,這颠覆了很多人的想象!但在山東,這不是最貴的葫蘆。山東聊城是全國最大的葫蘆種植、加工基地,東昌府區堂邑鎮路莊村号稱“中國葫蘆第一村”, 750多戶村民家家種植葫蘆、加工葫蘆,葫蘆加工作坊200多家,種植一畝普通葫蘆年收入2萬多元,特殊品種的葫蘆一年可收入十多萬元,有的異形葫蘆一個能頂一畝,曾經有一個葫蘆賣出10萬元高價。據悉,我國葫蘆每年總交易額已達到兩億元左右。
文玩葫蘆曆經2000天養成,可以賣到數萬元到十萬元不等,說明一件事:在制造業已經自動化、智能化生産普及的時代,手工藝品依然大有前景。
尼山論壇聚焦儒家等優秀傳統文化,而手工藝品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物,說“斯文在茲”并不為過。但和手工業制造一樣,“手工藝制造”也經受了工業化的沖擊。因為生産速度慢,經受不住工業生産集約化、标準化、批量化的洗禮,許多被淘汰了。在這種背景下,作為非遺傳承重要體現的“手工藝制造”需要看清劣勢,找準優勢。
一隻“尼山葫蘆”曆經2000天養成價值三到五萬元啟示我們,手工藝的真正優勢就是“慢工出細活”。第一,手工藝要和機器比慢,而不是比快。比如織布,一個人一天最多織五六米,織100米往往需要一個月左右,而機器生産一天就完成得綽綽有餘,怎麼比?第二,手工藝要和機器比設計創意之“細”。工廠生産,都是通過模式化工業設計批量生産,而人的優勢在創意,手工創意随機變化,像花色、線條的形狀和方向都有随機性,每一件工藝品都有獨特性,這是機器生産所不能實現的。
比“慢工出細活”,注意力不能僅僅聚焦在“生産端”,還得注重“消費端”。打開淘寶、天貓、京東,文玩葫蘆産品大部分是很便宜的,七八塊、十來塊、三四十塊錢的葫蘆産品随處可見,100多元以上葫蘆都比較少見,但“尼山葫蘆”等上萬元、幾萬元的高端葫蘆産品給我們新啟發: 葫蘆可以高附加值,成為奢侈品,這為手工藝品的發展打開了廣闊空間。
凝結了人類靈巧技藝和創意的手工藝品,最應該成為奢侈品,這最能體現手工藝品“人的勞動智慧”的價值。遺憾的是,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是手工藝大國,很早就以陶瓷、絲綢、茶葉等著稱于世,但我國的手工藝品發展還有很多遺憾。知名奢侈品财經作家歐家錦老師曾撰文“三問”:第一是問陶瓷。提及瓷器,國内賣得最高端的瓷器品牌是來自英國的韋奇伍德Wedgwood,它被譽為“世界上最精緻的瓷器”,英國王室禦用瓷器。而景德鎮白瓷、龍泉青瓷、汝州汝窯等品類中,有哪個品牌的陶瓷能真正讓消費者安心買單?
第二是問絲綢。談及絲綢(巾),賣得最好的是愛馬仕Hermès。論曆史與工藝,杭州絲綢遠在愛馬仕之上;但論售價與受歡迎程度,後者卻讓前者望塵莫及。為何售價數千元的愛馬仕絲巾供不應求,而售價數十、數百元的國産絲綢卻總體滞銷?
第三是問茶葉。論及茶葉,西湖龍井、福鼎白茶、臨滄普洱、安化黑茶等各地域精品著稱于世,但到購買時,你第一時間會想起哪個品牌?盡管國内茶人普遍看不上立頓Lipton,但萬家茶企不敵一個“立頓”的尴尬局面依舊存在。當年令歐洲王室貴族熱衷的下午茶,今夕何在?
關于瓷器、絲綢、茶葉這“三問”,值得我們深思。這并不是說,我們在這些傳統手工藝品發展上沒有強項,而是這些強項還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價值。比如博山陶瓷,曆史璀璨悠久,距今已有6000年曆史。淄博的華光陶瓷正在實現從工業品到文化藝術品的突破,一隻杯子從單件售價2元賣到今天的300元,在傳承中不斷追求突破與超越。
任何一種手工藝産品,“分層”生産是對的,市場消費本身既有低端消費,也有高端消費,“分層”生産能照顧到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也能防範産品層次單一可能帶來的市場風險。但手工藝産品必須将高端消費者視為自己的目标群,在産品創意和品質上取勝,在體現“人”的價值上做文章。道理很淺顯,一旦人手和機器比起“力量”和“速度”,失敗的永遠是人。
将具備悠久曆史傳統、符合國人生活方式的工藝品類,用人工的方式傳承下來并緻力于打入國際市場,就得努力創造消費者信賴的商業品牌,這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展現“人”的優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