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仲春的詩詞

關于仲春的詩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23:02:00

清麗仲春詩詞六首:日淡風微已仲春,今歲花光又滿枝

仲春是農曆二月,嚴格來講是驚蟄節氣之後,農曆的春季今日第二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叫孟春,是冬春過渡,半寒微暖的時期,而仲春則是春天的第二個時段,陽光明麗,地溫回升,雨水充沛,進入了春天萬木萌發的最美時節。

而通常農曆二月包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是走向溫暖和煦的盛春時段,所以二月也通常叫作仲春和仲春月。

此時大量的果樹先行開花,或者花葉同時,比如梅花桃花李花梨花櫻桃海棠,紅肥綠瘦,是最絢爛的春天,而綠色也不甘示弱,從田間地頭的無限春草,到楊柳枝頭,清新明麗,襯托着無數的花開。這個月可稱得上是花月花朝,細柳繁花,青草樹芽,斜風細雨,溫潤清麗,構成最為清新絢爛的春景,讓人心情明麗而骀蕩。

關于仲春的詩詞(清新仲春詩詞六首)1

“江南仲春天,細雨色如煙。

絲為武昌柳,布作石門泉。” 中唐 · 謝良輔《狀江南 仲春》

中國幅員遼闊,最能體現仲春之美的,當然是長江中下遊流域以及古代的江南區域。

這個地域,最先感受從海上帶來的春天的暖濕氣流,而楊柳花木比北方茁生得要早,尤其是隋唐之後,垂柳廣泛用作堤岸行道園林樹種,江南煙柳,成為江南仲春的風景之一。

有人說,柳樹上古就有,為何你強調的是在隋唐呢?

因為楊柳上古就有,但是真正好看又美麗的垂柳,還是得力于隋炀帝的喜歡。當時他興建園林,網羅各地奇花異草,一種四川的枝葉柔長的垂柳引進宮廷,因為除了保持柳樹本身吸水固土的優良品質,另外的特點就是,枝葉柔長,形态婀娜,特别有美感。

隋炀帝在修建大運河時,特别将這種柳樹作為推廣樹種,于是合适柳樹生長的南方,到處垂柳如煙。隋炀帝賜名柳樹以國姓,所以楊柳在隋朝是指的這種垂柳,後來很多詩詞寫楊柳,垂楊柳,都是特指的垂柳。

唐朝大一統的江山更利于交流和迅速傳播。武昌柳素來有名,在唐朝更是江邊種植垂柳,長江高柳,柳枝在江風中搖曳,是楚地壯觀的水鄉風景。

何況,又是最适合柳樹抽枝發芽的仲春。

當 謝良輔回憶江南時,他沒有寫這裡的梅花桃花,而是說,這裡無盡萌發的美麗春柳。長江在唐朝是主要的南北交通幹線,從水面看到碼頭,第一眼就是無盡的柳樹。

仲春時節,在廣袤的江南地區,看到的就是煙雨垂柳的壯麗清新。

那垂柳之耐看,長絲如發,随風飄蕩,如思如慕,是春雨催發的柳樹,寄托着春天柔韌的美好和相思。

除了遍地如煙的柳樹之外,他還提到了水。春江水暖,那是平面的,仲春時節,山林上遊的積雪融化,降雨增多,泉水流淌到低處,落差形成瀑布,這是立體的春水。

實際這首詩強調的是仲春江南雨水豐沛的美。立體清新。

關于仲春的詩詞(清新仲春詩詞六首)2

“時仲春,草木新。

霁初雨後路無塵。

林間往往臨花馬,樓上時時見美人。”唐 · 敦煌曲子《杖前飛 其一 馬球五首 》

不要說中國人不愛好運動,這個馬球,可不是西方人的特産,最早的馬球記錄是在漢朝,騎在馬上,用長杆打球,擊球入門。

人們仲春的活動可不僅僅是登高,或者挖野菜,貴族們騎着馬帶着長杆去郊區打馬球。

仲春小草發芽,形成天然利于馬奔跑的草地和球場。那清新的草色也喚起人們對遊戲競争的熱情。

于是一隊隊馬匹隊伍向郊區進發。

這裡有專門供給比賽的場地和觀賽台,以唐朝端午節男女都盛裝出來看龍舟比賽的盛況,這裡很可能已經成為一種年年舉辦的賽事。

不僅女性出來在樓上觀賽,還有各樣的娛樂活動,包括歌姬酒宴都蜂擁在此。

人們在一場二月初的雨後,以龍擡頭佳節的名義,踏青賽馬,看馬球。

樹林邊,有着毛色鮮亮的各種馬,比如五花馬,桃花馬之類的,随時應戰。

而樓上是盛裝的踏青觀賽的美人,為了自己的偶像,在那裡觀賽。

看見馬杖打起一個球,引起各種歡呼和潮動。

《敦煌曲子》是現代在敦煌發現的民歌曲詞,這首小詞,恰恰記錄了民間看仲春馬球的那種活躍,為我們展示了唐朝民間活動的繁多和熱鬧,包括民衆參與的那種熱情。

關于仲春的詩詞(清新仲春詩詞六首)3

“莫笑遊人冷落時,風光流轉不須疑。

去年草色空成恨,今歲花光又滿枝。” 宋 · 胡寅《和仁仲春日十絕 其一 》

又是一年仲春到,寂靜的園林或者郊區,又恢複了遊人如織的活力。

中國人實在是愛着春天和熱鬧,幾天晴暖,到處是遊山看水,賞春踏青的行人。

這首詩的角度也很清奇,他好像是有朋友靠旅遊生存一樣,遊人不來,連帶他的心情非常沮喪,好像連生存的勇氣都沒有了,抱怨了好長時間。

這不,天氣轉暖,遊人開始多了起來。

他打趣道,你不要老盯着沒有遊客這件事。自然的風景和風光是随時而生,有什麼可以擔憂和憂患的呢?

你看看,去年是因為天氣不好,總下雨,所以遊人不來,空有碧草桃花,但今年,天氣晴暖,花光滿樹,一片錦繡,這不人也多起來嗎?

傳統的各種節日民俗,一方面是人們祭祀先祖撫慰心靈的必須,二方面其實催促了人們戶外運動,三是拉動了經濟,帶動了需求。

實際上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宋朝人,幾乎很愛過節,甚至有意拉長節假日,這裡面也有經濟衡量。人口的流動帶動經濟的發展和消費的增加,也養活了無數脫離土地的人口。

宋朝經濟在商業化城市化方面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方。

那麼很顯然有很多人也是靠服務業旅遊業來獲取收入的。顯然這片園林的主人的生計是寄托在遊人身上的。

關于仲春的詩詞(清新仲春詩詞六首)4

“匆匆車馬出清晨,日淡風微已仲春。

松竹陰中山未盡,梅花林外有行人。”宋 · 王铚 曉發石牛

早上匆匆的車馬就出城了,他這是要趕往哪裡呢?

一路上太陽淡淡,和風拂面,這是最美的仲春季節。

仲春有二月二龍擡頭農村的龍王祭祀,有戶外踏青的挑野菜的風俗,有各種地區的花朝和花節,還有許多人去提前掃墓,那麼他是幾件事連起來辦還是專門為了踏青呢?

又或者,隻是為了看心愛的梅花。此時梅花是短暫的盛花期,雖然一個冬天都在等待梅花開,實際正月和仲春之頭,才是梅花的盛花期。

梅花盛開的時候,大約有半個月的時間。如果不去抓緊時間看,那就得等一年。

至少他這樣的匆忙,我個人傾向是為了一睹梅花的風采。

梅花是在山林深處的某處平原地帶,有可能是園林梅花,但更有可能是江南的果梅莊園。

所以快接近目的地時,在山林中,已經聽得到這片梅花林附近已經有雜沓的人聲。

實際宋朝人是真浪漫,對于花事,對于梅花是各種浪漫。

就算是深山的梅花,也努力商業化,鄉村遊覽,這倒是拉動經濟的好方式。

關于仲春的詩詞(清新仲春詩詞六首)5

“初交二月草蒙茸,鄰裡紛紛去折蓬。

柳下閉門非懶出,苦無筋力趁兒童。”宋 · 王铚 《曉發石牛 其二》

這裡寫到了仲春二月二龍擡頭的挑野菜的風俗。

人們鄰居紛紛出門去挖野菜。

一,挖野菜可以體會上古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

二,野菜也是具有藥食兩用的價值,比如荠菜養肝明目,蒲公英利水清火,

三,挖野菜也是變相給土地松土,被發掘後的泥土,更肥沃,利于各種花木的生長。

大人帶着孩子挖野菜,傳授野菜識别,備饑荒之年,也是給孩子一個寓教于樂的機會。

不過這位大人顯然是看梅花耗費了精力,所以關在家裡睡覺,說自己并非是懶惰,實在是沒有精力帶着孩子們四處挖野菜。

不過看到這裡我就批評他了,看梅花你倒是興緻勃勃,帶孩子踏青卻百般推诿,難道将這些事推給妻子麼?

關于仲春的詩詞(清新仲春詩詞六首)6

“竹外夭桃分外明,一枝折得繞溪行。

春風誰道全無主,胡蝶飛來花上争。”南宋 · 汪莘《仲春溪行即事 》

仲春時節是最美的桃花開花的時段,尤其是剛剛開花的桃花,分外鮮豔明淨。

竹林桃花是常見的鄉村野外景色,粉紅的桃花映着翠綠的竹葉,秀色可餐,又叫人歡喜。

折下一枝桃花,拿在手邊繼續賞春,沿着小溪看風景。

結果一隻蝴蝶不但不避人,反而跟着人缭繞飛在桃花上。

這是多麼有趣的景色啊。

詩人是怎麼說的呢,我以為春風桃花開在野外,沒有主人,自己就折下了,結果這蝴蝶跟着,仿佛是說,這是我的桃花,不許你拿走!

可愛的蝴蝶桃花,讓這踏春旅遊變得格外有樂趣和歡快。

關于仲春的詩詞(清新仲春詩詞六首)7

又是一年最美仲春到,去園林去郊外看看此時茂盛的花草田園吧,菜花開,桃花開,杏花開,燕子飛,蝴蝶兒來。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