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到這仨孫子德行,也就這個表情
先注解一下,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nē是什麼意思吧?nē是東北方言,形容一個人真壞,可惡的意思。(貶義詞)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五子——朱植,最初受封衛王。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遼王,封地就在今天遼甯境内,二十六歲那年就藩。
朱植在邊疆之地,習軍旅,屢樹軍功。
靖難之役爆發之時,朝廷擔憂手握重兵的朱植會支持燕王朱棣,就诏令朱植和甯王朱權“渡海歸朝”。
明代繪畫
朱植服從了朝廷的命令,回到京城,被改封在荊州。
永樂元年(1403年),朱植入朝,成功奪位的朱棣因為當年遼王沒有支持自己,懷恨于心,很厭惡他。
永樂十年(1413年),朱棣借故削奪了朱植的護衛部隊,隻給他保留了侍衛、廚師、雜役等三百人。
朱植晚年的時候,兒子們個個野心勃勃,都想早點奪取他的王位。
朱植共有二十個兒子,多為庶出。
而在古代,庶出的兒子沒有繼承權,隻有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庶子才有繼位的機會。
這其中就有兩個忤逆不孝的庶子——遠安王朱貴燮、巴東王朱貴煊打算奪取朱植王位。
當時的形勢下,對于這兩個“逆子”來說,隻有一條路可行。
沒有朱植畫像,用明朝親王肖像代替
那就是老藩王謀反,再由他們告發,這樣朝廷廢黜了老藩王和世子,就會有機會被朝廷任命為新一代的藩王。
可是,朱植并沒有謀反的迹象。
于是兩個混蛋兒子朱貴燮和朱貴煊決定誣陷老爹,聯名舉報老爹朱植有“異謀”。
永樂帝本來就看不慣朱植,巴不得會有這一出,他既不派人調查核實,也沒有下旨做出處理決定。
但是讓人容易聯想的是,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五月,遼王朱植莫名其妙暴亡。
嫡子長陽王朱貴烚嗣位。
遼王朱植逝世之時,監國太子朱高熾“遣官緻祭”。
可朱貴燮和朱貴煊竟然為了表示和父親劃清界限,連葬禮都沒參加。
朱棣畫像
不久,永樂帝病逝。
太子朱高熾即位,立馬下旨将朱貴燮、朱貴煊廢為庶人。
新上任的遼王朱貴烚也不是啥好鳥,任内多行不法,因與弟弟衡陽王不睦,衡陽王母子向朝廷密告其不軌之事。
新上任的明宣宗朱瞻基下旨斥責遼王朱貴烚,責令其兄弟和睦相處。
朱貴烚畏懼強勢的朱瞻基,相對老實了許多。
明英宗劇照
待到明宣宗駕崩,八歲的明英宗朱祁鎮即位。
朱貴烚覺得這小娃娃可欺,上書朝廷,提高自己的俸祿,理由是人口繁衍太快了。
明英宗朱祁鎮還小,好糊弄,可輔佐他的大臣眼裡不揉沙子,嚴詞拒絕了遼王府的無理要求,同時指責遼王“素乖禮度,府臣不匡正。”
遼王朱貴烚根本沒把小皇帝當回事,話當耳旁風,依舊我行我素。
他聽說蜀王朱椿少子華陽王墓地的竹果長勢喜人,就派出一隊騎兵把華陽王墓地的竹果劫掠一空。
明英宗得知消息後,下旨令朱貴烚好自為之,嚴懲手下那些肇事者。
朱貴烚對小皇帝的警告依然毫不在意。
不久,他聽說朝廷在荊州的駐軍有個叫姚關愛的軍士,他的老婆年輕貌美,就派人搶回王府據為己有。
明英宗聞知情況,派人到湖北嚴查,要動真格的了。
朱貴烚這下子慌了神兒,認為手下一定有朝廷的内鬼。
于是把王府的長史杜術當成奸細殺掉了。
長史雖然是王府的屬官,但屬于朝廷命官,即便是犯了法,藩王也無權擅自懲處。
明英宗大怒,下旨痛斥遼王。
可是,遼王充耳不聞,繼續作惡,還經常虐待衡陽王母子,導緻衡陽王常常跑到朝廷告狀。
時間長了,兄弟倆仇恨日增,遼王幹脆斷絕了衡陽王母子的口糧。
“絕其往來,亦不容谒家廟,悉拘其左右使令之人,至薪米無給,或忍饑終日。”
明代繪畫
明英宗輩分小,不好對叔祖朱貴烚過多斥責,就委派朱元璋最小的女兒寶慶公主的丈夫趙輝到荊州特召遼王進京。
在言官的彈劾下,列出種種不法罪證,遼王不得不低頭認罪。
明英宗召集諸王議罪,甯王朱權認為“其罪當刑,于法無赦”。
但明英宗最終還是決定從輕處罰。
“雖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則降為庶人。”遼王朱貴烚被削奪爵位,廢為庶人,令其回荊州為父親朱植守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