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安徒生到底怎麼成長的

安徒生到底怎麼成長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04:23:12

安徒生到底怎麼成長的?1805年4月2日,在北歐的一個半島上,世界童話大師漢斯·克裡斯蒂安·安徒生誕生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安徒生到底怎麼成長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安徒生到底怎麼成長的(安徒生過氣了嗎)1

安徒生到底怎麼成長的

1805年4月2日,在北歐的一個半島上,世界童話大師漢斯·克裡斯蒂安·安徒生誕生了。

217年後,2022年的4月2日,在中國,一場名為“童書重構傳統之美,從安徒生說起”圓桌論壇舉辦。論壇隻是“2022國際兒童圖書日系列活動”之一,“緻敬安徒生”全國書店共慶活動和“新孩子”全國百校傳統文化共讀活動等也于同日開展。

與往年不一樣,這一次論壇記者是在手機上一個個片段地看完的。短視頻平台上,很多關注兒童閱讀的網友在轉發、點贊。也有人質疑:安徒生的作品在今天還值得一讀嗎?

安徒生與中國兒童文學

200多年來,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集被譯成150多種文字,至今仍流傳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他詩人般浪漫而又不乏天真的詞句,還有對苦難生活的樂觀與幽默,吸引着各個階層的讀者,無論他們是小朋友,還是大朋友。

1967年,國際兒童讀物聯盟設立了一個屬于全世界未成年讀者的閱讀節日——國際兒童圖書日,日期是安徒生誕辰日,以緻敬他的巨大貢獻。每年的這一天,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遍布全球的80個國家分會都會共同慶祝這個屬于全世界兒童的閱讀節日。2007年,中國首次慶祝國際兒童圖書日。

在北京大學教授、我國首位國際安徒生獎得主曹文軒看來,中國兒童文學浩蕩大河的源頭之一,就是安徒生,中國兒童文學的軀體裡流淌着安徒生的血液。“安徒生與中國文學的關系,用一句話來表述,就是:恩重如山。”他說。

有人“做出一副要與安徒生分道揚镳的架勢,自以為是地認為200年前的安徒生已經過氣了,他們要重打鑼鼓另開張,寫一種嬉笑的、胡鬧的、玩世不恭的、與安徒生的格調完全不一樣的所謂兒童文學,并狂妄而無知地認為,如今這個時代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享樂主義兒童文學。”提到“安徒生是否過氣”這個問題,曹文軒有些激動。“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固步自封,而是要将它作為财富、作為源泉。”

作為兒童文學半個局外人,中國前駐丹麥王國特命全權大使劉碧偉對這個問題的态度也是開放的。我們兒童文學創作者,要把我們的文明曆史描繪出來,“更接地氣,用孩子的語言來寫來讀,也可以從安徒生童話裡面學習和借鑒。”

安徒生隻是兒童文學作家嗎?

安徒生本人并不認同其“童話大王”“兒童文學大師”的文學聲名。在他去世前一個月,為他塑像的雕塑家試圖向他解釋設計思路:塑像設計成為一群孩子圍繞着他,聽他講故事的圖樣。安徒生很不高興,他覺得畫面上的那一刻不符合實際。事實上,他一點也不願意被人看成是“孩子們的詩人”。他自己的願望是“成為所有年齡段的人的詩人”。“孩子不能代表我。童稚隻是童話的一個簡單的部分,幽默才是童話中的鹽。”

其實,在安徒生的全部作品中,僅有早期的5冊以“講給孩子聽的故事”為标題。這五冊故事集共收錄19則故事,與其212則的故事作品總數相比,占比很小。到了1850年代,他直接将新出版的作品集命名為《故事集》或者《新童話和故事集》。

“我們不要僅僅把安徒生看成是一個兒童文學的作家,更要把他看成是一個大作家。他對于兒童和成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因為他為我們創造了美感。”曹文軒說。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李文婕因在安徒生中文譯介研究領域中的成績與貢獻,2017年獲得丹麥“安徒生獎”。在她看來,《小美人魚》《夜莺》《踐踏面包的女孩兒》等,具有鮮明的悲劇特征;而如《海蟒》《幸運套鞋》《一千年以後》等故事則具有顯著的未來主義色彩。

“借由大家熟悉的童話類型,他将自己對詩學未來的思考融入一個個故事之中,用類似孩童的、簡單清晰的語言講述具有深刻美學和哲學意味的故事。這就是他本人及其故事作品的現代性特征之一。”李文婕認為,許多安徒生中晚期故事作品雖然仍舊具備童話故事的奇幻色彩和兒童文學作品平易的語言風格,但其立意與主題已上升至諸如人類的未來、真與美的關系、名與實的關系、環境對個性的規訓這類充滿哲學意味的話題。

從安徒生出發重構傳統之美

“對于今天的兒童而言,已經217歲的安徒生,已經是傳統的一部分。但是,當年的安徒生把他生活中的傳統與現代,糅合在自己的童話作品裡。”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的發言從安徒生出發,講到童書重構傳統之美。

朱永新認為,這樣的高峰,作為後人的我們或許難以超越,但是,我們必須看見,“山就在那兒”。

傳統是過去的代名詞,有精華,也有糟粕,有的傳統永恒相伴人性,有的傳統則随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或被抛棄。那麼,那些與人性相伴的永恒事物,那些得以始終傳承延續的部分,究竟是什麼?必然是人類自始至終對真、善、美的追求。

對真、善、美的認知和追求,是具有普遍性的人類基本價值,是每個民族在生活事件中的基本度量衡,也是每個人成長中具有基礎性意義的“立人”之本。童書,正是傳播、傳承、發展這一傳統之美的最重要載體。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童書之美與傳統之美,不謀而合。優秀的童書和優秀的傳統,在理想追求上有着共同的方向。”朱永新說。

來源:工人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