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的征程

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的征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08:02:29

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的征程?重農固本,國之大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的征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的征程(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1

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的征程

重農固本,國之大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10年來,農業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邁上新台階。糧食連年豐收,重要農産品供應充足、種類豐富,肉蛋菜果魚等産量穩居世界第一位。不管國際形勢怎麼變化,我們有能力保證14億多人的飯碗越端越穩、吃得越來越好。

産業競争力持續提升

我國是農業大國,種植業、畜牧業、漁業以及富民鄉村産業,構成了大農業的基石。近年來,農業各産業持續提升,現代農業的産業實力日益強大。

種植業五谷豐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2021年,糧食總産量達13657億斤,畝産達387公斤。水稻、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超過100%,玉米超過90%。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安全線。同時,通過大面積推廣科學施肥、節水灌溉、綠色防控等節本高效技術,水肥藥利用率明顯提高,病蟲草害損失率大幅降低。截至2021年,全國三大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2.4%,比2012年翻了一番;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46%,比2012年提高30.8個百分點。

畜牧業六畜興旺。黨的十八大以來,“肉盤子”“奶瓶子”數量充足、種類豐富,養殖環境更好,肉品更優質,畜禽廢棄物利用效率更高。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介紹,10年來,我國畜産品供應能力穩步提升,2021年全國肉類産量比2012年增長6.1%,禽蛋産量比2012年增長18.1%,乳品市場供應充足、種類豐富,保障了重要農産品供給和食物安全。同時,機器換人步伐加快,養殖主體組織化程度顯著提升,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69%,比2012年提高21個百分點。

漁業年年有魚。我國是世界上主要漁業國家中唯一養殖産量超過捕撈産量的國家,養殖水産品占全世界養殖産量的60%以上。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表示,2021年,我國人均水産品占有量達47.36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約占人均動物蛋白消費量的三分之一。10年來,循環水、稻漁綜合種養、多營養層級立體養殖等生态養殖模式不斷推廣,物聯網養殖設備、大型深海養殖裝備不斷湧現。如今,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超過60%,各類名特優新水産品充盈市場,人們在吃魚上有了更多選擇。

富民鄉村産業節節高。黨的十八大以來,富民鄉村産業呈現業态互促互進、産業互聯互通态勢,取得長足發展。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389元增長至2021年的18931元,增速連續10年超過城鎮居民。與此同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88∶1下降至2.5∶1,城鄉收入相對差距穩步縮小。工資性收入成為最大來源,經營性收入鞏固增收基礎,财産性收入逐步釋放潛力,轉移性收入托起厚實保障,“四駕馬車”拉動農民增收邁向新高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農牧主産區優勢鞏固

我國國土空間遼闊,不同省份有不同的農業基礎和産業條件。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立足資源禀賦,發揮比較優勢,現代農業的區域結構日益完善。

黑龍江是我國第一産糧大省。10年來,黑龍江多種糧、種好糧,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2021年糧食總産量達1573.5億斤、占全國的11.5%,10年來累計為國家貢獻糧食1.47萬億斤,糧食總産量、商品量、調出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全國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是黑龍江農業振興的主攻方向,黑龍江着力發展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8800多萬畝的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居全國第一位;培育了北大荒、飛鶴、五常大米等一批知名品牌;大力建設全國數字農業示範區、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區。

青海是重要的畜牧業大省。10年來,青海優化區域布局、改善基礎條件、培育特色産業,農牧區生産能力顯著增強,綠色有機農畜産品不斷凸顯。青海着力打好“高原牌”“有機牌”“綠色牌”“富硒牌”,綠色優質特色凸顯,生态有機成色更足;40萬噸食用農産品實現帶證上市,超400餘萬頭(隻)牦牛藏羊實現質量安全可追溯;認證綠色有機食品和地理标識産品925個,建成有機枸杞基地20萬畝,有機枸杞認證面積和産量均居全國首位;認證綠色有機草場超1億畝,成為全國取得草地認證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産基地。

河南是重要的農牧業大省。10年來,河南持續打好糧食生産這張牌,穩住農業基本盤、築牢“三農”壓艙石,累計建成高标準農田7580萬畝,每年外調原糧及制成品600億斤左右。河南農作物供種能力約占全國十分之一,在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生豬制種供種上優勢明顯,近年來組建神農種業實驗室,打造“中原農谷”;同時,還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優勢特色農業産值占比達57.8%,農産品加工業成為第一大支柱産業,“國人糧倉”“世人餐桌”的地位不斷提升。

四川是西部地區唯一的糧食主産省,生豬出欄數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位。近年來,四川農業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天府糧倉的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經過10年努力,四川糧食年産量達716億斤,10年增加62億斤,新增産量可供1700萬人吃一年;累計建成高标準農田近5000萬畝,約占國土“三調”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組建四川省現代種業發展集團,進一步夯實全國三大育制種基地地位;構建現代糧油産業體系,布局了75個優質稻基地縣、20個小麥生産重點縣和48個油菜大縣,打造了一批“川糧油”特色優勢區。

“三農”各領域加快發展

現代農業不僅要有現代化的生産,還要有與之關聯的現代化的各領域各要素。近年來,農業農村各領域各要素加快發展。

各地加快農業轉型,農業品牌蓄積勃發。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認定綠色、有機和地理标志農産品生産主體2.8萬家,産品超過5.9萬個。比如,江西萍鄉上栗縣積極培育農業特色産業,構建“山上油茶、山腰養羊、山腳養兔”的立體農業模式,經過10年的努力,上栗縣累計培育國家級示範農業專業合作社6家、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7家、省級示範合作社8家、市級龍頭企業26家;121家種植大戶生産的特色農産品,有44種被認證為綠色農産品、有機農産品和農産品地理标志。

各地建設美麗鄉村,休閑農業“接二連三”。土竈、柴火、鐵鍋、炊煙……這樣的鄉村風景畫,近年來在浙江湖州南浔區雙林鎮頻繁上演。雙林鎮發展休閑農業、建設美麗鄉村,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為主題,創建美麗鄉村精品村、美麗鄉村小鎮、美麗河湖,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鄉鎮。為釋放農旅融合活力,當地出台扶持政策,打造稻蝦旅遊綜合體,創建浙江省A級景區村莊12個、2A級景區村莊9個、3A級景區村莊4個,實現全鎮景區村莊全覆蓋。

各地發展農産品電商,“數商興農”深入推進。近年來,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生産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加快發展。比如,美團買菜推出“本地尖貨”品牌打造計劃,讓本地特色農産品通過即時零售平台,更快地從田間走向餐桌,助力農産品上行。美團買菜相關負責人表示,将加大優質農産品源頭直采,提升農産品供應鍊效率,讓更多農産品對接大市場,助力農産品品質提升和标準化生産。

過去10年,我國農業持續增長。展望未來,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我國農業的動力動能将更充沛,新産業新業态将更豐富,農民的錢袋子将越來越鼓。

喬金亮

來源: 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