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圍護結構
建築以及建築内部各個房間(或空間)包圍起來的牆、窗、門、屋面、樓闆、地闆等各種建築部件的統稱。分隔室内外的圍護結構稱為外圍護結構,分隔室内空間的圍護結構稱為内圍護結構。圍護結構又可以分為透光和非透光兩類:透光圍護結構有玻璃幕牆、窗戶、天窗等,非透光圍護結構有牆、屋面和樓闆等。根據圍護結構對室内熱穩定性的影響,将熱惰性指标D≥2.5的稱為重質圍護結構;D<2.5的稱為輕質圍護結構。
二、體形系數
建築物與室外空氣直接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即面積比。外表面積中,不包括地面和非采暖樓梯間内牆的面積。示意圖(非架空)如下:
圖1---矩形建築示意圖(無地下部分、非架空)
圖2---對應圖1建築的體形系數計算公式
體形系數的大小對建築能耗的影響非常大。體形系數越小,單位建築體積對應的外表面積越小,外圍護結構的傳熱損失越小。從降低建築能耗的角度出發,應該将體形系數控制在一個較小的水平上。體形系數有如下規律:平面面積相等、高相等,體形系數以圓柱形最小,正方形次之,長方形最大;由于地坪不算外露面積,所以一長方體建築若以面積最大的一面貼地,其外露面積必然最小,從而體形系數最小;若将兩幢闆形建築合并成一幢,其體形系數必下降,且顯然以兩者的最大表面合并為最佳;單棟建築面積對體形系數會産生較大的影響,如高度相同、長寬比相同時,随着單棟建築面積的增加,體形系數減小。
所以,單棟建築面積越大,節能标準對體形系數限值的要求越嚴格。GB50189第3.2.1條規定:嚴寒和寒冷地區公共建築體形系數應滿足以下規定:1)單棟建築面積大于300m2、小于或等于800m2時,體形系數應小于或等于0.5;2)單棟建築面積大于800m2時,體形系數應小于或等于0.4。(不允許通過圍護結構權衡判斷的途徑滿足本條要求)。
JGJ26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标準中,對體形系數要求不應大于該标準表4.1.3規定限值,否則必須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
摘自JGJ26标準表4.1.3
JGJ134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築的體形系數不應大于該标準表4.0.3規定的限值。否則必須按要求進行建築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綜合判斷。
摘自JGJ26标準表4.0.3
計算體形系數時,一定注意面積的計算是暴露在環境中,即與室外大氣直接接觸,對于常規矩形建築物,非架空層建築通常是五個面,而對于架空層建築則為六個面。
本期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