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張老師”,分享我的育兒原創,一起感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昨天晚上特别累,小寶爸爸自告奮勇地說管孩子,這簡直是暖心福利,哪有不同意的道理?我剛準備舒舒服服地躺到被窩裡,還沒幾分鐘的功夫,這父子兩個已經争執起來。
爸爸:我們先把你今天的英語繪本讀完,然後你再畫畫。
小寶:(好像聽不到爸爸說話一樣)哎,爸爸,你看這個水彩筆的頭壞掉了,我們是不是需要買一個新的啊?
爸爸:我跟你說話呢,現在是讀書的時間,讀完了再畫畫。
小寶:我去看看書架上有沒有我的水彩筆。
大約是小寶的态度讓爸爸感覺到了一種觸犯,爸爸很生氣地站起來威脅:你要是這個樣子你就自己待着吧,我不想陪你了。
小寶突然愣住了,但是他轉瞬間就露出了更加生氣的表情,隻見他雙手叉腰,一個腳在地上狠狠地跺了一下,然後挑釁地對爸爸說:哼,我也不跟你玩了,就不聽你的話。
對于不經常管孩子的爸爸來說,每次我說孩子的時候,他都是一副慈父的樣子勸我:哎呀小孩子不懂事,溫柔一點嘛!可是等到自己管的時候,孩子的多變性還是讓他有點招架不住。看到他求助的眼神,我隻好介入了。
我走到氣呼呼的兩父子中間,然後彎下身,抱了一下小寶,接着握了一下他的手,和他四目相對地說:幹嘛要和爸爸生氣呢?我知道你現在想畫畫對不對?我要是你,我就和爸爸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先畫畫後讀書。不過剛才我看到群裡其他小朋友已經給老師确認完成閱讀作業了,你要是先畫畫可能時間有點來不及,你可以自己選擇。
在擁抱的瞬間,小寶那發硬的小身體瞬間軟了下來,他的目光裡也少了一些挑釁,用小小的聲音對我說:爸爸非要打擾我。
我:讀書是你的任務,爸爸抽時間陪你,可不是打擾你,現在你做決定,先幹什麼,我們支持你。
沉思片刻,小寶說:那我還是讀書吧!不然交作業會晚。爸爸,你可以教我嗎?
晚上小寶睡覺的時候,爸爸說:你們當老師的辦法還真是多,為什麼你說他就聽,我說他就不聽呢?
因為要想讓孩子聽話,家長不能隻是說教,肢體語言比說教更能傳遞信任感,獲得孩子的認同。
什麼是溝通中的肢體語言?
對任何與孩子相處的人來說,用什麼樣令人滿意又富有成效的方式來回應和管理兒童的行為是一項最大的挑戰。
當成人和孩子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雙方都會在無意間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内心的想法,溝通的雙方在互動中往往會得到心理暗示,從而決定了溝通結果的走向。
消極的肢體語言 如果家長在說話的時候,孩子雖然坐在對面,但是無精打采、眼神渙散,扯衣服、摸扣子或者抖腿,家長立刻就能感受到孩子的心不在焉和對家長說的話不認同。家長看到孩子的這些動作,也會很容易怒火中燒,一時情急做出一些過激的反應,比如:打罵、抱怨,再反饋回孩子身上,下一步的溝通基本無法繼續。
積極的肢體語言 孩子表現出叛逆的狀态時,家長如果用一種理解的眼神、低姿态的語氣,溫柔的擁抱做回應,即使孩子還在氣頭上,也能從家長的動作中感受到善意,不知不覺進行自我态度的調整。這就是一種積極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的适宜度對于溝通雙方同樣适用,但是要注意的是,孩子不可能像成人一樣具有情緒自控能力,因此更需要家長作為溝通的主動方,通過積極的肢體語言傳遞給孩子認同與關愛,而不是煩躁和厭棄。
為什麼積極的肢體語言能夠在育兒溝通中更有效?蘇聯教育家瑪卡連柯認為:運用腔調、表情、舉止适度,這一切對于一個教育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件瑣事都有很大的意義。因此要教家長學會注意這些瑣事。”
這讓我想到了著名的恒河猴代母養育實驗。20世紀50年代,著名心理學家哈洛将剛出生的小猴子和媽媽分開,然後制作了兩隻假猴媽媽,一個是鐵絲做的猴子,但是胸前有橡皮奶頭供小猴子喝奶,一個是絨布做的猴子。結果小猴子隻有吃奶才去鐵絲猴子那裡,其他時間都在絨布猴懷裡。恒河猴實驗說明了一個問題:觸摸是感受到愛的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依戀感和安全感。
積極的肢體語言在很多時候都可以達到和孩子觸摸互動的效果,這對低齡段的孩子來說更顯得重要,也是家長需要掌握的必要技能。肢體語言使用的适當,和孩子的溝通會更加順暢,得到他們内心的認同,即使一句話不說,孩子也會願意聽從大人的建議和要求。
五種溝通中的肢體語言,家長一定要掌握。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
今天,我将從老師和媽媽的雙重角度推薦給家長五種效果顯著的肢體語言,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配合适當的肢體語言将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尊重的姿勢:蹲下來,和孩子一樣高。
作為一位資深教師,在評價一位新教師是否有愛心時,我們都習慣于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她和孩子說話的姿态,在沒有提醒的情況下,習慣于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的老師會得到大家更多的認可。
蹲下來的姿勢讓大人和孩子在同一個視線高度,确保談話的時候能夠互相看到對方的表情,這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很多家長情緒一激動,一着急就會對孩子居高臨下的訓斥。我曾經嘗試過,當我蹲下來扮作孩子和孩子爸爸說話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孩子爸爸的下巴,并且有一種異常強烈的壓迫感,這種壓迫感讓人沒有交流下去的欲望。
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要注意不被情緒左右,自然蹲下,兩隻手輕輕握住孩子的胳膊,讓孩子感覺到舒适,這是孩子向你打開心扉的有力前提。
信任的碰觸:用手給孩子力量,握握手、拍拍肩都是在表達你的理解和支持。
手部的小動作傳遞出的更多是信任的含義,家長經常可以做到的是握手、拍肩、摸頭。當然,在做這些動作時一定是帶有真摯的情感的,絕對不能生硬。當孩子氣鼓鼓地瞪大雙眼時,家長伸手輕輕握一下孩子的手,就像在說:我相信你;當孩子的眼淚在眼裡打轉,雙手握成了小拳頭時,握住孩子的肩膀,告訴他你理解他......這些小的手部肢體動作就像是觸動了孩子在某一個狀态下的心弦,讓孩子感到舒适,逐步放棄抵抗。
目光的交流:和孩子互相對視,用溫暖、信任的眼神向孩子示意。
人們說:此地無聲勝有聲。家長不停地唠叨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如停下來,給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間。這個時候,家長完全可以用眼神示意;略顯嚴厲的眼神給孩子提醒,溫暖的眼神給孩子力量,疼愛的眼神讓孩子自信,欣賞的眼神讓孩子充滿力量。用眼神給孩子示意,是讓孩子在内心深處認同的好方法。
真誠的微笑:笑容化解了一切委屈和挑釁。
如果家長給訓斥孩子的自己錄一段錄像,再認真回放一遍,會發現發怒的自己就好像一頭獅子,面部表情扭曲,聲音嘶啞、眼睛發紅,試想有一個人這樣對你的話,家長還可以心平氣和的服從嗎?即使服從了,内心會真的服氣嗎?
所以,保持冷靜,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更多地傾聽孩子的想法。用微笑讓孩子敞開心懷,把心裡的話說出來。
溫暖的擁抱:此處無聲勝有聲,這是世界上最溫暖的語言。
有一個很有趣的小實驗,如果你手裡有一把沙子,手握得越緊,沙子流動的越快,當你放開手的時候,沙子攤在手心反倒不會溜走。
孩子就好像這一把沙子,你越要強迫他做什麼,他越要反抗,所以在溝通中,家長聲音越來越大,孩子越來越叛逆,即使有的孩子在家長的權威下選擇服從,内心仍舊是不接受的,内心沒有主動性,做什麼事情都很難成功。
在和孩子即将劍拔弩張的時候,不如張開懷抱,擁抱他,向他示弱。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想要幫助我的人,不是我的敵人,他們是愛我的。一個擁抱瞬間就可以化去很多矛盾,把孩子的心拉回來。
怎樣将肢體語言的效果在親子溝通中最大化?
信任需要培養
低齡段兒童對安全感的需求十分強烈,家長需要在長久的親子陪伴中和孩子培養感情,建立信任,這樣做,積極的肢體語言才有可能在緊張的溝通狀态下發揮出其作用和效果。如果一個媽媽長時間不管孩子,試圖通過一次溝通就讓孩子瞬間認同自己,肯定是不現實的。
動作需要感情
掌握以上五種肢體動作的關鍵在于感情,而不是動作的重複。人類是感情動物,同樣的擁抱,有感情和沒感情的區别異常明顯,孩子雖然小,無法用語言準确描述,但是他心裡是非常清楚的。對于有感情的肢體語言,純真的孩子同樣會給予感情上的回應,而對于虛情假意,孩子也一定會持續反抗,表達憤怒。
結語:愛孩子不僅僅是一種表達,愛孩子是發自内心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微笑,孩子都能感覺到你對他是否真的喜歡。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其内心需求。家長們要做的是:
在不同的情境中,盡量調整自己的肢體語言,相信孩子能感受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