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美食

 > 武漢熱幹面随筆

武漢熱幹面随筆

美食 更新时间:2024-06-20 20:24:37


提到武漢,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當然是……熱幹面啦!


武漢熱幹面随筆(美食特稿熱幹面是武漢的)1


1

研究了這麼久的美食和曆史,星火妹得出過一個可能不正确的結論:


當地特色美食的誕生,大都因為當地盛産原材料。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人類祖先,通過勤勞的雙手将它們改良成美味而營養的食材,形成了今天我們吃到的各種風味。(是不是有點道理?)


但是,最近我發現,武漢的熱幹面,它超綱了!


食材嘛,堿水面,都是麥子做成的面,論嚼頭比蘭州拉面硬一點,比陝西臊子面軟一點,在長江以北實在不算出挑;


武漢熱幹面随筆(美食特稿熱幹面是武漢的)2


配料嘛,紅蘿蔔碎、酸豆角和蔥花兒,相比廣西的螺蛳粉來說,不夠辣不夠嗆不夠酸的豐富口感來說,隻能算得上中規中矩;


醬汁嘛,芝麻醬 香油,與自古以來少了芝麻醬就覺得人生不完整的北京人來說,這個組合多少有點北食南征的意味!


所以,要說熱幹面代表武漢,與炸醬面代表北京、臊子面代表西安、螺蛳粉代表柳州、拉面代表蘭州對比來看,顯得不那麼有代表性。


可能,“武昌魚”更能代表武漢?


然而,人們提及武漢,第一反應,還是熱幹面。


它憑借以一己之力支棱起了武漢的城市形象,成為武漢所在的江漢平原對外展示自身特色的社交名片。


2

星火妹小時候上學,一年365天有350天的早餐是熱幹面。


每天7點準時蹲在路口的面攤前,看師傅從大鍋裡撈面。


師傅的手,穩如泰山,裝滿面條的漏勺在他手下抖三抖,“哐當”一下扣在海碗裡,小勺輕飄飄從瓷缸裡舀半勺鹽、雞精、辣椒粉、花生碎、蔥花粒,麻溜兒撒進碗裡,劃拉一勺芝麻醬高高淋下,澆上一圈香油……


武漢熱幹面随筆(美食特稿熱幹面是武漢的)3


接過溫溫熱的紙碗,咬開一次性筷子,三兩下拌勻,飛奔着追向前面的同學,邊走邊吃,沒一會兒就來到學校門口。


芝麻醬的鹹香、堿水面的勁道、紅蘿蔔碎的嚼頭,滿滿的碳水滿足感,不要太爽!整個上午都不餓。


現在仔細想來,最好吃的熱幹面,大多是夫妻店的小面攤:一張案闆、一口鍋、兩盆面,旁邊還有兩張表面泛油光的木桌子配上幾個小闆凳。


武漢熱幹面随筆(美食特稿熱幹面是武漢的)4


但實際上,很少有人坐在小闆凳上吃完一份熱幹面。人們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隔老遠就吆喝一聲:“老闆,一碗熱幹面,老樣子,多放點兒榨菜和芝麻醬,就你們家芝麻醬香!”


2分鐘,一碗熱幹面出鍋,插上一次性筷子遞上去,付錢的時候再捎上一包豆漿,邊走邊吃。


對于早上甯願多睡會兒覺的“打工人”來說,一碗邊走邊吃的熱幹面,可以多睡30分鐘,絕對超值。


相比蘭州拉面、西安臊子面、河南胡辣湯的湯湯水水,邊走邊吃,方便攜帶的熱幹面簡直是專為上班族而生。


然而,美食的誕生,從來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它背後有着千絲萬縷的複雜原因。


3

獨有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碼頭文化,催生了熱量高、方便攜帶、口味多樣熱幹面的誕生。


武漢,地處中原腹地,九省通衢,三江平原、阡陌交通。


漢水連接了陝西河南,通過長江西聯巴蜀、東接吳越;再通過洞庭湖湘江鄱陽湖贛江溝通了湖南江西,構成了一張龐大的江湖水網。


武漢熱幹面随筆(美食特稿熱幹面是武漢的)5


洋務運動以後,西方造船技術加速了國内水路交通的發展,加上鐵路網的逐步建立與技術更疊,武漢作為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塞,成為了南來北往經濟活動交彙的中心。


作為江湖中心的碼頭城市,南來北往的四方之人來到武漢交彙,這裡不僅是貨物彙聚的碼頭,更是人才交彙之所。


有人的地方,就有經濟活動,有經濟活動,便加速了文化的交融,美食也就随着城市的發展而發生着自我更疊與碰撞創新。


同為碼頭文化,上海是黃魚面,廣州是雲吞面,天津是牛肉面?


武漢熱幹面随筆(美食特稿熱幹面是武漢的)6



上海、廣州、天津,作為沿海港口城市,多被國外的船堅炮利打開,可以說現在的習慣,除了本土的傳統文化,大多是海外文化的“西學東漸”。


唯有武漢,才是内陸中原文化的交融之地,也最能代表南北東西的各地美食特色。


可以說,熱幹面是交融的産物,代表的是南北方人的口味,而不是武漢人的口味。


要知道,一百年前武漢的地位,堪比如今的上海。


咳咳,堪比幾個月以前的上海!


4


熱幹面的靈魂在芝麻醬?才不是,星火妹覺得,熱幹面的靈魂是面。


熱幹面必須得是堿水面。用高筋面粉制成的堿面要求面條本身要具備“力量感”,在煮熟後才能呈現出“q彈”的狀态。


從漏勺到碗中,面條會騰起形成一道優美的抛物線。


等到澆上芝麻醬後,面也是根根分明,跟着靈活上下的筷子“翩翩起舞”。這樣的面制作出來的熱幹面,質地柔韌彈牙,有風骨又不失溫柔。


武漢熱幹面随筆(美食特稿熱幹面是武漢的)7


當然,芝麻醬是點睛之筆。在武漢的熱幹面店大多數是用白芝麻打出來的芝麻醬,油脂豐厚,香濃無比,是做芝麻醬的不二選擇。


芝麻被放在鍋裡炒香炒脆,讓芝麻醬裡的油脂在鍋裡迸發,進而放在碗裡搗碎研磨,再用芝麻油拌入,綿延的芝麻油和細碎的芝麻顆粒融合在一起,給予人别樣的味覺快感。


武漢熱幹面随筆(美食特稿熱幹面是武漢的)8


武漢一疫以後,熱幹面成為了武漢的名片“昵稱”。與之相同的,還有河南胡辣湯,上海的生煎包、天津煎餅果子、山東大蔥、陝西肉夾馍……


一種美食可以代表一座城市嗎?或者說,将一座城市簡化成一個昵稱,是表達的低幼化,還是我們在刻意遺忘這座城市的曆史呢?


當我們想起一座城市,如果隻是簡單地想起熱幹面、武昌魚,而不是黃鶴樓、長江大橋、僅次于上海的中國内陸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現代中國民主革命的“首義之地”,多少有點對人生苦難的蔑視?


在星火妹看來,熱幹面是文化交融的産物,自然就不僅僅代表武漢,而是代表全國。


它的誕生與演化,是近代中國内陸文化的交融史,更是一部城市經濟發展的沿革史。


熱幹面的文化内核是融合,又何嘗不是武漢的特點呢?



武漢熱幹面随筆(美食特稿熱幹面是武漢的)9

想看更多美食故事,可以點擊上方【星火尋味】關注我們~

期待與你分享世界美食。


星火尋味

知乎 : 星火尋味

新浪微博:@星火尋味

● 掃碼關注我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美食资讯推荐

热门美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