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陳橋兵變的真相

陳橋兵變的真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21:58:22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柴榮(後周世宗)自知大限将至,又因為“點檢作天子”木牌事件的出現,就迅速将張永德禁衛軍首領(殿前都點檢)的職位給撤了,還專門挑選了三位顧命大臣,最終目的就是想以多方制衡的方式,幫助自己即将繼位的兒子(7歲的柴宗訓)控制住大局。

實際上,柴榮已經将能考慮的事情全部都考慮進去了,我們抛開上帝的視角不談,單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柴榮的安排,表面上看确确實實已經非常全面了,但是這個政權真的非常鞏固嗎?

要知道,在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改天換日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有不少的政權都是被那些大陰謀家和權臣從小孩子手裡巧取豪奪來的!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1

那麼,到了後周時期,難道就因為柴榮這些相對妥當的安排,這樣的情況就能得到改善嗎?

想來,也是不可能的!

畢竟,如果所有人都安分守己,那就不是禮崩樂壞的五代十國時期了,有道是“人心叵測”,哪怕柴榮是天才蓋世,哪怕他絞盡腦汁,可一代人隻能做一代人的事。

柴榮在臨死前将一切都安排妥當了,但還是發生了“陳橋兵變”。

說句實話,在陳橋驿的軍士們全都是趙匡胤的直屬部下,那麼等他回到了開封城之後,趙匡胤又該如何面對各方勢力呢?會有人反抗他嗎?皇帝登基都有一個必須要走的流程,而朝中的文武百官會去配合他嗎?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2

柴榮倉促構建輔政新格局

周世宗柴榮臨死前,由于有“點檢作天子”的谶言小木牌出現,就解除了時任殿前都點檢的張永德的兵權,經過一番思慮,最終安排趙匡胤擔任殿前都點檢一職。

柴榮之所以看中趙匡胤,就是因為他覺得趙匡胤非常值得信任,忠誠能幹。并且,當時的趙匡胤33歲,年富力強,這樣的大将肯定能保質保量地輔佐自己7歲的兒子坐穩帝位。

當然,趙匡胤雖然擔任了中央禁軍殿前軍的最高都點檢,但宮殿内的侍衛軍系統并不歸趙匡胤管理,而是歸時任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的韓通負責,為了平衡權力,柴榮還授予了韓通國内調兵權。

因此,當時整個京城開封的軍隊,隻有韓通一人可以調動。

換言之,趙匡胤雖然是當時殿前軍的一把手,但手裡卻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力。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3

由此可見,柴榮的一系列安排,使得地方勢力、中央輔政大臣勢力,以及禁衛軍軍隊的勢力可以相互制約,最終形成一種三方輔政的格局,一方面保證平衡,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政權的穩固,看上去還是非常穩妥的。

禁衛軍内韓通孤立無援

根據史書記載,韓通當時有一個外号,叫做“韓瞠眼”,所謂“瞠”就是“瞠目結舌”的“瞠”,瞪眼的意思。可見,韓通一說話就喜歡瞪眼珠子,顯然是那種缺少謀略,性格也非常剛烈的人。

縱觀整個“陳橋兵變”的過程,後周所有的文臣武将中,唯一被殺的就隻有韓通……

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雖說柴榮已經考慮得非常周全了,但終究還是有他料想不到的地方:

首先,禁衛軍方面有殿前司、侍衛司,趙匡胤和韓通各管一邊,看似平衡了權力。

實際上,中央禁軍殿前司的一把手是趙匡胤,而二把手慕容延钊是趙匡胤的鐵哥們兒,至于其他兩個高級軍官石守信和王審琦,也都是趙匡胤的鐵杆哥們兒。因此,殿前司的将領們,基本都屬于趙家軍。

韓通所掌管的侍衛司,雖然能和殿前司相互制約,但他當時隻是二把手,而名義上任侍衛司一把手的人是柴榮的親戚,也就是同時擔任淮南節度使的李重進。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4

李重進當時不在京城,而且侍衛司屬下有不少的高級軍官,都和趙匡胤的關系非常好。

再看韓通,平日裡隻會對同僚和手下人吹胡子瞪眼,可以說毫無情商。因此,朝廷禁衛軍的事權,其實基本都在趙匡胤的手裡。

其次,輔政大臣方面,範質、王溥和魏仁浦三人都是文官。

要知道,在五代時期,文官手裡都沒有實際的軍權,根本管不了軍将,而柴榮的老丈人符彥卿所代表的地方軍隊勢力,也根本控制不了京城的中央禁軍。

因此,他們最終也根本無法和“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相抗衡,而柴榮絞盡腦汁安排出三方輔政的格局,才堅持了短短半年就結束了。

嚴絲合縫的“黃袍加身”

“陳橋兵變”發生,趙匡胤一躍就成為了新朝的皇帝……

如果我們看宋朝人當時的技術,似乎趙匡胤完全是天命所歸:一個如此憨厚的大黑胖子,看上去特别無辜,喝碎酒睡了一大覺,醒來之後就“黃袍加身”當了皇帝!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5

仔細分析,我們其實還是可以找出“陳橋兵變”的幾大疑點:

第一,“陳橋兵變”的起因可疑。

大年初一,忽然有情報說,北漢和契丹軍隊勾結,馬上就要入侵邊境了,急得宰相範質和王溥馬上派趙匡赢帶兵外出迎敵。

大年初二,趙匡胤的副手慕容延钊領軍先行出發了。

大年初三,趙匡胤本人也出發了。

大年初四,在距離開封城四十裡地的陳橋驿,忽然發生了兵變,趙匡胤拉着部隊出去轉了一圈又回來了,還當上了皇帝。

大年初五,趙匡胤将年号改了,禅位儀式也舉行了。

一切的一切,都快得令人恍如夢境,而最大的問題也就擺在面前:到底契丹和北漢,有沒有在顯德七年正月入侵後周呢?

這個問題是關鍵,也是後來一切結果的緣起:如果當時沒有北漢和契丹軍隊的入侵,後周的宰相範質等人就不會派趙匡胤帶兵出去,如果趙匡胤不帶兵出城,也就不會發生“陳橋兵變”了。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6

我們隻要仔細閱讀《宋史》和李焘的《續資治通鑒長編》等曆史典籍,都可以從中發現,當時根本就沒有北漢和契丹軍隊聯軍入侵這回事。

正是由于當時京城内外的軍隊調動權在韓通的手裡,隻有遇到外敵入侵這種突發的大事,朝廷裡的重臣們才有權力決定出兵,而趙匡胤才有機會将軍隊帶出城。正所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旦軍隊被帶出城去,那肯定就歸趙匡胤控制了。

由此可見,當時所謂的北漢和契丹聯軍入侵,絕對就是趙匡胤兄弟以及他的鐵杆部下們想出來的一招大棋。

第二,趙匡胤戰時貪酒可疑。

趙匡胤出城之後就喝得酩酊大醉,這個問題其實也是破綻百出……

試想一下,帶兵打仗是一件非常重大和嚴肅的事情,而趙匡胤作為軍隊總指揮,剛剛出城就喝了個大醉,顯然是合不合理的。

而且我們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并沒有我們現在這種五六十度的高度白酒,這位大黑胖子能一下把自己喝那麼高,得整多少酒啊!

同時,趙匡胤手下的将領們,他們每個人的角色也都演得非常到位,可謂是安排仔細、毫無纰漏。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7

第三,黃袍和禅位诏書可疑。

在如此短的兵變時間裡,黃袍和禅位诏書出現的簡直太及時了,已經到了非常可疑的地步。

趙匡胤大醉之後,到第二天早上剛一醒,其手下将士們一擁而上,拿出一件黃袍就給他披上了,并且還跪下來高呼萬歲。

要知道,當時的黃袍也是代表皇權的,有哪個吃了熊心豹子膽的将士敢不在趙匡胤兄弟知情的情況下,先将黃袍準備好再藏起來,然後又突然拿出來給他披上?

想當初,後周太祖郭威發動兵變的時候,都沒有準備得如此精細,隻是手下人随便找了一面黃旗披在了他的身上,就當作是黃袍來用了。

“陳橋兵變”發生之後,趙匡胤當天就返回了開封,而後其手下人就馬上集合文武大臣舉行禅位大典。

當天下午,文武百官到達之後,突然發現還缺一份以小皇帝柴宗訓(周恭帝)的名義寫的禅位诏書。就在此時,一位名叫陶谷的翰林學士承旨,忽然從自己的袖筒裡掏出了一份禅位诏書。

由此可見,這份禅位诏書也及時地讓人感到非常詭異。

“翰林學士承旨”是個官名,主要負責為皇帝起草诏書。事實上,陶谷寫诏書并不奇怪,奇怪的是,陶谷又是怎麼提前知道趙匡胤此時最需要的就是禅位诏書呢?顯然,事先已經有人安排他這樣做了!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8

要知道,禅位诏書不是詩詞歌賦,随随便便一下子就寫得出來,這種诏書需要絞盡腦汁琢磨遣詞造句,而且還得幾個人一起商量,準備好久才能寫成。而且,要讓主人公或者主人公身邊的高級宰相等人許可之後才能拿出來。

因此,一個巧合還有可信度,好幾個巧合連續發生,連順序都完全正确,毫無差錯,要說事先沒有排練和策劃過,誰信呢?

當然,根據史書記載,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對于這位拿出禅位诏書的及時雨陶谷的态度是:太祖甚薄之。似乎趙匡胤對這位替自己精心安排禅位诏書的文人非常的鄙視和輕蔑。

實際上,這也就屬于帝王權謀,趙匡胤為了讓别人覺得自己厚道不知情,隻能将陶谷說成是一個見風使舵不厚道的人精。

第四,韓通的死很可疑。

作為政變中唯一一個被殺的死者,韓通時任侍衛司副都指揮使一職,他是周世宗柴榮臨死前安排的唯一一個可以調動京城禁軍的武将。

韓通知道趙匡胤在城外“黃袍加身”之後,他也沒閑着,立刻從議事的宮殿出發,準備回家召集自己手下的部将們安排布置。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9

根據史書記載,韓通剛一回家,就被趙匡胤的親信将領王彥生殺掉了。不但如此,王彥生還接着把韓通家的妻兒老小全部殺了個精光。

顯然,這位唯一擁有調兵權力的武将,早就被趙匡胤手下的部将們緊緊盯住了,也難怪隻有他被殺掉。

“陳橋兵變”唯一死者,死後還被趙匡胤利用

根據曆史記載,趙匡胤聽說韓通及其家人都被殺了,當時還挺惱火的,馬上召來“兇手”王彥生斥責道:“我之前已經說過,此次回到京城後不準殺人,你竟敢如此大膽,殺了韓通一家!”之後,還急赤白臉地表示要處置王彥生。

實際上,這同樣還是趙匡胤在演戲,自己安排的人,殺了先前就認定必須要被殺掉的人,趙匡胤顯然是不可能處理王彥生的!

于是,趙匡胤假裝躊躇半晌,又咬牙切齒地說道:“罷了罷了,既然我說過此次回京不殺人,如果現在将你殺了,也就違背了我當初的諾言。”由此,他也就沒有處置王彥生。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10

接下來,為了表現自己的仁德,彰顯自己是個忠臣,還下令追贈死去的韓通為“中書令”,如此榮耀的高官封贈,對于韓通來說,其實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畢竟都被殺絕戶了,再封贈什麼榮銜都沒有用了。

如果非要說有用,那就是讓趙匡胤以這樣的行動,樹立了自己新朝皇帝的仁德和高大上的形象。

可歎的是,韓通死後還被趙匡胤狠狠利用了一回!

根據以上幾個疑點,我們大緻可以推斷出,趙匡胤本人其實就是“陳橋兵變”的主謀和總策劃。但是,如果要看宋朝人自己的記述,以及稍後的史書,似乎趙匡胤他自己事先完全不知情,反而是他的弟弟趙光義和謀士趙普兩個人是主策劃。

趙匡胤立無辜人設,為新朝蓄力

那麼,對于這樣一個蓄謀已久的軍事政變,趙匡胤為什麼要将自己摘得一幹二淨呢?

趙匡胤之所以怎麼做,其間最大的目的,就是因為他要擺脫道德困境,與此同時才能穩定住自己建立的新帝國。

作為後周的殿前都點檢,作為周世宗柴榮最信任的人,趙匡胤即便是個武将也深知:欺他寡婦與孤兒,篡取國權,對于這樣的惡名,曆史肯定是有記憶的。因此,他不想也不敢擔負一個篡國的惡名,而這種道德困境也是趙匡胤自己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11

為了避免落下個篡國的惡名,趙匡胤就隻能讓手下兄弟和弟弟趙光義來替自己背黑鍋,搞得好像是手下人為了榮華富貴逼迫他當了皇帝一樣。由此,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彰顯了趙匡胤是天命所歸,使得宋朝政權更具合法性。

畢竟,曆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

因此,在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五,原本是後周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突然搖身一變,成為了大宋的開國皇帝。

結語:

對于以上解密了這麼多“陳橋兵變”背後的事實,我們最終的目的當然并不是為了要貶低趙匡胤,将他說成像王莽一樣的篡國賊。

無論如何,曆史選擇了趙匡胤,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幸運,通過一場“陳橋兵變”,趙匡胤終于結束了中國曆史上非常昏暗與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無論當時還是後世,對于老百姓來講,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且,此後的事實也證明了,趙宋一代的文化貢獻,也絕對是我們中國曆史上屈指可數的。

如果當時沒有趙匡胤發動的“陳橋兵變”,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也不可能那麼快就結束了,要是那樣的話,我們中國老百姓也會跟着受更多的苦。

陳橋兵變的真相(陳橋兵變唯一死者)12

從“陳橋兵變”的整個過程來看,趙匡胤這出大戲的政治效益是非常高的:

首先,結束了黑暗的五代十國時期,沒有血流滿地,沒有誅殺前朝宗室,沒有耗費太多的财力物力。

其次,改朝換代的過程很快,正月初一,得到消息說有外敵入侵,正月初三,趙匡胤領兵出征,正月初四,趙匡胤黃袍加身回到京城,到了正月初五,已經是改元建國,短短幾天之内,就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國家,新的朝代。

最後,“陳橋兵變”絕對不是簡單的以暴易暴,實際也是在為後來的宋代政治走向文明化和理性化,開創了一個先河,除了被殺的韓通以外,這場政變基本上沒有死人,因此也使得先前充滿了血腥和殺戮程式化的改朝換代,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不得不佩服,趙匡胤确實是一個做大事的人,正所謂“靜水流深”,越是有大智慧的人,越能讓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

#頭條創作挑戰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