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傅佩榮人生與哲學的關系

傅佩榮人生與哲學的關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0:21:16

一般人終日為了名利權位忙碌,一旦擁有便自覺高人一等,予願足矣,卻無暇思考真正重要的問題。

最近有位朋友留言說,工作中遇到煩惱:

每到年終,公司的氛圍總是有點緊張,因為要評優秀、争取獎金,同事們之間猜來猜去,搞得疲憊不堪。

他問,應該怎樣面對這種情況比較好呢?

老實講,人間的各種競争是客觀存在的,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永遠有這種緊張關系。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設法調整自己的觀念。

最好的辦法,就是向莊子請教。

1 莊子的諷刺相當辛辣

莊子說,人間的争鬥來源于世人所向往的富貴功名、浮華享樂,而這些無不讓人付出巨大代價,實在得不償失。

因此,他總是以批評嘲諷的語氣,指出其中的執着、盲點與愚昧。

《莊子‧秋水》中,莊子的好友惠施擔任梁惠王的宰相。

莊子要去看他,有人就對惠施說:“莊子來這裡,是想取代你的宰相之位。”

惠施聽了相當驚慌,下令全國搜捕莊子,到處張貼莊子的畫像。

莊子反倒直接走進宰相府,一看到惠施就說了一個寓言。

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叫鹓雛,從南海飛到北海。

這隻大鳥飛翔時,不是梧桐樹不停下來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停下來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停下來喝。

但它飛的時候,底下有一隻貓頭鷹抓到一隻腐爛的老鼠,看到鹓雛飛過,以為它是來搶奪食物,就大叫一聲:‘呵!’

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吓我嗎?”

這個寓言講得相當刻薄,惠施聽了感到不悅,但也無可奈何,因為他确實是擔心莊子會搶走他的官位。

惠施做宰相,地位足夠高了吧?再看莊子,生活窮困,一度要向人借米度日。

但是結果怎麼樣呢?

惠施和莊子年紀差不多,但是卻比莊子少活了20年,一生早早就結束了。

所以說,莊子認為執着于争奪名利權位,人所付出的代價不是自我遺忘,就是自我遺棄,太過慘重了。

2 超脫争鬥的“四六”法則

那當你面對這些争鬥時,應該怎麼辦?

莊子的答案是,向上提升。

人的生命除了身與心之外,還有靈性的層次。

人間之所以争鬥不斷,是因為大多數人一生都執着于身與心的層次;想要從中超脫出來,就必須向上提升,讓自己進入靈的層次。

靈性的呈現需要修煉的功夫,如何修煉?

《莊子·庚桑楚》中提到一套“四六”法則。

所謂“四”,是莊子提到的修煉的四個方面:

疏導志向的迷惑;

解開心思的束縛;

抛棄天賦的拖累;

打通大道的阻塞。

這四個方面是由外及内,由下往上的次序;

每個方面中,莊子又提出“六”種因素。

首先,迷惑我們志向的是什麼?

是“尊貴、富有、顯赫、威嚴、名聲、利祿”。

這不正是我們一般人所向往的名利權位嗎?

一般人終日忙碌,正是為了擁有這些條件,自覺高人一等,好像予願足矣;但卻無暇思考真正重要的問題:

要不要考慮手段的正當性呢?

取得各種優勢之後,還能平靜度日嗎?

萬一失去了它們,人生還剩下什麼?會不會後悔莫及呢?

傅佩榮人生與哲學的關系(總活得疲憊不堪)1

3 你的心被什麼束縛?

其次,束縛我們心思的是什麼?

是“容貌、舉止、面色、情理、血氣、意念”。

人的志向也許遙不可及,但是心思則是當下的,并且常在變化之中。

試問,我們在與别人相處時,心思是怎麼運轉的?

一個容貌端莊、舉止文雅的人,很容易赢得我們的信賴;

看到别人面色憔悴、說話不合情理,我們自然印象惡劣;

至于血氣的浮動、意念的紛亂,都會影響我們的判斷,以緻心思受到束縛而焦躁不安。

接着,拖累我們天賦的是什麼?

是“厭惡、愛好、喜悅、憤怒、悲哀、歡樂”。

這正是我們常說的“喜、怒、哀、樂”加上“惡、欲”這六種情緒反應。

天賦,是指我們與生俱有的本性與禀賦。

所謂修煉,就是逐步讓自己化解各種情緒的幹擾;沒有情緒的起伏波動,人就很容易處于平靜和諧的狀态。

4 你所重視的就是阻礙你的

最後,阻塞我們走向大道的又是什麼呢?

是“去職、就任、取得、給予、智巧、才幹”。

這六種涉及人的聰明才智和得失利害。

人活在世間,怎麼可能不重視自身的聰明才智、利害得失呢?

但是莊子勸你,要學着看開、放下,至少不要過分執着于這個上面。

倘若你一生都執着于此,會以為短短的一生、眼前的成敗就代表了一切;

以緻完全無視于萬物的起源與歸宿,亦即完全忘了還有大道的存在。

傅佩榮人生與哲學的關系(總活得疲憊不堪)2

列舉出諸多因素後,莊子說:

“這四種各六項不在心中激蕩,就會心正,心正就會安靜,安靜就會澄明,澄明就會虛空,虛空就無所作為,同時沒有什麼事做不成的。”

可見,修煉的方法在于:

不受“四六”操控,再由正而靜,由靜而明,由明而虛。到了虛的下一步,則是“無為而無不為”了。

“無為”是指無心而為,順勢而行,然後所有該做的事情都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而說到“虛”,《莊子·人間世》中說:

“你心志專一,不要用耳去聽,要用心去聽;不要用心去聽,要用氣去聽。

耳隻能聽見聲音,心隻能了解現象。

至于氣,則是空虛而準備響應萬物的。”

5 響應萬物的潛能

這一段描述最難理解的,是“要用氣去聽”。

實際上,這種“聽”根本不是聽,而是以空虛狀态來“準備響應萬物”。

意思是:我沒有任何預設立場,也不去判斷自己聽到什麼,或者自己喜不喜歡所聽到的;

我要讓聲音像風一樣,聽到風聲,卻不知道它從哪裡來,或它将吹往何處;

有聲就像無聲,無聲亦如有聲,我隻是單純地接受一切。

經由莊子的描述,你更能體會到:

人的心除了一般的認知及思考能力之外,還有豐富的潛能,

可以經由心齋的修煉而呈現出一種特殊狀态,讓道在其中展現出來。

能夠覺悟道的存在,以道的眼光來看世間,一切得失成敗都沒有差别,如此一來,你又何必受到困擾呢?

當然,道家的覺悟不是一蹴而就的,若無适當的修煉,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莊子所提到的“四六”法則,由外而内、從下而上,涵蓋了人的生命中方方面面的情況,可以作為我們修煉過程中,一個完整的參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