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持講五戒,這五戒具體指的是什麼,常人理解的誤區為何?
佛教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
不殺生
五戒的第一條為不殺生,包括一切有情藏、思想、記憶、知道冷熱苦樂的生命體。當然,殺生有重罪和輕罪之分。重罪主要是指殺人,而殺牛馬豬羊乃螞蟻蚊子則屬于輕罪。重罪是不可忏悔的,輕罪可以通過忏悔來消除業障。受戒後是不是必須吃素的問題,能吃素當然最好,如果一時還做不到,吃些三淨肉也不算犯戒,隻要不違背殺生的原則也是沒什麼妨礙的。
不偷盜
第二是不偷盜,在佛教裡,偷盜也叫做“不與取”,隻要是屬于他人的東西,沒有經過主人同意就據為己有的行為都屬于偷盜。
不邪淫
第三是不邪淫,所謂邪淫,是指正當夫妻關系以外的,不為社會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系。
不妄語
第四是不妄語,凡是與事實真相相違背的語言都屬于妄語。在佛教裡,又有大妄語和小妄語之分。如果你本來沒有道德,卻欺騙别人說有道德;或是本來修行沒什麼境界,為騙取恭敬和供養而大肆吹噓,凡此種種,都屬于大妄語,屬不可悔罪。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事卻說沒看到,沒看到的又說看到了,則屬于小妄語,是可以忏除的。還有一類為方便妄語,如到人家做客,為減少主人麻煩,本來沒吃飯卻說吃過了,屬于方便妄語,沒有什麼罪過。
不飲酒
第五是不飲酒。五戒的前四條屬于性戒的範疇,就是本體是違理的,不僅戒律所不容許,和社會道德也是相違背的。因為一個人飲酒後,會在失去理智的狀态下犯戒。佛教提倡禁酒,主要是為保護前面四條戒。當然,也有開許的時候,如果是生病需要酒來治療,還是允許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