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餐時,有人點牛羊排,有人點豬排。我們常常發現好像牛排、羊排的肉要比豬排的結實很多。買肉時也是一樣,好像牛肉就是比豬肉要緊實。這是怎麼回事呢?
點關注,請分享給需要的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原因之一就在于牛羊肉與豬肉中的脂肪酸成分差異很大。如下表所示,牛羊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和脂肪酸的飽和度要明顯高于豬肉。飽和脂肪酸豐富的肉的脂肪會更硬更緊實。另外,對肉脂硬度影響最大的脂肪酸是18:2n-6(我們常說的亞油酸)。由表可知,豬肉中的亞油酸含量比牛羊肉中高出5-6倍。這種脂肪酸含量高的肉往往比較會軟。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呢?
動物物種之間不一樣?這肯定是最正确的答案,但是怎麼不一樣呢?牛在采食脂肪以後,不飽和脂肪酸會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氫化。如下圖所示,不飽和脂肪酸之所以叫不飽和,是因為它們有不飽和鍵(C=C高中知識忘了嗎?化學老師的棺材闆壓不住了!)這些不飽和鍵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會被加上氫而填滿,變成飽和鍵(如下圖所示)。從而不飽和脂肪酸在通過瘤胃後,就變成了飽和脂肪酸被牛吸收沉積了。
但是豬不一樣,豬沒有瘤胃微生物的氫化作用。但豬也不是吃啥脂肪就會沉積啥脂肪。因為對于一些中短鍊的脂肪酸,豬沉積的非常非常少。比如棕榈仁油中含有豐富的月桂酸(C12:0),但是豬采食後沉積到肉裡幾乎為0% (Teye et al., 2006)。對于一些長鍊脂肪酸,比如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即使日糧中含量差異較大時,豬的沉積水平也會比較相近,這說明豬也有一定程度的氫化和改變脂肪飽和度的生理作用。但是有意思的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亞油酸,Wood等(1984)發現飼料中的亞油酸含量與沉積到肉裡的含量成正相關,也就是說吃多少按一定的比例沉積多少;當然,其他的脂肪酸沉積也有相似的變化,如亞麻酸(Enser et al., 2000)、EPA、DHA((Irie and Sakimoto, 1992)等。簡而言之,豬會改變日糧脂肪的飽和度和沉積,但是不想牛羊那麼強烈;尤其對影響肉脂硬度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改變作用有限。
那什麼原料中的亞油酸含量高呢?玉米!沒錯,我們玉米中含有非常豐富的亞油酸,在大豬階段,如果玉米用量過大,我們就會看見豬肚子很大,肉往下垂,體型不好,看着個頭大但是不壓秤(北方話,同樣的體積不同的重量)。另外,就是大豆油中含量也很高。現在高生長速率的品種,要求更高的能量維持長速時,人們就會往裡面加很多的大豆油,用更多的玉米,這最後導緻了體型不好。所以,我們常說肥豬體型不好,不光光跟基因品種有關系,跟你的飼料配方也有關系!
想要有壓秤的體型好的豬,在無法改變品種的基礎上,可以用一些麥類(大麥、小麥、稻米等)替代部分玉米,可以用棕榈油、動物油脂(雞油、鴨油、牛油等,不包括魚油哈)部分替代大豆油。當然要保持營養的平衡。這樣的話,你的豬肉會變得很結實,賣豬的時候也會很壓秤!
點關注,請分享給需要的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