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白頭鹎缺點

白頭鹎缺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21:58:31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1

白頭鹎,别名白頭翁、白頭婆 、白頭殼仔,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食昆蟲,種子和水果,屬雜食性,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後頭部)白色極為清晰醒目。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2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3

白頭鹎(音:bēi),性活潑,結群于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栖處飛行捕食。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4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5

白頭鹎體長約17到22厘米,額至頭頂純黑色而富有光澤,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耳羽後部有一白斑,此白環與白斑在黑色的頭部均極為醒目,老鳥的枕羽(後頭部)更潔白,所以又叫“白頭翁”。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6

背和腰羽大部為灰綠色,翼和尾部稍帶黃綠色,颏,喉部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顯的寬闊胸帶,腹部白色或灰白色,雜以黃綠色條紋,上體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黃綠色羽緣,使上體形成不明顯的暗色縱紋。尾和兩翅暗褐色具黃綠色羽緣。虹膜褐色,嘴黑色,腳亦為黑色。幼鳥頭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淺灰褐色,腹部及尾下複羽灰白。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7

白頭鹎喜歡将巢築在相思樹或榕樹上,在都市中常見以枯草或芒草穗築碗形巢于陽台花木、樹叢盆栽之中, 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頭翁的繁殖期,這段期間,如果見到一隻白頭翁單獨站在突出的枝頭或是樹頂上高聲鳴叫,過不了多久,另一隻白頭翁飛過來,兩隻鳥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它們在互唱情歌了。繁殖期每一對白頭翁會建立它們的領域,其範圍面積小,巢通常築在離地面不高的雜木林或樹叢上,雌、雄鳥共同育雛,通常一季繁殖1到2次,一窩産3到4枚蛋,繁殖季節幾乎全以昆蟲為食。幼鳥需要經過大約兩個星期的孵化才能破殼而出,再經過大約兩個星期的喂食,就可以出巢。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8

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主要有金龜甲、步行蟲、金花甲、鼻甲、夜蛾、蠅、蚊、螞蟻、長角螢、蟬等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蟲和幼蟲,也吃蜘蛛、壁虱等無脊椎動物。植物生食物主要有野山楂、野薔薇、葡萄、烏桕、甘藍、藍靛、酸棗、樟、梓等植物果實與種子。

常呈3-5隻至10多隻的小群活動,冬季有時亦集成20-30多隻的大群。多在灌木和小樹上活動,性活潑,不甚怕人,常在樹枝間跳躍,或飛翔于相鄰樹木間,一般不做長距離飛行。善鳴叫,鳴聲婉轉多變。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9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10

繁殖期4-8月。營巢于灌木或闊葉樹上、竹林和針葉樹上。巢距地高1.5-7m,呈深杯狀或碗狀,由枯草莖、草葉、樹葉、花序、竹葉等材料構成。每窩産卵3-5枚,通常4枚。卵粉紅色、被有紫色斑點,也見有呈白色而布以赭色、深灰色斑點或白色而布以赭紫色斑點的。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11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12

鹎科鳥類多食蟲、兼食果實,較難達到人工繁殖。一般飼養白頭鹎是為聽其悅耳鳴聲,故多選擇雄鳥。白頭鹎雌雄羽色相似,較難區分,有經驗的人可根據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白色清晰,雌鳥稍發污等特征鑒别出來。幼鳥頭灰褐、背橄攬褐色、腹部及尾下複羽灰白,容易跟成鳥區分。因野外捕捉的成鳥膽小,不易馴熟,故通常掏長羽芽的雛鳥或将離巢的幼鳥飼養。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13

長居于山區,闊葉林,公園,樹林中,以果樹的漿果和種子為主食,并時常飛入果園偷吃果實,偶爾啄食昆蟲。春末夏初開始營巢繁殖,白頭鹎在進入繁殖期後會聚集在樹林上喧叫,常常引起人們的注意。這種群聚的現象,到夏末秋季冬季時就消失了。白頭鹎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中常見的一種鳥,性活潑、不甚畏人。

白頭鹎缺點(白頭鹎别名白頭翁)14

白頭鹎吃大量的農林業害蟲,是農林益鳥之一,值得保護。

看更多新奇動植物,關注奇文導航,我願為你導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