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染畫藝術,古稱"蠟缬", 是中國傳統的民間印染工藝之一。 其制作方法是用熔化的黃蠟在白布上繪制圖案,染色後煮去蠟質,就呈現出白色圖案。用蠟染工藝制成的壁挂及其他工藝品,極富民族特色。蠟染這一古老工藝始于漢代,盛于唐代, 從我國的染織技術開創時,蠟染就作為最古老的手工藝,是中華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至今仍在中國貴州、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中流行。
貴州是我國著名的“蠟染之鄉”,聲名遠播海内外。貴州的蠟染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它是一種曆史悠久的民間藝術,為勞動人民所創造,也為他們所使用和欣賞。它以素雅的色調、優美的紋樣、豐富的文化内涵,在貴州民間藝術中獨樹一幟。
貴州的蠟染因民族、地區不同而風格各異。布依族蠟染構圖粗犷明快,簡練傳神;仡佬族蠟染線條整齊對稱,色彩淡雅;水族蠟染細膩秀美,裝飾性強;苗族蠟染古樸典雅,想象豐富。這些不同風格構成貴州蠟染共同的民族特色。這一傳統民間工藝集實用性和藝術性于一體,作為一種特殊商品,以不可抗拒之魅力打進國内國際市場,産品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日本、美國、法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