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台灣的台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
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诏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複;而台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台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曆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北京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院
為緩解博物院的接待壓力,提升博物院的文化遺産保護、展示傳播和服務觀衆的能力,有效解決大型珍貴文物展示等問題,台北故宮博物院于2015年在中國台灣西南部的嘉義市建成了“故宮南院”;無獨有偶,面臨同樣問題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于2015年确定了“故宮北院”的設計方案。兩個故宮行動的一緻性令人稱奇。以下為“南院”、“北院”的建築賞析,它們的同于不同,呈現出社會形态與文化深層結構的樣貌。
台北故宮南院
建築設計: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建築面積:38332平方米
項目狀态:已建成
藉由代表中國書法中濃墨、飛白、渲染三種筆法,此博物館建築由三座流線型量體交織而成,在嘉南平原一片綠色的蔗田與稻田之中,顯現出墨黑色行雲流水般的流動造型。
這三個各具特色的造型具有不同的功能:由于典藏品對自然光相當敏感,因此實量體(源自濃墨)主要為典藏與展示空間;玻璃與鋼柱所形塑的虛量體(源自飛白)中,則為大廳、餐飲、圖書館、辦公室等空間;而第三筆劃的渲染穿越過前兩個交織的造型,将所有的空間聯系起來。
實量體建築的外觀由36,000多片鑄鋁圓盤外挂于弧型牆面所構成,以現代數碼化的設計呈現古老銅器上的龍紋及雲紋。當陽光移動時,經由圓盤的反射,“在雲中移動的龍”會在此獨特設計的弧形立面上呈現出來。
北京故宮北院
建築設計: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
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
項目狀态:在建
北京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建院)設計,這座新的城市博物館南側臨水、北面疊山,均衡的軸線布局與故宮遙相輝映,延續了紫禁城明麗的色彩,宛如湖水之上的金黃色華冠,展示着獨有的皇家氣質和文化内涵。
北京故宮北院區總用地面積62.01公頃,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不含新增地下車庫2萬平方米),以“别苑”的定位,選址于上風上水的海澱區上莊南沙河畔的西玉河,區位與“三山五園”相呼應。
北京建院設計團隊提交的“金頂建築形成一條軸線”方案,展現符合京城曆史文化傳統和文脈沿襲、具有重要遺址價值等特點。設計師引入了中國傳統殿、堂、舍、院格局,借助從中提煉的軸線、秩序、等級等特質,凝聚成一座巨大的博物館群落,體現華夏民族偉大根基與精髓的“根”與“魂”。
設計團隊提取了故宮中軸線上太和門至三大殿的尺度,作為故宮北院中樞區的建築邊界,并将主要展覽功能置于中軸之上,寓意将故宮的天際線,以“金頂華蓋”的形式展現給遊客。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南院北院,都将弘揚和延續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為打造故宮文化品牌發揮更大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