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消化内鏡微創診療技術

消化内鏡微創診療技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7 08:55:07

消化内鏡微創診療技術?來源:【醫師報】春秋戰國時期,扁鵲提出“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1867年,英國外科醫生李斯德奠定了抗菌技術的基本原則;1930年,蘭德斯坦納因發現ABO血型系統而被授予1930年的諾貝爾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消化内鏡微創診療技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消化内鏡微創診療技術(我國消化内鏡年診療量近4000萬)1

消化内鏡微創診療技術

來源:【醫師報】

春秋戰國時期,扁鵲提出“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1867年,英國外科醫生李斯德奠定了抗菌技術的基本原則;1930年,蘭德斯坦納因發現ABO血型系統而被授予1930年的諾貝爾獎……

從對疾病的認識,到疾病診斷和防治技術的提高,臨床專家持之以恒的追問求索以及精益求精的嚴格要求,在這場璀璨的醫學發展史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如今,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公衆健康訴求日益高漲,然而,醫學發展的腳步并未就此放緩,時刻保持高标準、嚴要求,是以守護生命健康為天職的醫者難以放棄的底線。

日前國家衛健委組織制定的超聲診斷、康複醫學、臨床營養、麻醉及消化内鏡診療技術5個專業醫療質量控制指标公布,這一旨在提升醫療質量管理,規範臨床診療行為,促進醫療服務的标準化、同質化的質控指标,将有針對性地指導醫療機構科學化、精細化、持續性地改進醫療質量。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質控指标要點,指導臨床實踐,《醫師報》特邀相關質控指标制定者和行業專家解讀和分享觀點。

由李兆申院士、王洛偉教授牽頭組織國家消化内鏡專業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制定的《消化内鏡診療技術醫療質量控制指标(2022版)》,是我國消化内鏡領域首個由政府發布的質控規範性文件。本文就指标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指标概況和形成過程、指标含義、指标應用等關鍵内容進行解讀。‍

李兆申 院士

質量控制是消化内鏡診療核心環節

消化内鏡是消化系統疾病診治,特别是消化道腫瘤篩查和早診早治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近年來,我國消化内鏡開展量不斷增加,2019年全國共有7470家醫療機構開展消化内鏡診療,全年診療量3873萬例。然而,消化内鏡診療對内鏡中心硬件設備和醫師技術水平具有較高要求。我國消化内鏡開展質量參差不齊,消化道早癌内鏡下漏診和消化内鏡診療相關嚴重并發症時有發生。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均将消化内鏡質量控制作為消化内鏡診療中的核心環節,出台了完備的質控指标體系和管理制度,而我國尚未有消化内鏡質控指标體系。

國家消化内鏡專業質控中心(下簡稱“中心”)于2017年正式成立,由李兆申院士擔任主任。中心不斷推動我國消化内鏡質量提升,連續5年開展全國消化内鏡醫療質量抽樣調查工作,掌握我國消化内鏡診療一手資料。在國家衛健委的指導下,中心自2018年起組織學界知名專家開展消化内鏡質量指标的制定工作,參考國際指南、結合國内實際,經過調研彙總、草案制訂、征求意見、彙總修改、專家會審等階段,最終于2022年5月定稿發布。

此次《消化内鏡診療技術醫療質量控制指标(2022版)》的發布,對完善國家醫療質量管理體系,規範消化内鏡臨床診療行為,促進消化内鏡診療質量提升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

七大類内鏡質控指标

2022版消化内鏡質控指标共有18項,覆蓋包括上消化道内鏡、結腸鏡、内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超聲内鏡(EUS)、内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和磁控膠囊胃鏡的主要消化内鏡技術,涵蓋重要的結構性指标、過程性指标和結局性指标。

指标遴選制定充分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特點:一是科學性。根據消化專業主要病種、重點技術和診療過程關鍵環節遴選指标,充分考慮指标的監測價值、敏感度和導向作用。

二是規範性。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對指标的定義、計算公式、意義進行了明确界定,對部分指标進行了補充說明,防止出現誤解誤讀。

三是可操作性。充分考慮指标相關信息的可獲得性,并對指标進行了統一編碼,便于行業交流和信息統計,适合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質控組織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管理工作中應用。

本版指标包括消化内鏡診療總體質控指标、上消化道内鏡診療質控指标、結腸鏡診療質控指标、ERCP診療質控指标、EUS診療質控指标、ESD診療質控指标和磁控膠囊胃鏡診療質控指标七大類,具體指标及含義如下:

01

消化内鏡診療總體質控指标

包括消化内鏡中心醫師年均工作量(CDEI-01)、四級消化内鏡診療技術占比(CDEI-02)、三級消化内鏡診療技術占比(CDEI-03)、消化内鏡相關嚴重并發症發生率(CDEI-11)4個指标。

該類指标的制定充分考慮了質量優先導向,監測消化内鏡中心總體運行情況及安全性。監測内鏡醫師年均工作量旨在使内鏡醫師工作負荷運行在合理區間,避免工作負荷過重或過度強調工作量。三、四級消化内鏡診療技術占比旨在引導醫療機構多開展符合職能定位、體現技術水平的診療操作。監控消化内鏡診療相關嚴重并發症發生率旨在提升消化内鏡診療安全水平,切實守護患者安全底線。‍

02

上消化道内鏡診療質控指标

包括上消化道内鏡檢查完整率(CDEI-04)、食管癌早期診斷率(CDEI-12)、胃癌早期診斷率(CDEI-13)3個指标。

食管癌/胃癌早期診斷率定義為:單位時間内,上消化道内鏡檢查發現早期食管癌/胃癌患者數占同期上消化道内鏡檢查發現食管癌/胃癌患者總數的比例。上述指标樹立了鮮明的早診早治導向,即引導消化内鏡醫師在上消化道内鏡診療過程中全面仔細觀察消化道黏膜,及時發現早期病變,時刻警惕病變漏診,切實把發現消化道早癌當作職責和使命。

03

結腸鏡診療質控指标

包括結腸鏡檢查腸道準備優良率(CDEI-05)、結腸鏡盲腸插鏡成功率(CDEI-06)、結腸鏡退鏡檢查時間≥6分鐘率(CDEI-07)、結直腸腺瘤檢出率(CDEI-14)、結直腸癌早期診斷率(CDEI-15)5個指标。

結腸鏡的質控是消化内鏡質控中研究最成熟的領域之一。已有充分研究證據表明,良好的腸道準備(即每段腸道波士頓量表評分≥2分)、進鏡至盲腸、保證充足的退鏡時間都是高質量結腸鏡檢查的先決條件,可有效避免病變漏診。

結腸腺瘤和早期結直腸癌大部分可在内鏡下實現治愈,及時發現可顯著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并改善患者預後,因此作為質控監測指标。

04

ERCP診療質控指标

包括ERCP選擇性插管成功率(CDEI-08)、ERCP膽總管結石清除率(CDEI-17)2個指标。

選擇性深插管是ERCP診療中最關鍵,也是難度最大的操作步驟。實現選擇性深插管是成功開展ERCP的前提,監測選擇性插管成功率對引導ERCP醫師技術水平提升、降低患者并發症發生率具有重要作用。膽總管結石是國内ERCP最常見的适應證,評價結石清除率有利于提升ERCP質量和療效,充分體現了患者獲益導向。

05

EUS診療質控指标

包括EUS檢查完整率(CDEI-9)、超聲内鏡引導下胰腺細針穿刺術(EUS-FNA)标本病理陽性率(CDEI-18)2個指标。

EUS是檢查膽道和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對操作醫師的經驗和水平依賴性較高,檢查不仔細可能導緻病變漏診。監測EUS檢查完整率有助于醫師提升檢查準确性。EUS-FNA是最常用的介入性EUS操作,是目前獲取胰腺細胞和組織病理的重要手段,但不同操作者标本陽性率差别較大。指标CDEI-18的定義是EUS-FNA标本病理陽性(找見異型細胞或癌細胞)的例次數占同期臨床診斷為胰腺惡性腫瘤的患者行EUS-FNA的總例次數的比例。監測本指标有助于提升EUS穿刺質量。

06

ESD診療質控指标

包括ESD完整切除率(CDEI-16)1個指标。

ESD是目前消化道早癌的标準治療手段,大部分情況下可實現根治性切除,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若ESD術後出現病竈殘餘則需進一步追加内鏡或外科手術治療。本指标中完整切除定義為R0切除,即整塊切除标本術後病理學診斷達到水平切緣和垂直切緣均陰性。監測ESD完整切除率有助于提高醫師操作水平,提升療效和預後。

07

磁控膠囊胃鏡診療質控指标

包括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完整率(CDEI-10)1個指标。

磁控膠囊胃鏡是近年來新興的胃部檢查方式,臨床應用逐漸增多。磁控膠囊胃鏡檢查要求操作者按照标準操作規程對胃部各個解剖部位進行留圖。監測本指标有助于規範磁控膠囊胃鏡檢查操作,減少病變漏診風險。

智能化監測網絡帶動内鏡診療質量提升

做好推廣和應用是指标落地生效的重要環節。建議全國各醫療機構的相關學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充分學習掌握指标内容和意義,利用各項質控指标和各種醫療質量管理工具開展自我管理,不斷提升醫療質量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規範化水平,保障醫療安全,并按要求做好相關指标信息的上報工作。國家消化内鏡專業質控中心将牽頭各省級質控中心,在各級衛生行政機構的領導下,定期對指标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和監督。

建立信息化、智能化消化内鏡質量監測網絡,實現指标自動監測、實時獲取、定期反饋是提升我國消化内鏡質量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國家消化内鏡質控中心也已成立質控指揮中心,依托大數據、互聯網 、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步提升消化内鏡質量監測網絡覆蓋度,帶動我國消化内鏡診療質量整體提升。

版面一覽

本文來自【醫師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