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習社 |
金屬飾件雖然是明式家具的附屬構件,但也是點睛之筆。本來是連接加固之用,為了提高整體的美觀性,人們在實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将金屬飾件加以裝飾美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以家具為載體展現出來。
明清時期的傳統家具習慣上統稱“明式家具”,由于造型優美、用材考究、工藝精良,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和喜愛。它的獨特之處主要體現在功能、結構、造型、用材以及設計要素的完美統—上,具備了得天獨厚的藝術特色,真正體現了實用與美觀的一緻性。
金屬飾件作為明式家具的一個重要标志,内容取法自然、豐富多彩;式樣自由靈活、變化多端;形制玲珑别緻、色澤柔和,集實用和審美于一體。
飾件外在形式多以均衡對稱的幾何形狀和活潑生動的吉祥紋樣構成簡潔優美、樸實無華的藝術形式;内在寓意則充分顯示了傳統文化的韻味,内外交融,與家具整體風格相互點綴映襯,形成了明式家具特有的藝術格調。
黃花梨交椅上的“鐵錽銀”工藝
金屬飾件雖然是明式家具的附屬構件,但也是點睛之筆。本來是連接加固之用,為了提高整體的美觀性,人們在實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将金屬飾件加以裝飾美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以家具為載體展現出來。
這些金屬飾件構圖别緻、制做精細,與明式家具的造型、色澤、配合得體,把名貴的家具襯托得愈益堂皇典雅,尤其在箱類、櫃類家具上表現得更為突出。明式家具上的金屬飾件不但有實用性、裝飾性,更有其工藝性。每一金屬飾件也可以作為工藝品來收藏賞玩。
品種與功用
金屬飾件的品種主要有包角、套腿、面條、面頁、合頁、眼錢、曲曲、扭頭、吊牌、環子、疙瘩、泡釘、挂勾、拍子、釘、絆、鬼睑及鬼臉簽子等等,它們都有各自的用途和功能:
面葉和吊牌或面葉和拍子由曲曲和鈕頭連接固定,方便堅固、實用美觀,主要用于箱、櫃之類家具上;
吊牌、提環在門扇的開合碰撞中自由擺動,悅耳之聲萦繞耳畔,增添了趣味;
合頁有明合頁與暗合頁之分,呈兩折式,便于拆卸,明合頁顯然更注重形态的美化;
包角主要安裝在家具邊角起着保護作用,并以适合邊角形狀的紋樣來加強整體的協調……
總之,它們是開啟、閉合家具門扇的主要構件,同時又起着連接、挪動和加固的作用。大小比例、安裝位置等與家具整體的巧妙配置,使金屬飾件成為明式家具中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包角一般包在箱類物件的四個上角上。有的箱子四個底角的外側也裝有包角。它的作用一是能加固箱子榫卯結構的結合力,二是能使家具的木質部分免受外界的磨損。
套腿,狀如沒有蓋的方盆或圓盆,包在宋、櫃、桌、案、幾類及屏風腿部的下端,有的在套腿上還加飾泡釘。套腿的作用是保護家具的腿子避免直接和地面摩擦并免受潮濕的侵蝕。
面條、面頁,裝在櫥類、櫃類(如門戶櫥、頂箱櫃、圓角櫃、方角櫃、亮格櫃、連二和連三櫃等)的門邊上。
一般講,圓形的、曲線形的以及較寬大的為面頁,細長的、裝在窄門邊和立櫃、立簽上的為面條。
面頁、面條的作用是襯托在扭頭、曲曲、吊牌等的後面,使木頭上所打的孔不露出來。
清 黃花梨大方角櫃 條形面葉
明末清初 黃花梨頂箱帶座小四件櫃 圓形面葉
合頁是裝在櫃、櫥類的門上,以便于門的開合,不過現在多用暗合頁,而明式家具上幾乎都是明合頁。
明代 黃花梨帶屜箱 合頁
扭頭一般是在對開的門上一邊裝一個,如果櫃子有立簽,則在立簽上也裝一個。扭頭中部有圓孔,用來插入舊式銅鎖的橫梁,鎖住後門便不能打開。
晚明 黃花梨藥櫃 扭頭
吊牌、環子的作用大緻相同,都是為了便于用手握住以開啟家具的門和抽屜。不過吊牌隻限于裝在門邊上及小的抽屜臉上,用曲曲加以固定。環子則多裝在大的抽屜臉上及箱子的兩側。
清 黃花梨文房盒 提環
曲曲的作用是使環子、挂勾、吊牌等物與器物既相聯接,又能活動自如。它由一個窄長的金屬小條兩端對彎,中間部分彎成一個圓形的圈,用來裝吊牌、環子和挂勾。
疙瘩與曲曲的功能差不多,不過疙瘩的出現比曲曲晚,并且隻限于與環子配套使用。這種“疙瘩環子”的兩端分别伸入兩個疙瘩的圓形孔内,然後将疙瘩安裝在抽屜臉上或箱子的山闆上,以便開啟抽屜或擔放箱子。
清中期 紫檀雕拐子紋三聯櫥 曲曲固定吊牌
拍子裝在箱類的上蓋前臉正中部位。箱子蓋好後,放下拍子,使之騎套在箱子前臉的曲曲或小扭頭上,鎖住後箱子上蓋便不能打開。
清 黃花梨文房箱 雲紋拍子
挂勾的作用是用來挂畫框、鏡框、挂屏之類的。在畫框、鏡框或挂屏的上抹頭根據挂勾的尺寸安裝兩個曲曲,分别圈住挂勾的兩端。挂勾的中間上部挂在釘上。
另外,還有櫃臉及櫃臉簽子,工匠們俗稱為“鬼臉”和“鬼臉簽子”,是裝在門戶櫥、連二和連三櫃的抽屜臉上的,為便于鎖住抽屜。
明式家具上還有一些飾件,沒有什麼實用功能,隻是單純地起裝飾作用。這種純裝飾性的飾件,一般采用蝠、蝶、錢之類的吉祥圖案。
質地與制造
明代家具的飾件一般多用白銅(銅錫合金),清代則多用黃銅。乾隆以後,随着家具造型的由簡入繁,家具上有了更多的晶亮奪目的鎏金飾件。
金屬飾件除了白銅、黃銅制品之外,尚有少數是景泰藍、燒藍或普通的鐵活。
黃花梨全敞式帶屜三層架格(成對)
銅飾件的制作工藝一般是悶制(即翻鑄)和裁制。悶制件一般較厚,成形後锉去毛刺,使外觀整潔。裁制件較薄,厚度不超過1至2毫米,且多是眼錢、吊牌、曲曲,小包角一類的小飾件。做法是用銅片、銅闆裁成所需的形狀。
清代乾隆朝以後,家具上的鎏金飾件增多,飾件上所塹的大多是寶相花、卷草、拐子龍一類的圖案,有的圖案在空白處塹以麻紋或魚子紋。
清乾隆 紫檀龍紋頂箱櫃 八出雲頭式面葉
金屬紋飾的繁簡和光澤與各種木材紋理、顔色相互襯托,在質感上、色彩上産生強烈的對比,給人以美的感受,具有很高的藝術效果,加強了明式家具中金屬飾件的審美品位。
明萬曆及晚時期 黑漆描金纏枝蓮龍紋大櫃 鎏金銅鎖
質地與造型
金屬飾件往家具上安裝,裝法基本上有兩種,即卧平和浮釘。
所謂卧平,即在家具上安裝飾件的部位剔下與飾件大小、厚薄相同的一層木頭,然後将飾件卧進去安裝。如果金屬飾件的邊緣有所變形,那麼器物表面所别的部分也随之變化。裝畢,金屬面與木面嚴絲合縫,并在同一平面。
明末清初 黃花梨朝服櫃
所謂浮釘,即将飾件浮裝在家具表面,用圓頭方挺的釘子釘牢。
一般說來,大件的家具采用卧平的裝法,小件的如官皮箱、首飾盒一類,因飾件較小較薄,多采用浮釘法。
此外,有些厚重的銅飾件、燒藍飾件和普通鐵飾件也用浮釘法。這種厚重飾件正面的邊緣加以“倒棱”,使之顯得圓潤飽滿、光滑平整,加上釘頭是個半圓體,安裝後給人以牢固牧實之感。
明 黑漆描金書櫃 琺琅彩合頁
合頁的裝法,是将合頁有軸孔的半部分裝在外側的腿子上,有軸肖的半部分裝在門邊上。這樣,在搬動沉重的家具時,隻需要将門向上提起,就可以輕而易舉地使合頁分開,将門摘下。
紫檀雲龍紋大四件櫃
反之,安裝門時,隻需将有軸肖的半邊對準軸孔落下插入即可,這樣的設計是十分科學的。
合頁的背面焊上銅釘,一般是雙釘。雙釘裝進家具上打好的木孔後,向兩側批分,十分牢固。
如果是官皮箱、首飾盒上的合頁,因為頁片較薄,而且器物所用的木料也較薄,所以要用“絆”裝。絆的安裝如同锔鍋一樣,隻是絆的兩端裝入木孔後向内對折,裝好後既堅固又平整。
清代紅木折疊式鏡箱
明式家具金屬飾件的造型極為豐富多樣。一般來說,明代的飾件造型與家具造型的風格相一緻,不濫加裝飾,顯得簡潔有力、拙樸大方。而清代乾隆朝以後家具上的金屬飾件,造型變化多端,制作繁缛精細。
明末清初 黃花梨大理石門官皮箱 八出雲頭式面葉
明式家具上各種金屬飾件的造型變化繁而有緻。以眼錢而論,有方形,以及由方形基礎上變化而來的柿蒂形、壺門形等;圓形以及在圓形基礎上變化而來的梅花形、菊花形、海棠形等等。
吊牌的形狀更是多種多樣,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吊牌圖案大體有雙龍、雙魚、魚龍、花籃、花瓶、圓環、方環、石榴、葫蘆、古币、鏟形、雙錢、古鐘、雲頭等等,且不論吊牌形态各異、大小厚薄不同,還能随意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總是那麼和諧得體,美觀大方。
清初 黃花梨百寶嵌蕃人進寶圖頂豎櫃
明式家具金屬飾件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它記錄了當時社會淳樸的風尚。無論是它的外在形态、題材的寓意、還是材質的表現,都在功能與形式、實用與審美上實現了完美的統一,讓人心底彌漫着一種回昧,反映出厚重傳統的曆史文化和淳樸古雅的人文氣息。
- END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